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雙城記:伊斯坦堡與安卡拉的「國都情結」
土耳其地方大選落幕,執政黨雙雙失去安卡拉與伊斯坦堡兩大城市。圖爲伊斯坦堡中選會總部大樓外,被拒馬與軍車層層包圍的驗票行動。 圖/法新社
在剛結束的土耳其地方大選中,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在安卡拉(Ankara)首次嚐到敗選滋味。除了首都外,反對黨「共和人民黨」(CHP)也以極微小的差距拿下伊斯坦堡,執政黨15年來首次輸掉這兩大城市。
作爲土耳其最大的兩座城市,安卡拉與伊斯坦堡之於國家的政經與文化舉足輕重,不過這兩大城市,彼此之間卻長期有着微妙的「雙城情結」。
拿破崙曾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那麼首都就會是伊斯坦堡。」雖然在上個世紀,伊斯坦堡卸下一直以來的首都光環,但到現在它仍散發着大城魅力,吸引全世界的人前來探索。也因爲如此,對土耳其不熟悉的人時常誤以爲伊斯坦堡是土耳其的首都,但早在1923年建國之初,土耳其的首都就已遷到位於安納托利亞的安卡拉。
2016年政變當晚,當軍方坦克車開上安卡拉市中心,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的交通,並試圖控制阿塔圖克國際機場時,厄多安也是隨後前往坐鎮伊斯坦堡。在土耳其歷史上,伊斯坦堡是鄂圖曼土耳其的首都,文化與歷史悠久。那又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讓凱末爾(即阿塔圖克)將新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定在安卡拉呢?
安卡拉與伊斯坦堡,彼此之間卻長期有着微妙的「雙城情結」。伊斯坦堡是鄂圖曼土耳其的首都,文化與歷史悠久,那又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讓凱末爾(即阿塔圖克)將首都定在安卡拉呢?圖爲安卡拉投票所內的阿塔圖克像。 圖/路透社
▌首都論戰:安卡拉派 VS 伊斯坦堡派
土耳其遷首都的故事,要從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土耳其戰敗後說起。當時,西方勢力入侵鄂圖曼土耳其,許多國土遭到佔領,伊斯坦堡也落入協約國手中。凱末爾在一戰結束後發起獨立戰爭,併成功取得勝利。
凱末爾計劃建立一個新的土耳其共和國,擺脫過去鄂圖曼土耳其的陰影。1920年,「土耳其大國民議會」(TBMM)在安卡拉成立;1922年11月時鄂圖曼土耳其末代蘇丹遭到驅逐出境,此時的土耳其的首都名義上雖然是伊斯坦堡,但實際上的決策中心已經變成安卡拉。
1923年1月時,凱末爾在一場演講提到,「環境條件會影響一個人的想法。」他表示:一個住在安卡拉的人會是一種想法,住在伊斯坦堡的人會是另一種想法,住在巴黎的人又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想法。凱末爾這番言論,爲接下來遷移首都一事拉開序幕。
「一個住在安卡拉的人會是一種想法,住在伊斯坦堡的人會是另一種想法,住在巴黎的人又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想法。」凱末爾這番言論,爲接下來遷移首都一事拉開序幕。圖爲1923年,阿塔圖克與妻子、幕僚在土耳其東南大城阿達納。 圖/維基共享
社會上對於首都應該維持伊斯坦堡或是改成安卡拉,開始出現討論的聲音。同年3月,挺伊斯坦堡派與挺安卡拉派兩方人馬開始藉由報紙發起「筆戰」。到了7月,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清楚界定土耳其領土範圍的《洛桑條約》後,新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應該落座於哪?更成爲各界討論的焦點。
伊斯坦堡派表示,也許安卡拉在戰爭時期是一個適合的首都地點,但在和平時期,已開發的伊斯坦堡更適合成爲一個國家的首都,甚至在報紙專欄中表示:「腦袋一樣的話,地點換去哪裡都沒有差。」批評凱末爾政權想要用換首都來改變國家的做法。
伊斯坦堡派也從實際面分析,如果將首都遷至安卡拉,政府需要投資一筆爲數不小的金額在建設城市上,這對於一個剛打完仗的國家來說,是一項不必要的開銷;安卡拉派則認爲,就地理位置來說,伊斯坦堡已經不適合作爲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它距離西方國家的位置太近,戰略位置不佳。
除此之外,伊斯坦堡早就喪失首都功能,如今是以安卡拉代表的凱末爾勢力,將伊斯坦堡從西方列強手中救回,伊斯坦堡當然得隸屬於安卡拉之下。有趣的是,在兩方爭論不休時,駐伊斯坦堡的外國使節人員匿名向報紙表示,他們雖然無權干預首都的位置,但伊斯坦堡是伊斯蘭世界與商業的中心,應該有資格繼續成爲土耳其的首都。
伊斯坦堡派表示,也許安卡拉在戰爭時期是一個適合的首都地點,但在和平時期,已開發的伊斯坦堡更適合成爲一個國家的首都。圖爲1919年,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的土耳其民衆抗議英法軍隊佔領。 圖/維基共享
▌新都新氣象?告別古老的鄂圖曼土耳其
在各界高度的討論聲中,協約國於1923年10月6號撤出伊斯坦堡,土耳其軍隊進駐後,對於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儘快決定。然而,土耳其的新領導人凱末爾,一直以來都偏向選擇安卡拉作爲首都,儘管他的親信勞費特(Refet Paşa)反對遷都。
勞費特曾表示,伊斯坦堡不論是在城市建設基礎或是其他方面,都比安卡拉還適合當國家的首都。勞費特在提及「首都」一字時,使用了源自波斯語的古土耳其語「Payitaht」,而不是現代土耳其語的「Başkent」。對此,凱末爾表示,正是因爲使用「Payitaht」與「Başkent」的兩種人太不同了,使用「Payitaht」的人還停留在舊時代,所以才需要透過法律來宣佈,讓「Payitaht」一詞不會在新土耳其共和國中被使用。
言下之意,清楚表達了安卡拉作爲新首都不僅只是戰略考量,更是要從老舊的鄂圖曼土耳其中走出來,成立一個更新且更現代的土耳其共和國。1923年10月9號,當時的土耳其外交部長伊斯魅特(İsmet Paşa)將新首都的法案呈交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並在同年10月13號通過,安卡拉遂正式成爲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
1923年,土耳其軍隊重返接管伊斯坦堡,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儘快決定。而土耳其的新領導人凱末爾,一直以來都偏向選擇安卡拉作爲首都。 圖/維基共享
綜合當時的情勢,安卡拉獲選爲首都有四大原因:首先,在戰略位置上,伊斯坦堡距離西方國家太近,位於土耳其中部的安卡拉,不但距離鄰國都有緩衝距離,而且與土耳其的邊疆省份都比較近,有利未來的平衡發展;第二,安卡拉有鐵路經過,物資運送上較爲方便;第三,在獨立戰爭時,安卡拉地區的人民相當踊躍地支持凱末爾的行動,對凱末爾來說,安卡拉可以做爲榜樣,激起全國各地一致向外的決心;第四,安卡拉從未被外國勢力佔領過,某方面反映出土耳其的民族自尊心。
安卡拉被選爲首都後,政府馬上着手進行一連串的都市建設,從市內交通網、供水系統、照明系統到電信設備,各方面地打造安卡拉成爲一個首都城市該有的樣子。到二次大戰結束時,土耳其政府在安卡拉投入相當多資金,所有政府部門都遷移至安卡拉,也吸引很多人民前來安卡拉尋找機會。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長迅速,從1923年的2萬多人成長到現今的550萬人。雖然在人口數上來說,伊斯坦堡擁有2,000萬人口,比起安卡拉來說是一個更大的都會區;但安卡拉人口的成長速度,卻是其他土耳其大城市的兩倍。
安卡拉被選爲首都後,政府馬上着手進行一連串的都市建設,從市內交通網、供水系統、照明系統到電信設備,各方面地打造安卡拉成爲一個首都城市該有的樣子。圖爲1923年,還不算上是個開發成熟的城市安卡拉。 圖/維基共享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長迅速,從1923年的2萬多人成長到現今的550萬人,但還是不比伊斯坦堡的2,000萬人口。圖爲安卡拉的凱莫爾陵寢。 圖/美聯社
▌安卡拉的城市與市民性格
然而如今,安卡拉幾乎只是作爲政治中心,伊斯坦堡仍是土耳其的經濟中心,橫跨歐亞的優越地理位置與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遠遠不及的。土耳其政府也因此更加投資這座城市,在許多對外宣傳的場合上,土耳其外交大使也都會提及伊斯坦堡在地理環境上的優勢,希望藉此吸引外資進駐。
在歷史遺蹟上,伊斯坦堡也因爲其悠久的城市歷史而比安卡拉擁有更多古蹟資源,例如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地下皇宮與鄂圖曼王朝的託普卡帕宮與多瑪帕切宮等等,每天吸引上萬名觀光客,創造可觀的觀光收入。伊斯坦堡的人口組成也相當多元,在土耳其人普遍的認知上,如果想去大城市尋找機會,首選並不是首都,而是經濟重心的伊斯坦堡。
城市性格與形象方面,與夜生活多采多姿、休閒娛樂活動衆多的伊斯坦堡相比,安卡拉就顯得稍微呆板,甚至有點無趣,觀光資源也不如伊斯坦堡,甚至沒有像靠愛琴海的伊茲米爾(İzmir)或是靠地中海的安塔莉亞(Antalya)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唯一爲人所知的,就是凱末爾陵寢,以及每年國慶日時的慶祝活動。
如今,安卡拉幾乎只是作爲政治中心,伊斯坦堡仍是土耳其的經濟中心,橫跨歐亞的優越地理位置與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遠遠不及的。圖爲伊斯坦堡,拍美照的遊客。 圖/法新社
「原來是熱衷於衛兵交接的朋友們啊...(誤)」比起夜生活多采多姿、休閒娛樂活動衆多的伊斯坦堡,安卡拉顯得稍微呆板,甚至有點無趣,觀光資源唯一爲人所知的,就是凱末爾陵寢,以及每年國慶日時的慶祝活動。 圖/美聯社
因爲設有許多政府機關,安卡拉整座城市給人的感覺較爲嚴肅。對其他城市的土耳其人來說,安卡拉人也與這座城市一樣,給人距離感。土耳其人普遍認爲,靠海城市的居民性格上較爲熱情,內陸或是氣候寒冷的地區居民性格較爲冷漠。這種觀念其實與土耳其觀光城市都在西南部靠海地區有關,觀光業發達的城市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高。
而雖然安卡拉內有許多大學,在人口組成上算是年輕城市,但許多外地年輕人在學業完成後,依然不會在安卡拉留下來,因爲比起家鄉,安卡拉的就業機會不見得比較多。但儘管安卡拉人看伊斯坦堡人,覺得他們似乎生活更有趣一點,卻也不覺得政府有把伊斯坦堡經營好。交通問題、房租貴、城市壅擠還加上許多敘利亞移民...,甚至有安卡拉人說過:一想到下班要擠渡船從歐洲回亞洲的家就心很累。安卡拉人還是頗爲享受安卡拉無趣、冷靜的小確幸。
而對於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來說,安卡拉就像是一座「樣品屋城市」。在這座意識形態相對保守傳統的城市,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本人與人民站在一起的照片,展示着他執政至今的政績,不但是爲了打造土耳其政府的形象,更是爲他個人打廣告。
對厄多安來說,安卡拉就像是一座「樣品屋城市」。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本人與人民站在一起的照片,展示着他執政至今的政績,不但是爲了打造土耳其政府的形象,更是爲他個人打廣告。圖爲出席安卡拉「歐亞仙境」(Wonderland Eurasia)的厄多安。 圖/路透社
安卡拉市民曾經也相當支持AKP,AKP黨籍的哥克切克(Melih Gökçek)自1994年來,就擔任安卡拉市長至2017年,在2017年自動請辭後才由同屬AKP的土納(Mustafa Tuna)接棒。安卡拉一直以來都給予厄多安強力的支持。
但在這次地方選舉中,執政黨首次輸掉安卡拉,這對執政黨來說是一項很大的警訊。除了安卡拉外,反對黨(CHP)也險勝拿下伊斯坦堡。AKP16年來首次輸掉兩大城市,不少人認爲與近期土耳其物價高漲所引起的民怨——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中產階級——有關。
選舉結束後,安卡拉恢復以往的平靜。一位在安卡拉土生土長的年輕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他對選舉結果感到無比興奮,他認爲土耳其接下來將會愈來愈好,甚至要我不要離開土耳其,一同見證土耳其接下來的改變。
過去幾年來,政府對於安卡拉的建設不多,加上2016年時飽受恐攻威脅,整座城市給人原地踏步的感覺。現在,人民期待着新上任的安卡拉市長可以爲安卡拉帶來不同氣象——不僅僅只是名義上的首都,更是成爲土耳其實質的政治經濟中心。
留下來見證土耳其的改變?AKP輸掉安卡拉後,一位年輕的計程車司機市民告訴我,他對選舉結果感到無比興奮,土耳其會愈來愈好。圖爲CHP勝選後,大批支持者跑到安卡拉的阿塔圖克陵寢,向「創黨老祖宗」報告光復雙城的好消息。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