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數字伴飛……“智慧大腦”助力航天發射更高效

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不斷髮展,火箭與衛星在設計、製造等環節越來越多應用智能化技術。發射場作爲火箭與衛星太空旅行的“基地”,又有哪些智能化發展?

11月30日在海南文昌拍攝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左)和二號發射工位(右)。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隨着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建設的智慧發射場系統受到了廣泛關注。

“這一系統好比是發射場的‘智慧大腦’,可助力發射場提升集成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讓發射場測試發射流程更加智慧、高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專家徐文曉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智慧發射場系統開發團隊負責人劉巧珍表示,智慧發射場系統主要包括通信系統、氣象系統等5大系統以及26個分系統,具備指揮監控、數字孿生、數字伴飛、健康管理、綜合運維等功能,這些系統相互協作,實現了信息互聯互通,融合共享,讓發射流程高效智能。

“智慧發射場系統的突出特點是平臺通用,適應任務更靈活。”劉巧珍說,這一系統指揮監控平臺採用“頁面組態化配置”“多任務並行支持”“自動化流程驅動”等創新設計思路,統一指揮流程,能快速適應不同火箭、不同測試流程,簡而言之就是以“通用”應“萬變”,進而提高發射場的運行管理效率和智慧應用水平。

數字孿生平臺可構建全三維、數字化的高逼真度虛擬任務場景。劉巧珍介紹,通過構建發射場三維數字孿生體,可實現各系統架構、設備部署及工作狀態“一覽無餘”,輔助技術人員快速排查問題。

“智慧發射場系統以數字護航,使飛行監測手段更豐富。”徐文曉說,這一系統的數字伴飛平臺能將複雜的火箭飛行過程進行三維呈現,實現飛行狀態可視化監測、飛行性能預測等關鍵能力,這一創新豐富了飛行數據判讀手段,可使火箭飛行狀態“所見即所得”,提升了測試人員對火箭飛行狀態的整體把控能力。

除了作爲“信息中樞”,智慧發射場系統還能充當“智囊團”。徐文曉介紹,這一系統的健康管理平臺具備“交互性”,不僅能與操作人員“交流”每個任務的基本情況,還能在學習預案、細則、規程後,爲發射團隊提供流程進度與操作建議。它還提供“智能專家”“流程助手”“培訓教學”“故障排查”等一系列智能服務,爲發射團隊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這一系統的綜合運維平臺實現了發射場設施設備的統一運維管理,它集中顯示了各個設備的運行狀態,使得整個系統的日常運維工作僅需一人便可完成,爲發射場運維降本增效。(記者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