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安醫學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轉自:安徽新聞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作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的重要部署。新安醫學源遠流長,是中醫藥學的重要流派,創造了“九百醫家、八百醫籍”的輝煌成就,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在中醫藥學發展史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我們要把新安醫學這一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揚長避短、整合資源,推動新安醫學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彰顯新安醫學獨特優勢。
提高新安醫學服務水平。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健康需求呈現多樣化、差異化特點,老百姓對中醫藥的關注點從“有沒有”轉向“優不優”。推動新安醫學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發揮新安醫學的特色優勢,讓羣衆享受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我們要整合新安名醫資源,打造一批名醫團隊運營的精品中醫機構,加快建設集中醫預防、診療、康復及特色製劑研發等功能爲一體的新安醫學傳承創新中心。依託新安名醫堂等服務平臺,加強老年人、婦女、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羣中醫藥健康服務管理,開展新安醫學特色治未病服務項目,發揮新安醫學在疾病治療中的優勢作用,努力爲羣衆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新安醫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在服務健康中國建設中綻放出時代光芒。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強新安醫藥數字化戰略佈局,發展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增強新安醫學高質量發展動能。
強化新安醫藥產業鏈條。中藥產業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特別是中成藥組成成分多樣,作用機制複雜,產業鏈條長,統籌協調難度大。我們要緊緊依託中藥材資源優勢,圍繞中藥材種植、精深加工等環節,全力促進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提升產業附加值。在種源端,應以種源保護和育苗基地建設爲重點,加快黃山貢菊、多花黃精、祁術、黃山靈芝等道地、珍稀中藥材種源保護、品種選育,完善中藥材品種組培生產體系。在種植端,加強中藥材GAP基地、“十大皖藥”基地建設,完善“企業+村集體+農戶”“企業+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機制,大力發展訂單種植、定製藥園,推動道地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加強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生態環境保護,鼓勵採取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等措施,保護道地中藥材。在加工端,加強金融、土地、科技、服務等要素支撐,招引一批優勢中醫藥企業佈局中醫藥大健康產品和配方顆粒生產,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加強基於經典名方的特色食療藥膳、養生藥膳、藥膳預製菜等產品研發,大力發展藥食同源產業。在貿易端,發展“互聯網+中醫藥貿易”,打造中醫藥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提高中藥材包裝、倉儲等技術水平。藥品生產企業購進中藥材應當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中藥材經營者應當建立進貨查驗和購銷記錄制度,並標明中藥材產地。
加強新安醫學人才培養。人才是第一引擎,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展離不開中醫藥人才的支撐。中醫藥教育應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以中醫藥內容爲核心,注重將中醫藥經典與臨牀實踐相結合,並融入現代教育與傳統教學方式。依託新安醫學名老中醫工作室、新安名醫堂和省級以上新安醫學非遺傳承項目,推進新安醫學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加快培養新安醫學傳承創新骨幹人才。全面加強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升級完善“迎客鬆英才計劃”,紮實開展人才黃山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動,靈活推行柔性引才、揭榜掛帥、政聘企用、飛地用纔等引才模式,引進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同時,依託安徽歙縣貢菊科技小院、新安醫學研究中心、新安中藥技術創新中心等優質資源,開設“新安醫藥”產業學院等科研平臺,推動專業人才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
彰顯新安醫學文化價值。中醫藥學凝聚着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一要開展新安醫學文獻和歷史典籍的收集、研究和應用,加強民間中醫、中藥材資源、民間驗方、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等中醫資源情況的調查和梳理,大力扶持新安醫學民間診療技藝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二要打造各類新安醫學文化展示平臺,普及新安醫學醫養知識,將新安醫學文化與羣衆生活、學校教育緊密結合,不斷提升羣衆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形成全社會“愛中醫藥、信中醫藥、用中醫藥”的濃厚氛圍。三要堅持“大產業”思維,聚焦文化交流、研學體驗、藥食同源、醫養結合、康養旅遊,建好用好新安醫學展示館、御醫館、“同德仁”老字號藥店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新安醫學健康知識普及活動,比如河街“新安岐黃夜”和祁門“御醫之鄉、康養夜市”等,更好展示新安醫學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四要構建“互聯網+新安醫學”的新媒體傳播體系,講好新安名醫、名藥、名方故事,不斷增強新安醫學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
(章鏴)
(作者單位:黃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