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風過後誘發抑鬱症的背後原因
據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和 MedStar Health 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中風後,許多人會患上抑鬱症,其誘因包含認知方面的困難、缺少社會參與以及自我認爲恢復情況不好。這種抑鬱症可能會持續數月或數年。
比較矛盾的是,在其他研究中,中風後的身體殘疾與抑鬱症狀有關,但在這項研究中,它與中風倖存者的抑鬱症無關。
該研究結果於 10 月 20 日在日本奈良舉辦的失語症學會第 62 屆年會上被公佈。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有失語症病史的人,失語症是由於大腦語言中樞受損從而導致交流能力喪失。
“中風後抑鬱的情況極爲常見,約有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中風倖存者會出現此症狀”,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彼得·E·特克爾陶布(Peter E. Turkeltaub),其爲醫學博士、哲學博士,說道,“但我們發現,人們患上抑鬱症的原因會因中風後所出現的困難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大多數有關中風後抑鬱的研究都聚焦於恢復的頭幾個月,並且常常將失語症患者排除在外。我們尤其關注處於中風恢復慢性期的失語症患者,此階段可能會持續多年。”
在美國,每年約 80 萬人會中風,其中黑人受影響的比例尤其高。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詢問了 93 名中風患者,他們的病情大多處於輕度至中度,少數爲重度。
中風後的恢復在早期最爲迅速,隨着時間的推移則逐漸減緩,因此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中風至少六個月後的人羣;許多參與者在多年前就中風了。“那是大多數人試圖以不同程度的成功重新迴歸生活的時候,”特克爾陶布說。
對比研究組由 70 名人口統計學特徵相似且未患中風的人組成。所有 163 名研究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爲 60 歲,他們都完成了一項抑鬱症調查,用以評估抑鬱症狀的嚴重程度。中風倖存者還完成了一項旨在評估感知殘疾和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的調查。
研究人員根據調查回覆開發了兩個統計模型,以探索中風與抑鬱症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第一個模型表明,中風倖存者的抑鬱得分高於對照組,但也發現較爲年輕且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風倖存者所報告的抑鬱程度較低。
在其第二個模型裡,認知和溝通障礙、社會參與以及自我感知的中風恢復情況得分可預測抑鬱水平,但身體殘疾分數或語言和運動殘疾指標並不能預測抑鬱。
“瞭解抑鬱的根本原因可以爲中風康復者帶來更好的護理,”特克爾陶布接着說道。“雖說他們可能因中風而產生新的殘疾,但確保患者儘可能享有最佳生活質量一直是我們的目標。特別是,我們的研究是爲數不多的提供關於失語症如何影響抑鬱症狀信息的研究之一,我們希望這將有助於醫生、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爲中風倖存者提供最佳護理。”
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通常會引發失語等溝通難題的左半球中風。右半球中風則更多地與一般認知困難有關。由於中風倖存者所經歷的困難因受影響的半球不同而大相徑庭,特克爾陶布表示,抑鬱的原因可能會因中風所在的半球不同而有所差異,這是合乎情理的。
科學家們已着手探究特定大腦結構或網絡受到的損傷是否與抑鬱症狀存在關聯。
先前的研究顯示,大規模大腦網絡的功能失常會引發中風後的抑鬱症狀,所以我們當下正在對這個領域進行更細緻的研究,”特克爾陶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