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坦贊鐵路建設親歷者追憶中國援建者
新華社達累斯薩拉姆6月3日電 通訊:坦贊鐵路建設親歷者追憶中國援建者
位於坦桑尼亞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西郊的中國專家公墓芳草萋萋,綠樹成蔭,70位因援助坦桑尼亞國家建設而殉職的中國專家和技術工人長眠於此。一座座大理石墓碑上,鐫刻着這些海外奮鬥者的名字。
他們之中,47位是在修建坦贊鐵路時犧牲的建設者。半個多世紀前,5萬多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與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的建設者們一道,在食物短缺、氣候炎熱、疾病流行、缺醫少藥的極端艱苦條件下,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築成了被譽爲“自由之路”和“友誼之路”的坦贊鐵路。
坦贊鐵路東起坦桑尼亞港口城市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中部的卡皮裡姆波希,全長1860公里,由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援建。
“每次來到中國專家公墓,我總會想起那些爲了幫助我們而獻出自己生命的中國朋友們,他們的犧牲讓我無比難過。”前來祭奠中國專家的69歲坦桑尼亞老人朱馬・賽義德動情地說。
會說一口流利中文的賽義德曾親歷坦贊鐵路的建設過程,並於1972年被選派到中國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學習鐵路管理相關專業。學成歸國後,他被分配到坦贊鐵路的達累斯薩拉姆車站工作。
談及修建坦贊鐵路時那段異常艱苦的歲月,賽義德告訴記者,由於野外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各類傷亡事故時有發生。“修建隧道的時候,時常有石塊掉落,��水過河的時候,又會遭遇鱷魚襲擊,到處都潛伏着危險。”他說。
“但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從來沒有退縮過,當年他們告訴我,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坦贊鐵路的建設任務,”賽義德說,“他們的的確確做到了,留下了一個個不畏艱險、勇於擔當的不朽傳奇。”
賽義德說,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始終與當地建設者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在同樣惡劣的條件下努力工作,風險共擔,從來不分彼此。在工作之餘,大家也會一起觀看中國電影,在艱難困苦中分享快樂。
如今,從坦贊鐵路崗位上退休的賽義德幾乎每年都會去中國專家公墓祭奠。他說:“這些人曾遠離家鄉和親人,他們犧牲後也沒能安葬在故鄉,我應該來看看他們。”
回憶起自己剛工作時與中國專家並肩奮鬥的歲月,賽義德說:“我的兩位中國師傅老王和老宋在教授我車站管理和車輛調度操作時,一絲不苟,在生活上也對我關懷備至。他們教給我的知識讓我受用終生,那段歲月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賽義德說,坦贊鐵路不僅極大改善了坦贊兩國的交通運輸狀況,爲銅礦資源豐富的內陸國家贊比亞提供了出海口,多年來也爲兩國人民提供了廉價、可靠的出行方式。
如今,一些坦贊鐵路建設時期留下來的歷史照片和老物件仍保存在中國土木東非有限公司的一處基地內。小到一根注射針頭、一盞煤油燈,大到無影燈和工程機械設備,都完好地保留了下來,講述着當年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蹟,詮釋着中國援建者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
中國土木東非有限公司黨總支部書記吳蔚告訴記者,如今公司每年爲新員工開設的第一堂課就是“坦贊鐵路精神教育宣講課”。他期待這些老物件可以幫助年輕人更好地瞭解當年中國援建者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