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資深「兩岸族」丁翊凱

丁翊凱。(作者提供)

這些年總有不少臺灣青年透過赴大陸求學認識大陸,或是透過研究來深入瞭解大陸,今天這位主角的故事也非常特別,因爲他涵蓋着非常多元「兩岸族」的身分。在他兒童青少年時期成長於大陸,在大學碩士階段又就讀於臺灣的高校,讀的是「大陸研究」和「兩岸關係研究」這個專業,在求學期間赴大陸進行交換學習,更爲特別是他的職場生涯又是從北京開始,並且從事過兩岸青年創業服務工作。當你跟他聊天時,可以發現這位臺灣青年具有濃濃的北方口音,但是他跟我們一樣又有着臺灣成長經歷,是「正港」的臺灣青年,他就是我的小學弟丁翊凱。

作爲一名在北京就業的臺灣青年,他目前在36氪集團旗下的氪星創服工作,這家公司主要圍繞並致力於城市產業創新和爲科技創新服務提供解決方案。他目前主要是負責科技初創企業信息的管理與分析,追蹤企業成長併爲企業解決資源對接、政策諮詢等服務。

說到翊凱成長的經歷比起同齡的臺灣青年更有一份成熟和執着,這或許與他從小兩岸成長的經歷有關。他的父親早在90年代初期便到大陸經商,是西安市的臺商協會的創會會長。2005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兩岸和平之旅」來到西安時,翊凱的父親還作爲西安當地臺商代表去迎接連戰,因此他說打從小時候有印象以來就在兩岸交流中成長。同樣因爲家人工作的關係,翊凱的童年從小學到高一都這段時光都是在西安度過了,後來父親在大陸的工作告一段落後他也跟隨家人回到了臺灣,並在臺灣升讀大學和研究所。

丁翊凱比較過其他在大陸遇到的臺灣青年,大部分在大陸的臺灣青年基本上都是大學或者畢業之後來到大陸工作生活的,而他卻是恰恰相反,他反而是在大陸成長過後回到臺灣再赴大陸發展。因此在其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就親眼見證了大陸經濟高速發展前與經濟騰飛後的變化,與之對比的也是臺灣過去的繁榮與現在的所遇到的瓶頸。這對他的人生觀以及在碩士畢業後的職業規劃都有很大影響。或許是受家人工作和周圍環境的關係,翊凱早早在大學碩士時期就確定了自己畢業之後一定要到大陸工作,並希望透過自己在大陸發展的經歷,希望鼓勵更多的臺灣青年能夠來到大陸讀書和工作,並真正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所以在就讀碩士期間,翊凱在2018年的夏天來到上海的復旦大學進行交換,他覺得到復旦大學進行交換的經歷是他人生非常寶貴的一次財富。因爲以前在大陸讀書時,身邊的很多大陸同學都把復旦作爲自己的第一志願,老師常說能夠就讀復旦的都是人中龍鳳。當時中學時期每天早晨不到7點就起牀,然後晨跑、早自習開始上課,等到晚自習回到宿舍已經是快10點的事情了。看着當年自己和同窗那麼努力,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大學,因此他回到臺灣就讀大學後,心中一直有個遺憾就是沒有能在大陸就讀大學,所以後來他抓住這個機會。選擇在研究所階段來大陸進行交換學習。與此同時他也已經做好打算,等到碩士畢業之後就會來大陸工作,因此能提前到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和全大陸乃至甚至全世界最優秀的人一起學習並取長補短,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很棒的人生經歷。

因爲從小在兩岸交流耳濡目染之下,並有多次交流的經驗,他認爲兩岸青年其實都是很有進取心的,對成功充滿了渴望。對比兩岸青年的差異,他認爲臺灣的青年在工作中表達自己觀點時會比較委婉含蓄一點,而大陸的青年則會更直接了當一點。在生活中臺灣的青年普遍會比較樂天、喜歡開玩笑,而大陸的同齡人則會更謹慎考慮得也更多一些。兩岸青年在面對未來時抉擇時,臺灣青年更注重眼下可掌握的小確幸,而大陸青年則更有信心,相較而言規劃得會更遠一些。

畢業後來到北京的工作是在「華燦工場」從事兩岸青年創業服務的工作,丁翊凱也特別提到在華燦工場工作這段時間,「華燦工場」也獲得市級「青年五四獎章」這個榮譽,當他知道團隊獲得此等榮譽時他也非常激動。尤其是當他知道同時榮獲「青年五四獎章」的大陸青年,基本上都是在各行各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甚至是能帶動全社會進步的傑出青年時他也與有榮焉,因爲翊凱認爲這是他在兩岸交流創業相關工作上做出貢獻後得到了認可,他覺得臺灣青年在大陸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在大陸好好努力拼搏,這樣纔對得起這個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

最後,丁翊凱談到臺灣青年在大陸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最大也是最好的機遇所在就是大陸,因爲大陸自始至終都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發展紅利與歷史機遇。他也想要告訴臺灣青年,來到大陸後,一定要捨棄原本在臺灣時的思維邏輯。因爲大陸每座城市規模以及文化多元性都決定了不同於臺灣的思維模式。因此他也就拿自身的經驗做個總結,來到大陸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應報以平常心,無需給自己太大壓力,因爲在這裡的成功與失敗最終都會潛移默化讓你成爲更好的自己,所以他真心建議趁年輕的時候都可以來大陸闖闖看。不要一開始就帶着偏安一隅侷限於臺灣的小確幸了。因爲無論如何,臺灣最終都可以是我們溫暖的家,因爲不要忘記海峽的對岸,有一個人口和城市規模都數十倍於臺灣的大陸,等着我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侯聰明/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