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傻傻分不清?營養師提3飲食建議 遠離肥胖、慢性病

糖與糖傻傻分不清!營養師推飲食3建議,遠離肥胖、慢性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許多上班族要靠下午茶來杯含糖飲料「續命」,不過營養師提醒,手搖飲、甜點容易讓人在無形中攝取過量精緻糖,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風險,另外懂得「糖」與「糖」的區分,是打造健康飲食的第一步。

營養師張鈺禾表示,要遠離慢性病,先改變日常,飲食多一點自然糖、少一點精緻糖。(臺北醫院提供)

衛福部臺北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鈺禾指出,「糖」和「糖」雖然發音相同,健康價值卻大不相同。米字邊的糖屬於精緻糖,有明顯甜味,僅提供熱量,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且因分子小,容易迅速被吸收並造成血糖快速升高,長期攝取過量會造成肥胖,並增加糖尿病等健康風險,可以說是「甜蜜陷阱」。

而酉字邊的「糖」則是能量來源,就是碳水化合物的總稱,通常來自天然食物,如全谷雜糧、米飯、面類、乳製品、蔬菜與水果等,因需要較長時間消化,能幫助穩定血糖,同時提供多種營養素,有益健康。

張鈺禾說明,糖分根據結構不同,分爲簡單糖類與複合糖類。簡單糖類包含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及兩個單糖組成的雙糖,例如葡萄糖與果糖組成的蔗糖。複合糖類包含寡糖,如存在豆類和洋蔥的菊糖,或是存在澱粉與膳食纖維中的多糖。

張鈺禾提醒,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常因快餐與甜食成癮而過早面臨肥胖問題,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選擇天然糖類、擁有正確的飲食觀念,日常中多一點自然糖、少一點精緻糖,爲健康奠定基礎,長大也就不用煩惱過胖,還能遠離慢性病。

張鈺禾也提供3點飲食建議,包含減少精緻糖、多攝取天然糖類以及穩定健康飲食,透過喝無糖飲品、選擇全谷雜糧、蔬果及乳製品等天然食材以及漸進方式調整飲食,才能吃得健康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