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手術怕麻醉!年長者怕醒不來 年輕人只想熟睡
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遊嘉鴻說明「麻醉深度監測」可提升手術麻醉安全及術後恢復品質。(曹婷婷攝)
根據調查,臺灣人近4成民衆因害怕麻醉而拒絕手術,而多數長者最怕的是醒不來,年輕人則是希望麻醉能睡愈熟愈好;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遊嘉鴻表示,透過「麻醉深度監測」,除可精準調控麻醉藥物,還可避免手術中因麻醉藥物抑制作用而導致的不良反應。
78歲阿琪阿嬤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4月初因下背痛、雙腿麻就醫,醫師診斷爲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椎神經,安排住院做腰椎椎弓切除手術放置椎間體護架,惟術前麻醉評估需全身麻醉,屬中高風險,建議家屬考慮使用「麻醉深度監測」。
手術當天,阿嬤在全程麻醉深度監測下,接受全身麻醉順利完成手術,術後除傷口略疼痛外無其他不適,後續恢復良好如期出院。
遊嘉鴻說,全身麻醉是常見麻醉方式,但也存在一定風險,最常見風險之一是麻醉深度不當,麻醉過深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和低血壓,影響術後意識變化、延遲恢復、增加譫妄發生率甚至危及生命,過淺則可能使病人在手術過程感受疼痛或意識到周圍環境,增加手術風險和不適。
他說,透過監測病人麻醉深度,醫護人員能確保病人處於安全麻醉狀態,有助於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麻醉相關併發症發生率,尤其高風險族羣術中清醒發生率減少76%、術後意識變化發生率也減少32%。
麻醉深度監測是在病人前額貼上非侵入性電極貼片,即時收集腦波訊號和額前肌電圖信號進行處理分析,提供腦波變化數據並計算出「麻醉指數」,臨牀專業人員也可透過「麻醉指數」,依據病人身體需求狀況調整用藥,達成精準麻醉。
遊嘉鴻提到,麻醉高風險族羣爲平常有服用止痛藥、安眠藥及飲酒過量者,此外,有心血管、呼吸道及肺部疾病也是高危險族羣。
他說,麻醉深度監測在手術中扮演着關鍵的角色,不僅能減少術中麻醉藥物的暴露,也有助於改善病人的預後,加速康復和甦醒過程,尤其,與術中麻醉藥物暴露相關聯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術後譫妄的發生率,據統計,使用麻醉深度監測可大幅減少75歲以上高齡者的術後譫妄,此外也加強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RAS,可降低住院時間、減少併發症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