“網店式”讓師生有了更稱心的選擇
曾經,在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港園小學,位於校園一角的菜地是學校勞動教育的“主陣地”。但時間一長,不少學生因種植活動重複單一,興趣難以持續。
現在,港園小學與多家市級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合作,開設戶外實踐探索、手工創意製作等豐富的勞動課。
近年來,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以問題爲導向,評定多家單位爲市中小學校外勞動教育基地,並上線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管理系統。學校、基地通過系統開展“網店式選課”“外賣式送課”,爲中小學解了勞動教育“燃眉之急”。
“雙重認可”把關勞動教育基地質量
勞動課資源配置不足、場地受限,曾讓中山市很多中小學尤其是老城區學校犯難。
爲此,中山市倡導“開門辦勞動教育”,市教育和體育局聯合多部門發佈改革方案,整合多方資源。
“原來選勞動基地時,容易陷入懂又不懂的怪圈。教育部門懂教育,但不一定摸得清農業等行業的門道;農業等行業部門不一定很懂教育。”中山市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彭曉新表示,中山創新推出雙部門推薦等評定機制,遴選出更多勞動、育人價值俱佳的市級校外勞動教育基地。
想獲評爲基地,就要獲得所在鎮街教育部門、所屬行業主管部門的“雙重認可”。教育部門當好基地教育價值的“質檢員”,行業主管部門做好基地行業水準的“裁判員”。
中山市華創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農業)水培蔬菜種植基地規模大,硬件設施齊全。中山市坦洲鎮農業農村局與華創農業打交道多年,很認可該企業的行業水平,推薦其參評基地。爲努力通過“育人關”,華創農業培訓提升研學部員工的教學能力,並根據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需求優化課程內容。
中山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聚焦師資配備、課程建設等內容,對華創農業等基地申報單位進行篩選評分、實地考察。選出基地後,中山市將基地課程介紹、授課師資等上傳至勞動教育系統,同時面向全市中小學開展相關培訓,指導學校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課程。多部門合力評選出高水平勞動教育基地,盤活了校外勞動教育資源。
“網店式選課”促進勞動教育課程優化
港園小學校長李大良登錄勞動教育系統,系統內課程琳琅滿目,“職業啓蒙、文化傳承等多種形態,爲學生帶來多元學習體驗”。學校師生、家長代表綜合比較後,投票選出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手工製作類課程。
如何確保學校與基地之間的合作公開透明,規避利益輸送風險?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要求,學校按需在系統上選擇3家基地。3家基地分別提供方案後,學校師生、家長代表“貨比三家”,投票確定合作基地,這構建了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
沙溪理工學校因職業教育經驗豐富、資源平臺多,贏得多所中小學青睞。“原來我校勞動教育主要是面向沙溪鎮及周邊學校,想擴大惠及面和影響力,但機會不多。”沙溪理工學校勞動教育負責人彭利榮笑稱,現在學校就像在系統上開了一家勞動課程“網店”,可根據全市多所中小學需求,量身定製勞動課程。
爲促進基地優化課程、改進服務,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通過系統密切關注中小學選課情況,並梳理分析學校對基地的評價,督導基地及時改進。華創農業推出土壤元素檢測課程後,一些中小學在系統上反饋,低年級學生難以理解部分課程內容。華創農業很快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對課程內容進行分類調整,課程也更受歡迎了。
據統計,中山市開展勞動教育改革以來,已評定56家中小學校外勞動教育基地,篩選353門勞動教育課程接入系統。
“多方聯動”激發勞動教育生命力
“我校是所村小,勞動教育缺教師、缺資源,本想通過系統解決勞動教育‘吃得飽’的問題,沒想到系統還能幫我們‘吃得好’。”中山市三鄉鎮鴉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簡豔說,沙溪理工學校“送課上門”,給學校勞動教育帶來了轉機。
“三鄉木偶戲是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生也喜歡,我們以此作爲勞動課的重要切入點。”彭利榮帶領學校團隊,聯合三鄉鎮木偶戲協會、非遺傳承人等力量,在鴉崗小學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西遊記》木偶戲。教師再趁熱打鐵,教學生製作木偶配飾。
“我們可以用掐絲琺琅技藝製作木偶配飾。”沙溪理工學校勞動教育教師彭雲怡不但傳授學生手工製作技藝,還引導學生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我想要將‘唐僧木偶’的衣服制作得閃耀一些!”鴉崗小學學生張宇茵耐心地掐絲、填色,做出了一件金燦燦的袈裟。
系統不但幫助了偏遠學校,而且讓中職學校有了更廣闊的展示舞臺。學生體驗了中職學校的勞動課後,對工匠精神有了切身體會。
在多方聯動中,勞動教育迸發出生機和活力。“開展春耕節活動時,我觀察到很多孩子一開始不願意下田,他們真正挽起褲腳體驗農耕後,歡笑聲便此起彼伏。”這一幕令彭曉新至今印象深刻,沉浸式勞動體驗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更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0日 第02版
作者: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蔣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