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麗名輪崗到直播間

TVB開啓直播帶貨之後,總會給我一種物是人非的心梗感。

雖然知道TVB的明星帶貨是輪崗制,但在我前兩天偶然刷到滕麗名賣力吆喝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心生悲涼。

實在太久不見滕麗名,記得TVB蓬勃發展的時候滕麗名也是備受熱捧的當紅花旦,但時移勢易,TVB的輝煌落幕了,她也逐漸消失了。

再加上當年情路波折,一度離開TVB,再回來地位必然不如往昔。

但問題是始終如一跟着TVB的當家花旦鍾嘉欣也沒有多好的資源。

或者說,TVB可能已經把最好的資源給鍾嘉欣了,但量級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自從TVB不復輝煌後,生活不如意的演員們不知凡幾。

曾經的視帝視後們也跟着掉落神壇,在我的印象裡的羅嘉良是TVB的定海神針,他是第一個拿到三屆視帝的男演員,風頭和地位堪稱元老。

但2003年剛拍完《衛斯理》就毅然離巢打算再創輝煌,他應該是意氣風發覺得自己能耗費十年從默默無聞到第一視帝,就有本事東山再起。

但他顯然錯估了形式,離開了TVB後的他事業跌落低谷,再也沒有起色。

後來他北上來到內地,能接到的也都是在小電視劇裡一些打醬油的角色,還被拍到參加高價商演,臺上他賣力給富婆老闆娘伴舞。

說起來到底有點心酸。

無獨有偶,同是視帝的歐陽震華也選擇來內地開展事業第二春。

但反響平平,不但沒有接到什麼戲約,連出場露面的機會都不多。

甚至總是有人問:歐陽震華怎麼消失了?

大腕頻頻離巢,據羅嘉良圈內好友爆料,是因爲在TVB的待遇太低了,視帝也只是表面風光罷了。

這雖然涉及TVB對藝人的待遇問題,但事實上2004年後TVB內部確實開始出現變革。

金枝欲孽爆紅後,同團隊接連打造了《珠光寶氣》和《火舞黃沙》.

這兩部劇在我看來都是絕佳好劇,但無奈TVB的主力人羣是師奶,收視不夠說什麼都白扯。

從這之後大製作不再開綠燈,2007年TVB開啓了被小成本製作劇集統治的10年。

這10年也是TVB最後的輝煌,這個時期多數以TVB舒適區的職場劇、宮廷劇和輕喜劇爲主。

像20年前如《創世紀》這種參演人員多、內容覆蓋大、人物層次深的劇作幾乎不再出現,10年裡唯一的例外是《巾幗梟雄》。

這就意味着演員的使用率會大幅下降,從早先男女主輪番用不完,到後來固定組合搭配,五小生、五花旦也是在這個時間段成型。

除此之外的演員生存空間被明顯壓縮,重災區就是配角們。

被稱爲金牌配角的古明華這兩年被拍到在江門擺攤賣魚蛋,一天收入800元,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自己非常滿足。

非凡哥熟悉TVB劇的應該都認識,扮演者麥長青因爲經濟危機不得不擺攤賣燒烤。

當然賣燒烤並不是他的職業規劃,但TVB的薪資待遇一向不好,像麥長青這種拿到過配角金獎的參加綜藝拍攝也不過500塊通告費。

後來隨着工作機會的銳減,他轉到B站做UP主,燒烤擺攤是他增加熱度改行幹直播的跳板,但從明星到燒烤攤也未免太過跳脫。

甚至於因爲參加綜藝備受憐愛的車保羅,哪怕他拿到了影帝還依然在菜場當管理員。

就連金牌綠葉李國麟也在近年宣佈離巢,原因是TVB逼他簽訂一份“一年一戲”的合約。

TVB藝人基本上與公司有兩份合約。一是經理人合同,也就是俗稱的“野牛”合同。

此類合同將提供固定的月薪,同時還會有動畫片和參加商演的額外傭金收入。

另一種是TVB現在要求李國麟簽訂的合約。

在這種合約中,沒有固定的月薪,收入全靠視頻和廣告展示的佣金。

也就是說,沒有了基本的收入保障,比較適合已經成名且有固定粉絲羣體的明星。

比如黎耀祥、陳豪這類,但不適用於綠葉老戲骨。

很明顯,要求老戲骨重新簽署“一年一戲”協議是對他們的變相降薪。

近年來,許多老戲骨因協議問題而決定離巢。

故人重逢卻物是人非,是最讓我心酸的時刻。

再回看TVB的高光時刻,電視劇、電影雙開花,從《大時代》開始就頻頻被內地、海外引進。

在千禧年之前TVB每年的作品產量超過300部,甚至還曾被譽爲“東方的好萊塢”。

但可惜,勢極反衰盛極反落。

TVB也沒能逃過這個規則。

演員不好混,編劇也斷檔下滑。

全盛時期的TVB編劇有多神仙打架?成功讓TVB從臺偶、韓流裡殺出血路的強悍編劇們都在這兩個派別。

比如戚其義周旭明、梅小青夫婦、李添勝、樑家樹、潘嘉德和莊偉建等人。

這些人名可能不熟悉,但作品你們一定看過,簡單給大家羅列幾個:

戚周:《金枝欲孽》、《珠光寶氣》、《火舞黃沙》、《天與地》、《創世紀》等;

李添勝:《鹿鼎記》、《巾幗梟雄》、《天龍八部》等;

梅小青:《公主嫁到》、《法證先鋒》、《宮心計》等;

樑家樹:《無間道》、《衝上雲霄》、《封神榜》等;

潘嘉德:《刑偵》4部曲、《鑑證實錄》等;

莊偉建:《潛行狙擊》、《尋秦記》、《大唐雙龍傳》等;

林志華:《雷霆掃毒》、《飛虎》、《少年四大名捕》等。

這些劇是TVB鼎盛的20年,他們的存在共同組成了堅不可摧的TVB帝國。

但TVB衰落後這些曾經的王牌監製們也成了歷史的眼淚。

梅小青和高層關係不合,提議要拍的內容高層屢次三番不予通過,再加上身體原因乾脆和丈夫雙雙離職。

樑家樹作爲樑派代表人物,之前講tvb內鬥的時候提到過,和曾派內鬥失敗後,樑家樹被逼離開TVB轉投寰亞傳媒。

莊偉建和林志華從2019年前後再也沒有作品出來。

戚其義最烈性,2012年帶領金牌編劇周旭明和數十位手足毅然離開無線北上,卻久久未見膾炙人口的作品。

後來他接受採訪兩鬢斑白,他鬱悶表示內地演員大過導演,開始大吐苦水。

“跟我當初的想法有很大落差,創作和製造空間窄之餘,進步也比以前慢,花7年時間學習大陸的方式。”

他撐到最後甚至拍到一半撕掉合約拉隊回港,內心腦交戰不亞於宮廷劇。

走的走散的散,曾經的編劇天團的日子也不好過。

TVB確實很多演員來到內地都水土不服,但這並不代表港星北上就沒有活路。

羅嘉良、吳啓華等人爲什麼不太容易接到戲約,很大一個原因是他們形象不符。

當時的內地還沒開始中男、中女的劇作,更多圍繞着青春男女的愛情刻畫,但港男港女們卻如出一轍的長着精英感的臉。

你讓一羣演商戰的男女開始突發戀愛腦,腦子一拋就是演連觀衆看了都會嘆氣。

恰好彼時還趕上邱澤一批臺男入內地,正是小生鬥得最狠的時候,他們自然沒有了拍攝的環境。

同樣的問題袁詠儀也出現過,她當年拍過一部《百萬新娘》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印象。

劇情之拖沓,角色之委屈,我隔着屏幕都嘔出三兩血的程度,不知道暴脾氣的袁詠儀怎麼說服自己拍完的。

估計也內傷了,此後袁詠儀遠離內地,直到7年後纔再接拍寧財神的《龍門鏢局》。

蔡少芬爲什麼成功?

得承認她那個時代確實有運氣加成,一部《甄嬛傳》幫她徹底在內地打開局面。

當然她本人也很拼,完全不計較形象包袱,絕對配合宣傳,靠着一口蹩腳的港普和鬼馬的性格順利站穩腳跟。

如無意外,足夠保她榮耀百年。

除了她之外,佘詩曼也是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佘詩曼和蔡少芬還不太一樣,她是吃了內地對實力派明星需求的紅利。

在一衆哭就擠眼睛,笑就裂大嘴,震驚就瞪眼還能日入208的大環境中,看客的不滿上升,就產生了對演技派的需求。

就在這個時間段,佘詩曼來內地了。

在我的印象裡,她那段時間簡直成了拯救內地演技的神。

和她一樣的還有高海寧,這個內地出生的香港姑娘,一直混跡於TVB但資源始終跟不上,一部《三十而已》讓她殺出重圍。

所以現在的內地並不難闖,只要有真本事、肯低頭肯賣力完全可以無縫嵌入。

還記得孫耀威嗎?

曾經的小天王,一朝被封殺前路無望,本來已經成爲記憶裡的明星了,直到2018年他才硬靠短視頻直播強勢迴歸。

一開始無數人嘲笑他,說他以前在巨蛋,現在做主播。

那又怎樣?他不看這些,每天定時直播,一口氣不歇猛唱幾小時,就在今年他又回到了最愛的舞臺。

從被舞臺踢出去,到自謀生路,再到重回大舞臺,他曲線救國,難道不是一條生路嗎?

像劉玉翠也是如此,從TVB離開後很長一段時間發展非常不順利,哪裡有適合的工作就去哪裡做,談不上有什麼代表作,只能勉強維持個生活現狀。

但她不在意,一直默默幹活,沒戲就去演講,沒演講就做短視頻,反正能做什麼做什麼。

一直到這些年,她簽約了內地經紀人之後機會才慢慢多了起來。

掙了十多年崔算苦盡甘來。

用角色和咖位定位一個人顯然是不夠的,TVB衰落,一味等機會也只是耗費青春,不如甩開舒適區找另一條路。

誰都不是一開場就能風生水起,你要等,你要熬。

其實這些年港星移居內地的越來越多,萬綺雯跑到雲南開民宿;唐文龍在直播的時候也一再表示北上給了自己太多機會。

就連曾經的當家花旦楊怡也把事業重心內移。

接連兩部復仇大戲,雖然沒有如曾經一樣開場就是王炸,但已經給她入駐內地打了個漂亮的樣板。

事不變人就變,TVB沒落了,但屬於她們的時代還沒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