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裴洛西金瑞契相隔25年訪臺 陸反應爲何差這麼多?

金瑞契(右)1997年4月初訪問臺灣,全程僅不到3小時,而且在來臺之前先率團訪問中國,還盛讚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給足了北京面子,讓他的訪臺行程沒有遭到來自大陸的壓力。圖爲金瑞契在臺北會見李登輝(左)。(圖/美聯社)

外傳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即將在日內訪問臺灣,引來中共的武力威嚇,形成一場全球矚目的政治僵局,被認爲是25年以來美國官員訪臺造成的最大政治危機。相較於25年前美國衆議院共和黨籍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訪臺造成美中臺之間的政治風波,這次中共態度是否更爲強硬?外界或許能從金瑞契1997年訪臺與這次裴洛西訪臺的時空背景差異看出一些端倪。

前美國衆議院議長金瑞契是在1997年4月初率團訪臺,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現在大不相同,主要有幾個面向:一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遭到西方國家的制裁已漸漸解除,與美歐等先進國家的交往轉趨熱絡;二是1995年美國柯林頓總統批准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以私人名義訪問其母校康乃爾大學,因此引發了 1995年到1996年的2次臺海危機,期間美國還派出2艘航空母艦進入臺灣周邊海域;三是1997年7月1日中共要接收香港,爲籌辦迴歸大典而呈現舉國歡騰的氣象。

美國方面認爲,金瑞契訪臺時北京沒有激烈反應,是因爲在他訪臺之前才發生過1996臺海危機,美方在臺灣周邊部署2個航母戰鬥羣,壓制了北京的氣勢。圖爲臺海危機時的獨立號航空母艦。(圖/美聯社)

整體而言,這是中美關係在走向回暖的大方向中仍持續出現磨擦,經歷2次臺海危機,中共已知短期內在軍事上與政治上都不可能解決臺灣問題,因此加速經濟發展厚植國力纔是最根本的政策,而加速發展需要的是和平與穩定的國際關係。當時金瑞契訪臺之前力主撤除對中制裁措施,同時在來臺訪問之前先行到北京會見了當時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與其他高層領導人,表達了積極恢復與中國大陸全面政治經濟關係的強烈願望。再加上香港迴歸在即,此時若與美國惡言相向,對於中國恢復國際聲望而言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拜登如果真要阻止裴洛西訪臺應該是做得到的,但是民主黨期中選舉選情不佳,讓裴洛西衝撞一下或許能扭轉期中選舉劣勢。(圖/美聯社)

最近大陸有些媒體分析裴洛西訪臺一事時特別強調,當年金瑞奇是共和黨的衆院議長,與民主黨總統克林頓不同黨,因此事態沒有這次拜登總統與衆院議長裴洛西同爲民主黨的情況來得嚴重。能從這種角度分析美國政治的評論,應該不是對美國政情無知,而是矯辭作態,誰不知美國政治人物雖有黨派與政治立場,但在對外政策時沒有哪一位不把「美國的利益」放在嘴邊。有些論述稱,因爲同爲民主黨人,裴洛西的立場「相當程度代表拜登」,不過是明知阻止不了,但若區別金瑞契與裴洛西2次訪臺的差異,可以做爲強烈反對裴洛西訪臺的理由,以此拿來做對美外交上的籌碼罷了。

從實際行程來看,1997年金瑞契在訪問臺灣之前,先率團在北京訪問了3天,過去雖曾對北京有尖銳批評,但在訪華時則不斷讚揚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在結束大陸的訪問後,他纔在4月2日上午10時30分抵達臺北松山軍用機場,下午13:15分離臺,全程僅2個多小時,期間會見了當時總統李登輝、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與交部長章孝嚴等人,連美國在臺協會都沒有時間去。事後北京雖然對金瑞契的訪臺表示反對與譴責,但相較於現在對裴洛西的態度實有天壤之別。而既然裴洛西尚未來臺,北京就已發出強烈反應,這種與金瑞契訪臺的差異看來只能歸咎2個因素:一是裴洛西一向反對北京的政治立場,二是裴洛西在來臺之前沒有先到北京拜碼頭。

裴洛西來臺很可能也是極短暫的行程安排,而中國正順勢對美國與裴洛西掀起一陣批判熱潮,可以爲中共12大召開造勢。圖爲北京市民在街頭閱覽報紙對裴洛西的報導。(圖/路透)

這兩件事對與中共打交道來說,都是極爲重要的因素,而在對中外交上,後者尤其是關鍵。裴洛西的反對中共的立場衆所周知,還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展示支持天安門學運的布條引起外交糾紛。而金瑞契也不遑多讓,當年他曾表示要用3個關鍵詞來描述中共:極權主義、列寧主義、共產主義,他在1996年臺海危機時也大力支持柯林頓總統派航母到臺灣海峽,近期在受訪時更重申艾森豪對協助中華民國政府保衛金門、馬祖的堅定立場,以及要提供各種防禦武器裝備臺灣,支持美國付出高昂代價遏阻中共對臺灣的軍事行動。至於外交上拜碼頭,中國傳統上是天朝心態,只要來朝拜覲見,泱泱大國可以給出各種利益以宣撫夷狄之邦,這種做法在中國現代的外交上其實也很明顯。

除了上述兩項因素之外,還有一樣根本的改變,則是中國與西方國家打交道的心態已大不相同。過去25年是中國經濟與軍事發展最快的時代,政治、社會與經濟、文化的自信心暴漲,這種現象不只顯現在大陸企業界人士與外國做生意時的霸氣,也能反應在中國外交官員於國際場合上令人吃驚的戰狼風格。既然中國外交官都能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拉治對談判對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連續飆罵16分鐘,這時發動媒體與專家放話要對美國衆院議長訪臺採取「伴飛」、「擊落」或直接壓制到松山機場等的威脅性言詞,看來就不令人覺得奇怪了。

在受到疫情與經濟下滑回擾的中國大陸來說,現在需要一個明顯的敵人,除了發動軍事演習發射大量砲彈之外,媒體也要有個可以批判的標的。裴洛西這時正好撞到槍口上來,也是時勢使然。(圖/美聯社)

以目前情勢推測,裴洛西來臺很可能也是極短暫的行程安排,見過我方政府高層官員、發表官式會談內容與合照後,很快地繼續她的亞洲訪問行程來完成她的目的,並以低調方式化解美中之間因她訪臺造成的僵局。至於中國的反應,把已經宣佈的幾項軍事演習轟轟烈烈地完成,再由媒體發動一場對裴洛西與對美國的大批判運動,讓衆紓解一下經濟滑坡與清零政策累積的鬱悶,順勢爲中共20大召開營造氣氛,這纔是當下最重要的政治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