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小吃—蝨目魚羹

臺南的浮水魚羹以蝨目魚製作,是當地必嘗美味。(本報資料照片)

許多年前的學生時代,在成大,時常囊中羞澀,因此對飲食衣着奉行極簡,平常三餐,能在學校食堂解決的,就很少溜到外面去品嚐美食解饞,有時聽同學談起,某某餐廳某某食物風味極佳,不去吃就太可惜了,總會點頭應說好啊好啊,結果好啊好啊只是空好音,清貧常常扼殺了對味道的無限想像力,減低了對食物好不好吃的辨別,同時也影響了行動範圍的遠近。可是在當時而言,一碗三、四十元的蝨目魚羹,還是吃得起的。

因此偶爾在週末,從城南到城西騎着單車穿街過巷亂逛一通後,到了臨近晚餐時辰,單車自然而然的,會轉到了保安路,就是單挑阿鳳蝨目魚羹的店招而來,吃那當時只一碗三十元的蝨目魚羹。當然,在臺南隨便逛,都可以見到許多羹湯類的小吃,不論是土托魚羹、鴨肉羹、香菇肉羹或魷魚羹等等,這些煮成羹湯上的魚漿或肉漿,在寒天時做爲暖胃的小吃,是最適合不過了。我喜歡這類調味了勾芡的羹湯,尤其再灑下幾滴烏醋,味道更好。

來保安路,有三家賣魚羹著名的老店,一個是賣旗魚羹的「下大道」,另一家是賣土魠魚羹的「阿川」,至於另一家就是「阿鳳」了。阿鳳的蝨目魚羹, 是以蝨目魚肉捏打成魚漿,魚漿內也包裹着肥美的魚肚肉,因沒加上任何色料,所以蝨目魚白肉原色,置入羹湯鍋中,煮熟了就會浮現出來。所以也被稱作浮水蝨目魚羹。羹湯吃起來清甜可口,羹肉加上內餡的碎魚肉,入口鮮美,嚼感也甚佳。尤其羹上放了一些薑絲和香菜,不只提味,吃起來也爽口。

那時的臺南遊客還不這麼多,寧靜安好,坐在露天的桌前,可以一邊吃魚羹,一邊看來來往往的路人和車子,感覺時間如流水一般過去了又過去,春日時,暖陽照落衣肩上,輕輕的撥落下來,都是一身亮眼的光陰。

但光陰易逝,再眨眼間回到臺南,二十多年匆匆已去如逝水,留下的都是殘黃的記憶,在湮遠的回望中,充滿了許多感傷。但幸好阿鳳還在,還可以讓我重回到過去的場景,緬懷在這裡吃過一碗碗蝨目魚羹的曾經。雖然情懷老了,但回憶依舊年少,一路走過的塵埃起起落落,或一路又一路走過了許多路程之後,再回頭,發現自己來過的老店還在,吃過的食物也還在,感覺上,就是一種歲月的無限美好了。

傍晚時,我從中西區的新光三越走過來,因剛下過一場小雨,所以路上溼漉漉,穿過永華和海安路一段,不到十分鐘,就看到阿鳳斜對面的阿明豬心冬粉店外,排着長龍的人潮隊伍。反而阿鳳店外露天桌椅,尚有幾個空位。因爲不是週末,遊客較少,所以安坐自在。同樣的在露天桌前,雨後的空氣清涼,夏天的燥熱一掃而去,只見料理臺後的老闆,忙着以大杓從羹湯桶內舀出一碗碗的蝨目魚羹,有些加了米粉或黃面,湯上放了嫩薑絲和香菜段子,以及烏醋,捧過來的碗裡黃白青綠分明,賞心悅目。

顧客們各據位置靜靜地吃着魚羹,時間依舊流淌而去,車子依舊呼嘯往來,行人依舊悄悄走過,二十多年前和二十多年後的保安路,變化不太大,只是比以前熱鬧了一些,人間燈火處,都有煙塵的浮沉與紛飛啊。我用湯匙舀起魚羹,入口時,頓覺湯鮮味美,魚漿鮮宜,畢竟老味道還是老味道,一點都不變,雖然老闆早已變得發蒼蒼而不復從前的年輕了。

我舌尖上的味蕾試圖從魚羹裡去捕捉過去的記憶,那些風過雲過,愛過恨過所磨鈍了的味覺情感,漸漸吃出了雲淡風輕的人世味道。是啊,一路走來,那些累積和沉澱了的故事,會逐漸分辨出酸甜苦辣的好壞,以及悲歡的況味來。

我細細咀嚼着,只覺清宜爽口的羹湯,酸甜的烏醋,以及帶點辣味的辣椒粉,逐漸在舌間擴散,這也喚起了我二十多年前在大學的那一段日子,青春正好,除了時間之外,就一無所有了。但也因爲擁有了時間,才讓自己無懼無畏地往前路走去,不怕跌倒和悲傷。然而到如今,過甜和過鹹,都已經不適合了,只有清淡,才能安心和安身,如眼前這碗小小的蝨目魚羹,入口即化,不需要太多負擔。

吃完付錢,才發現這二十多年來,一碗魚羹的價錢已漲了一倍,一如我的年齡。只是舌尖味蕾依然還能夠記起蝨目魚羹的老味道,而我,卻再也喚不回來青春笑貌和鷹揚的理想。

都說了,「世事滄桑盡,雲煙夢幾重。歸來雖未老,難遣舊情濃」,因緣流轉,舊地重遊,到最後,就只剩下些些感傷和惆悵了。

我沿着保安路慢慢走回去,光影離散,把我身後的影子,與夜色一起拉得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