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內政不修 拜登外交陷兩難
旺報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主導「七國集團(G7)」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議後,意氣風發返回華府,馬上面對的卻是低迷的民調及層出不窮的內部問題,外交成績無法拉擡國內政治聲勢,凸顯拜登政府以「實力地位」爲基礎,「投資、結盟、對抗」爲主軸的中國政策及整體對外關係,因內、外挑戰相互牽制而陷入兩難。
美國人更關心經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挽救了美國的影響力與地位,在危機時刻,世界還是需要美國的領導;烏克蘭戰爭催化了冷戰結束以來,罕見的跨大西洋共識與凝聚力;拜登個人更是撿到槍,G7及NATO峰會獲致重大外交成果,創造了他扭轉政治頹勢的黃金機會。
NATO峰會通過「2022年戰略概念」首度確認「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美國一石二鳥,不但加強譴責、制裁俄羅斯侵略,增援烏克蘭防禦力量,以及全面擴大NATO軍備與部署;也達到了建構跨越歐亞「反中聯盟網絡」的終極目標。
拜登的躊躇自滿並不保證承諾與目標必然能夠落實。除了烏克蘭戰爭前途未卜,另一個重大變數就是美國與NATO都存在嚴重的內部問題。根據路透與CNN的民調,拜登的支持率仍徘徊在38%、39%,不認同者則高達57%,觀察家分析,在11月的期中選舉中,民主黨至少會失去參、衆兩院中一院的多數,若孤立主義捲土重來,必然衝擊美國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路透民調也顯示,在12項美國民衆最關心事務中,經濟以28%高居首位,其次是犯罪的10%,戰爭/衝突則以2%墊底,換而言之,美國人最憂慮的是屢創新高的通貨膨漲,飆漲的油價、物價,而這些又與烏克蘭戰爭有密切的關連,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也助長了消費品價格節節高升,但以拜登政府強硬的反俄、反中思維,不會放棄利用烏克蘭戰爭屈服俄羅斯的機會,美國外交政策沒有任何彈性空間。
對臺保有戰略耐心
美中全方位戰略競爭的設計也陷於相同迷思中,拜登一上任就宣示要以實力地位對抗中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闡釋美國對華政策時提出「投資、聯盟、競爭」策略,換而言之,美國最優先的政策應是厚植國力,聯合民主盟邦與夥伴共同圍堵中國擴張,突如其來的烏克蘭戰爭及美國全面制裁,加劇全球性通膨、能源與糧食危機、也打破了拜登政府的戰略構想與佈局。但拜登拒絕調整中國政策,甚至利用烏克蘭危機在NATO峰會形塑共同一致的反中立場,不惜同時挑起中、俄兩條戰線。
美中上個月舉行國防部長、高層外交系列對話後,正積極安排兩國元首在本月進行視訊對話,雙方似有緩和對立的跡象,世界各國也寄望中國施壓,抑制俄的侵略行動,但拜登在G7與NATO峰會又傳達矛盾的訊息,如美中「戰略互信」消耗殆盡,不但美中關係難以改善,反而將加速形成兩大集團間的新冷戰。
大陸也因烏克蘭危機承受沉重的國際壓力,加上美中在臺灣問題上劍拔弩張,雙方關係將持續處於高度緊張局面。但基本上,大陸仍然主張「和平共存」,以及「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對於NATO新版戰略概念,主要由駐歐盟使團層級迴應反駁,似無意激化雙方對立。
著名漢學家黎友安最近在《外交事務》撰文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並非不想統一臺灣,而是對臺灣保有「戰略耐心」。混沌的世局,難有立竿見影解決途徑,若美中能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耐心,至少可以維持現狀,避免局部性衝突升高成全球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