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爆大量虧損衝擊淨值 海外投資過高急需解決
壽險業在12月出現大幅虧損,嚇壞金融市場,主因就來自於匯損過高。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坦言,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因爲壽險業海外投資太多,匯率一波動讓匯損大增,但國內投資標的少,國內定存利率太低,國人把錢都流到保險,造成保險公司沒有辦法只好投往海外。
12月前5大壽險出現爆量虧損超過150億元,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去年下半年壽險業匯損節節升高,根據保險局統計,壽險業2018前11月淨匯損已超過2000億元,遠遠超越2017年整年的176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天(21日)表示,壽險業2018年還是有盈餘,雖然到12月發生虧損,但去年整年下來還是有近1000億的盈餘。
有學者示警,再這樣虧損下去,恐衝擊保險公司的體質,進而影響保戶權益。
顧立雄表示,現在問題不在於匯損造成保戶權益受損,從風險係數反映的資本適足率(RBC)來看,各壽險公司都符合在200%以上,還沒有到體質不健全的情況。問題應該是在於,保險公司國外投資的必要,造成相關避險成本增加,這是現在保險公司急需要因應的。
顧立雄進一步說,目前臺灣所有投資的標的,沒有辦法支撐現在一直在增加的保費收入,國內的定存利息不高,只好投到保險商品上,造成可運用資金高達24兆,國內投資標的沒有辦法有這吸納量,壽險公司只好投到國外,海外投資多,只要匯率一點波動,都會造成匯損。
因此,金管會在去年就一直從政策上做控制,把國際板債券部位納入到海外投資限額裡。保險局會持續注意壽險業國外投資的額度,也會注意RBC的狀況。
也有學者警示,壽險業現在因爲匯損衝擊淨值下降,造成槓桿比例下降。顧立雄說,從目前RBC來看都符合200%以上,到現在爲止還看不出有保險公司本身體質有因此受傷,沒有到體質不健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