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未來技術學院交出“期中答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潔
3年過去,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帶着“期中答卷”來到了建設工作推進會上。
早在2020年,教育部辦公廳在印發《未來技術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中提到,要通過四年左右時間,在專業學科綜合、整體實力強的部分高校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探索專業學科實質性複合交叉合作規律,探索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新模式。從2021年起,教育部推進12所高校率先佈局,尋找未來技術學院的建設之路。
在推進會現場,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溥淵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倪軍給出的答案是,結合科技發展趨勢以及上海交大的優勢學科,溥淵未來技術學院瞄準了兩個方向佈局,即未來能源與未來健康,探索構建國際化的產教融合教育體系。
爲滿足未來15年的人才需求,倪軍認爲,未來技術學院要打破學習、學科、學校的邊界,培養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複合型人才,應對智能化時代能源革命與生命健康技術的突破性發展。
在改革探索中,倪軍帶着雙重身份去思考。兼任寧德時代首席製造官之後,從教育界到企業界,再回到教育界,倪軍發現企業需要人才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習慣了被“投遞”帶有標答題目的學生,往往缺乏發現真問題的批判性思維。爲打破桎梏,溥淵未來技術學院做出了一系列大膽探索,把寧德時代的研發大樓“請”進校園,讓企業科研樓和教學樓同處在一片園區內;把研究生“放進”企業裡,打造校企聯合共建的課程,讓學生從研二起在聯培基地裡接觸真問題、真需求,在實踐中求學求知,提高思維能力。
“我們的願景是希望打造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產教融合型的未來技術學院。”倪軍說。
不少未來技術學院在校企合作探索中開拓出一條條新路。多年從事臨牀研究和藥物研發工作,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院長肖瑞平明白,要自主研發新藥物,必須從靶點開始找到真問題,突破基礎性問題,才能在新藥研發上有所建樹。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圍繞生命健康產業核心要素打造“科研和轉化”兩類平臺,依託“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開展有組織的自主創新,搭建了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和北京大學長三角未來技術生命健康研究院兩大平臺,與企業合作,加速新藥創制、生物醫學成像裝備、精準醫學、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的轉化落地;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與企業導師的培養合作。
把課題放進企業的“大課堂”,在實踐中學習成長。肖瑞平說:“要用真問題去引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未來技術學院建設指南(試行)》強調,要堅持面向未來。加強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研判,瞄準未來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培養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如何讓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知識融入本研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之中?爲破解難題,不少未來技術學院給出了“大師帶出未來大師”的思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空天技術學院,爲了應對航天強國建設的挑戰,聚焦空天領域的重大需求,該院院長、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帶領團隊聘請了18位航天、航空、導航、控制、雷達等多個領域的兩院院士,深度參與學院建設和人才培養,圍繞前沿技術授課講學。
“以‘頭雁效應’激發創新活力。”吳偉仁提到,未來空天技術學院的學生在大師課上了解最前沿的技術,建立面向未來的知識體系,在大師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涵養科學探索精神。
從考覈方式上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空天技術學院破除了“績點論”的桎梏,不以績點評價學生,通過大數據動態考查學生在參加比賽、科研項目等活動的創新能力、科研潛力、思想素質等綜合指標,關注學生軟實力的培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空天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曹慶華提到,正是通過“面向大領域”“匯聚大先生”“融入大工程”“貫通全週期”“重塑全鏈條”的方式,走出了空天科技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
在推進會的現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研究專家潘建偉還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爲,要培養出支撐創新全鏈條的複合型人才,未來技術學院還需要做好科教融合工作。
“對於量子科學這一種未來技術,本質上需要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技術研發產業化的全鏈條。”潘建偉解釋,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爲例,未來技術學院與實驗室合作,由實驗室主任兼任未來技術學院的院長,搭建科研平臺,通過資源配備、優勢互補教學隊伍組合,從而爲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賦能。
帶着“期中答卷”相聚,產教融合、學科交叉、校企合作成爲這一場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工作推進會的高頻詞。3年來,12所啓動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建設的高校,開始超常規、有組織培養未來技術創新領軍人才。未來技術學院與50餘家科研院所、100餘家龍頭企業合作,形成了30餘個未來技術方向,探索了“多學科交叉、多主體協同、多要素重塑、多出口分流”的未來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產出了一批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
“肩負育人興邦使命,我們任重道遠。”東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夏庭提到,藉助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工作推進會的平臺,要與各院校開展更多合作和交流,互相學習在未來領軍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在推進會的現場,教育部高教司負責同志表示,教育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最新部署,進一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強化理念變革、大師引領、突破壁壘、國際互鑑、要素重塑、智能賦能、協同育人,優化未來技術學院佈局,加快培養未來技術創新領軍人才,有力支撐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