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5年連師長都不是,爲什麼毛主席卻堅持要授予他開國上將軍銜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儀式隆重舉行,每一位被授予軍銜的英雄,無一不是從血與火中走來,他們九死一生,爲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在這之中,有一位開國將軍尤爲特殊,他既非歷經長征的紅軍戰士,也非在抗日戰場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八路軍將領。
可毛主席卻堅持爲之授銜,而他便是無軍隊級別將軍——烏蘭夫。
那麼,烏蘭夫做了什麼,能讓中央打破常規爲之授銜呢?
烏蘭夫
“草原抗日第一槍”
對於烏蘭夫來說,他的這一生,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李大釗。烏蘭夫是內蒙人,早在小學期間,他就曾閱讀過李大釗的文章。
尤其是進入到北平蒙藏學校讀書後,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就更深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革命引路人——李大釗。
李大釗不僅在校內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還時常與烏蘭夫等青年學子促膝長談,深刻剖析蒙古族遭受壓迫的根源,爲烏蘭夫等人指明前進的方向。
正是那次深入的交談,讓烏蘭夫彷彿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他意識到,只有李大釗口中所述的政黨,才能成爲拯救蒙古族人民的希望所在。
於是,烏蘭夫開始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之中,他創辦革命刊物,組織參與反帝愛國鬥爭,爲革命事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在烏蘭夫等人被選送到前往蘇聯留學時,李大釗說:
在李大釗的激勵下,烏蘭夫不再徘徊於“漫漫長夜”,他的政治覺悟日益成熟,爲日後投身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各區相繼淪陷,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領土上大肆侵佔,同時,也加緊了對內蒙地區親日派的策動和扶持。
此時,蘇尼特旗扎薩克親王德王,卻背叛了祖國和人民,做起了“成吉思汗第二”的美夢。
他宣稱要建立“大蒙古帝國”,要“高度自治”,企圖藉助日本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黨中央得知此事後,立刻派出了烏蘭夫前去做德王的思想工作。烏蘭夫義正言辭地告訴德王:
然而,德王卻對烏蘭夫的勸說嗤之以鼻,他滿臉嘲諷地回答道: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儘管烏蘭夫極力勸說,但德王早已被日本侵略者洗腦,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大蒙古帝國”之夢。
他堅持要投靠日本人,以實現自己的野心。烏蘭夫終於明白過來,德王這是想利用手中的權力,再加上日本的扶持,在蒙古當個“土皇帝”。
烏蘭夫見狀,也不再與之多費口舌,他開始轉而謀求軍事暴動。他不斷地去做進步青年的思想工作,爭取他們的支持。
同時,他還將德王賣國求榮、欲投靠日本的行徑印成傳單大肆散發,廣大民兵的愛國之心被徹底點燃。
終於,在1936年2月21日這一天,百靈廟暴動爆發了。烏蘭夫、雲繼先等人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組織暴動,打響了內蒙古民族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毛主席將這場暴動稱之爲“草原抗日第一槍”,他還親自會見了烏蘭夫,並贈送了他一把馬牌小手槍。
而這支部隊,也被改編爲了新三師,完全是參照八路軍的模式進行整頓和訓練的,因此也被稱爲“不穿軍裝的八路軍”。
烏蘭夫:“單刀赴會”救內蒙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舉國上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慶氛圍裡,但內蒙古地區的政治形勢卻並不樂觀。
日本宣佈投降後,人民政權尚未建立,各勢力蠢蠢欲動,妄圖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僞警、土匪橫行霸道,肆意欺壓當地百姓。
國民黨反動派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搶佔地盤的良機,他們迅速派遣特務,收買貴族,企圖在內蒙古地區建立起自己的政權。
與此同時,一些曾在僞蒙疆、僞滿政府任職的官僚政客也趁機而起,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他們打着民族自治的幌子,掀起了一股內蒙古“獨立”、“內外蒙合併”的逆流,甚至公然成立了所謂的“臨時政府”。
這股逆流無疑是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極大威脅,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派出了東蒙工作團前往開展政治工作。
不過由於蒙古地區的形勢較爲複雜,且長期的民族隔閡,導致工作遲遲未能有絲毫進展。
這時,烏蘭夫臨危受命,被派往內蒙古地區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畢竟烏蘭夫有着豐富的民族工作經驗,他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人選。
爲了避免引起對方的警覺和反感,烏蘭夫決定不帶軍隊前往,而是僅挑選了幾名蒙古族的幹部一同前往,當烏蘭夫抵達後,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爲之震驚。
只見這個所謂的“臨時政府”不僅掛起了所謂的“國旗”,嘴裡還不時地哼唱着“國歌”,就連工作人員也好似在“辦公”。
他們做戲做得如此全套,以至於旁人如果不仔細分辨,還真有可能被他們的假象所迷惑。
在進一步瞭解情況後,烏蘭夫和同伴們連夜分析局勢,研討對策。他們一致認爲,要想徹底摧毀這個“臨時政府”,就必須先“挖斷”它的根基,再“斬斷”它的腰桿。
於是,烏蘭夫開始着手“分化”這個所謂的“臨時政府”。他首先去爭取那些在“政府”中任職的青年人和開明人士。
這些人大多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有人曾留學海外,他們心中懷揣着民族大義,只是因爲對共產黨的瞭解不夠深入,再加上受到了某些勢力的蠱惑,才走上了這條錯誤的道路。
烏蘭夫便以此爲切入點,耐心地同他們講述共產黨的政策和主張,使他們逐漸認清了當下的“獨立”並不是真正的獨立,而是在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
在烏蘭夫的耐心勸說下,這些青年才俊終於意識到自己原來被矇騙利用了。他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後,又主動地去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
烏蘭夫還爭取到了一批蒙古族上層人士的支持和轉變。這是他的第一步——先改選,緩和矛盾。
有了這個基礎後,烏蘭夫又隻身前往蘇蒙聯軍的駐地,決心要搞垮“臨時政府”的“黑後臺”。
烏蘭夫用一口流利的俄語與蘇蒙聯軍將領進行激烈的交鋒。一連三天過去了,雙方仍然僵持不下。到了第四天,烏蘭夫不再與之多費口舌,他厲聲說道:
那位蘇蒙聯軍將領一聽烏蘭夫的話,頓時感到事態不妙。他的語氣也軟了下來,當即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再幹涉中國的內政了。
掌握了政治力量並掃清了障礙後,烏蘭夫認爲條件已經成熟。他立即召開了會議並當選爲“臨時政府”的主席。
隨後他將“政府”遷至張北縣——晉察冀邊區政府的所在地,並將名稱更改爲“內蒙古自治政府”,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
烏蘭夫在剛加入共產黨時,就曾寫下“胸懷救國志,肩負民族託”的錚錚誓言。
這不是空口白字,而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信仰與追求,他始終堅守着國家和民族,堅守着心中的信仰,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
烏蘭夫雖並未像其他將領那般在一線戰場浴血奮戰,但他在另一個“戰場”上,同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因如此,黨中央在評定軍銜時,打破了常規,授予了烏蘭夫上將軍銜。這不正是對烏蘭夫貢獻的認可嗎?
烏蘭夫雖無軍隊級別,更不是師級以上的將才,但他在民族解放上的成就,無疑配得上上將軍銜這一殊榮,上將軍銜對他而言,實至名歸,毫無爭議。
三千孤兒入內蒙
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當時,像浙江、上海、江蘇等地的孤兒院,有近三千名無辜孩童因食物短缺而命懸一線。
周總理心急如焚,萬般無奈之下,他將目光投向了烏蘭夫,實際上,內蒙古的形式也不容樂觀,但烏蘭夫還是四處奔波,籌集到了數千罐珍貴的奶粉,送往了南方。
烏蘭夫明白,這個方法顯然不是長遠之計,在與衆人商討過後,烏蘭夫決定將這批孤兒接往內蒙古。
周總理對此表示了全力支持,烏蘭夫則迅速行動起來,組織幹部們做好萬全準備,並下達了“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的指示。
從南方到內蒙古,千里迢迢,氣候迥異,別說一個小孩子,就連大人都有可能會出現不適。
孩子們體弱,發燒、腹瀉等健康問題接踵而至,但烏蘭夫早已預見到了這一切,安排了專人負責孩子們的護理工作,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照顧。
那時,每個接待員手頭至少是三四個孩子,但即使是熬紅了眼,工作人員們也從不言苦喊累,一直悉心照料。
內蒙古的牧民們得知這一消息後,更是紛紛行動起來,他們駕着馬車、騎着駿馬,只爲領養這些“國家的孩子”。
有的家庭甚至一口氣領養了六個孩子,對他們來說,這些孩子就像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孩子們最真摯的關愛與呵護。
而“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也被搬上了熒幕,拍成了電影、電視劇,像電視劇《國家孩子》、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等都是講述的這一故事。
結語
烏蘭夫的一生,是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一生,他的心中,始終裝着國家和民族的大義,他時刻掛念着人民的疾苦與福祉。
他的一生,是對信仰的堅守,是對使命的踐行,是對國家和民族深沉而堅定的愛與責任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