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向全球:國產兩輪電動車的崛起之路

1983年,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並能量產的兩輪電動問世生產它的廠家,是以“永久牌”自行車而享譽全國的上海永久。不過,跟暢銷全國的自行車相比,永久的DX-130電動自行車表現並不起眼,很快就銷聲匿跡。

當時中國的製造水平有限,對於電機電池這些電動車的關鍵技術掌握得很少。DX-130電動自行車的續航能力不到30公里,爬坡能力差,還容易磨損,要想取代當年貴爲“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車猶如天荒夜譚。

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斯蒂格利茨早早就預言,“21世紀初期,影響世界的最大兩件事,一是新技術革命,二是中國的城市化。”

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城市短途出行領域無疑已經成爲了這兩件大事的核心交集,這一方面是因爲城市化進程中日益凸顯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出行痛點,像兩輪電動車這樣佔據空間資源小又具備綠色環保特質的短途出行工具開始受到熱捧。

另一方面,中國本就是“自行車王國”,隨着科技和工業化的不斷進步,出行半徑更長的兩輪電動車產品開始逐步超越自行車,成爲新一代“國民出行工具”。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電動車行業的可觀前景。無論是對上班族還是希望環保出行的消費者,兩輪電動車對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二輪電動車的社會保有量接近三億,差不多每四個人就有一輛。近年來,中國兩輪電動車年銷量突破3000萬臺,其中龍頭公司雅迪在2020年提前一個月就完成了年銷量1000萬臺的里程碑。

當中國製造滿足了人民的物質需求後,也在快速全面走向世界。尤其在疫情期間,世界更感知到了中國製造的重要。2020年,外貿行業流行着這樣的段子:2月的口罩、3月的額溫槍、4月的熔噴布、5月的頭盔、6月的自行車……

在這股中國製造、中國品牌的出海浪潮中,作爲國內兩輪電動車龍頭的雅迪,也順勢提出了“全球倍增”戰略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雅迪全球倍增戰略峰會上,雅迪集團控股董事局主席董經貴表示,雅迪將在品牌形象、產品外觀、產品使用、店面形象、服務價值、營銷活動和大數據這“七大價值”上下足功夫,全面進入歐美東南亞市場

雅迪集團控股董事局主席董經貴提出“全球倍增”戰略

在這份雄心勃勃的全球倍增戰略背後,是中國企業要在全球電動車行業建立中國標準,同時打造一張中國兩輪電動車的名片

01 順勢

2020年初,在疫情的陰霾下,各行各業都沒了生機,但兩輪電動車的銷量逆勢而上。疫情之下,人們在必須出門的時候,都選擇了兩輪電動車這種更安全的方式。《人民日報》也在微博上發聲:建議步行、騎車上班。這裡的車自然也包括兩輪電動車。

衆多兩輪電動車企業迅速做出反應。小牛推出了“0接觸,雲購車”;愛瑪推出了“親子車”,試圖解決家長送娃的問題;雅迪直接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召開了春季新品發佈會,當天就獲得了超過137萬輛的訂單,整個上半年的銷量同比增長了99.65%。

疫情之下,鼓勵私家車和電動自行車出行,爲兩輪電動車的發展注入新動力。而在更長遠的視角下,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電動出行”在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受到政策支持。

在這場以“去碳化”爲目標的全球出行革命中,以雅迪爲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成爲傑出的綠色兩輪車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不僅爲居民短途出行提供了方便,也有效緩解了燃油車帶來的城市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去年雅迪電動車1年銷售超過1000萬臺,意味着每年可減少過百萬噸汽油油耗,減少5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多種植樹木50億棵。

歷史潮流當前,也要靠個人的努力。而抓住政策和時代機遇,是刻在雅迪基因裡的核心能力。

1999年,第一版國標推出,明確了兩輪電動車的規格重量小於40kg,時速不得超過20km/h)。騎電動車的人不需要駕照,並且電動車和自行車將可以共享非機動車道。而在國標之後,限摩令的到來更是爲電動車市場再開了一道大門。

感覺到機會的董經貴當即決定讓雅迪從此前從事的摩托車轉型電動兩輪車。短短五年,雅迪就達成了累計銷量200萬的成績。隨後不斷有新的商家進入兩輪電動車市場。這其中不乏有力的競爭者,比如找來周杰倫代言的愛瑪以及因爲曾被視作任正非接班人李一男而備受關注的小牛,不過雅迪始終保持領先

2019年,又一版新國標落地,對車身大小、重量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並強調電動車要有腳踏功能。新國標再次提高了電動車的准入門檻,在實施的第一年,有資質的廠家從過去超過1000家縮減到了200家以下,而且也導致了兩輪電動車的換購熱潮,誰在抓住這一波增長空間,誰就能成爲行業霸主。

技術的革新首當其衝。搭載領先行業的TTFAR7級增程系統冠能系列問世,成功解決了動力續航難以兼顧的行業難題。而爲了對鋰電化的趨勢做好準備,雅迪也與百城、寧德時代、ATL成立了懂鋰科技,25分鐘就能充滿電動車。

在技術的加持下,雅迪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產品,形成經典、冠能和冠智三大系列,其中雅迪冠能M8、冠能M6、冠能T5更是成爲2020年雅迪的爆款產品。

雅迪冠能系列是2020年的爆款產品

與此同時,雅迪通過升級終端門店,打造銷售的主陣地。在雅迪的門店裡,不僅有衆多騎行的場景以及體驗區,還提供維修和更換服務。不但讓消費者可以在體驗後放心購買,還成了車友聚會的場所,成爲一個俱樂部。

正是這樣全方位挖掘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在技術和產品上的不斷創新,讓雅迪的年銷量從2017年的400萬臺到2018年的503萬臺,到2019年的600萬臺以及2020年的1000萬臺,成爲銷量佔全行業三分之一的龍頭。而在滿足續航這樣的剛需,以及舒適和智能化的感性需求背後,是常人看不到的堅持追求。

02 鑽研

在過去,兩輪電動車的處境比較尷尬,人們簡單粗暴地把它理解爲代步工具,想用騎自行車的方式飆出摩托車的速度。結果,出行得風風火火,但既毫無享受的體驗,還會帶來安全隱患。兩輪電動車因此有了一個不太光彩的綽號——馬路新殺手。

在兩輪國標的規範下,這種局面纔有所改善。而且在消費升級的時代背景裡,消費者的選購標準也從簡單的“能跑”,擴展到了“舒適”、“顏值高”等維度

2020年12月2日,雅迪該年第1000萬臺電動車在徐州4S店售出。買下這輛車的車主錢女士,是在朋友的建議下,買了電動車上下班:“我想買一臺顏值高、功能強的電動車,瞭解下來覺得雅迪冠能M6不錯,不僅顏值高,騎着舒適,而且續航可以達到100多公里,我很滿意。”

錢女士的這番話中包含了許多消費者的標準。而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大家如今都在解決續航的問題上費盡心思。這也很容易理解,“充電焦慮”或者“里程焦慮”這樣的詞伴隨了電動車很長時間,無論是兩個輪子的還是四個輪子的。

四輪電動車的充電“慘劇”爲兩輪的後生提供了不少前車之鑑。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是:2015年,有消息稱京滬高速的充電裝置已經安裝好。於是汽車之家帶着兩輛電動車去體驗,結果跑一半發現無法充電,最終只能把電動車拖回去。

在這樣的“慘劇”之後,廠商開始重視配套建設,接連發力充電和續航技術。

錢女士口中的雅迪冠能M6續航能力100多公里是什麼概念呢?這個續航能力幾乎是其他普通電動兩輪車的兩倍。雅迪冠能M6搭載了TTFAR 7級增程系統,它包括TTFAR電機、TTFAR石墨烯電池、TTFAR能量回收控制器等七大核心部件,這是雅迪七年磨一劍的成果。在同樣搭載60V-20Ah鉛酸電池的條件下,普通車型一次充電續航約69km。

7大核心部件鑄就TTFAR 7級增程系統

續航能力的關鍵在於電池,根據中金公司的研報,兩輪電動車電池低端化仍是主流,鋰電滲透率不到15%。相比鉛酸電池,鋰電池的能力密度更高,一般同等規格的鋰電池重量大約是鉛酸電池的三分之一。

在鋰電化、高端化的路上,離不開實打實的研發。關於中國的製造和研發能力,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中國製造就像考高考,考個六七十分,比較容易,要考滿分很難。要在製造上考滿分,沒有捷徑可言,只有付出汗水和勞動。

在研發的路上,雅迪選擇了迎難而上,引入了豐田TPS精益生產體系,建立了兩個國家級企業實驗室及五大技術研發中心,在行業首創石墨烯電池技術,解決了傳統鉛酸電池壽命短、充電慢、續航差、不耐寒等問題。在-20攝氏度的寒冷天氣下仍有穩定表現,是保障用戶冬季騎行的最佳選擇之一。

其中,雅迪冠能系列搭載的TTFAR 7級增程系統,真正讓電動車實現“一次充電,多跑一半”,開啓電動兩輪車行業里程新革命;近期發佈了冠智系列,更是配備了中控大腦、GPS定位、CAN+4G通訊、小迪App管家等智能科技,遠程控車、剩餘電量顯示、行駛軌跡、防盜檢測、GPS精準定位和電子圍欄等功能一應俱全。

優良的產品背後,是雅迪儲備的六大核心技術,分別爲:實現“即到即充”的智能無線充電、20分鐘充電至80%的超級快充生態系統、長壽命安全鋰電、超級快充鋰電、鋰電智能檢測儀和極速堪比125CC排量摩托車的大功率輪邊電機。看似精簡的兩輪電動車,凝聚的技術含量一點不低。

強大的科研能力,不僅爲雅迪構建起了技術壁壘和國內的龍頭地位,更鋪就了廣闊的全球化進程。

03 全球化

2020年6月,《紐約時報》刊發了一篇文章,爲過去長期不受待見的兩輪電動車在疫情期間受到重用叫好。標題直抒胸臆:兩輪電動車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而它們也值得擁有這一刻。

高光時刻來之不易。兩輪電動車在美國長期市場規模有限,畢竟美國是一個汽車輪上的王國,城鎮之間距離較遠,自駕是最主流的出行方式,兩輪電動車難有用武之地,反而是自行車還能當健身工具,直到疫情改變了這樣的情況。2020年3月,美國兩輪電動自行車銷量同比增長85%。

與美國相比,歐洲的騎行文化要濃厚許多,例如德國的城際之間甚至有自行車高速公路,而且受老齡化和環保理念的影響,歐洲電動自行車市場發展較好。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早在2017年,作爲先行者,雅迪就已經開始謀劃海外擴張。先後通過了3C、歐盟E-MARK等國際品質認證,還跟LIGHTNING、KISKA、SWAROVSKI等海外企業合作設計研發,充分借鑑汽車、摩托賽車等產品的設計思路與產品供應鏈體系,主打“時尚”、“高顏值”路線。

這個發展方向很快收到了回報。海外媒體做過一個測試,把十款不同品牌的電動車混雜在一起,讓用戶盲選心中的最愛。品牌中不乏BMW、哈雷和雅馬哈等大牌。最終,雅迪排名第二,僅次於意大利品牌Vespa,後者的產品因爲在《羅馬假日》中的出鏡而聲名大噪。

與追求“時尚”、“高顏值”的歐美市場不同,東南亞的兩輪電動車又是另一番狀況。

董經貴在考察市場時發現,東南亞國家的人很多都是騎上萬元的摩托車。雖然市民的消費水平不如中國,卻捨得花錢買更好的摩托車。更重要的是,作爲東南亞經濟發展的標杆越南推出的禁摩令,讓雅迪聞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2019年10月,越南頒佈法令,胡志明市內物流服務業的摩托車全面改爲電動車,胡志明市從2021年起將全面禁摩,2023年越南還將在更大範圍內大力推行“禁摩令”。這意味着越南將釋放出巨大的電動兩輪車市場空間。在這近1億人口中,15歲至44歲的人口超過4800萬,潛在消費羣體幾乎覆蓋50%的人口,更新置換電動兩輪車的需求有望井噴。

看到歷史機遇的雅迪,隨即在越南建了海外的第一個生產基地。越南的發展相當於東南亞國家的標杆,老撾等周邊國家難免會參照越南的經驗,雅迪同樣可以以越南爲樣板,業務輻射更多的東南亞國家。從這個角度來看,雅迪在中國發展起來的劇本仍然適用。

雅迪在越南建立海外生產基地

在更廣闊的歷史進程上,雅迪出口全球83個國家的背後,其實也是中國高端製造業出海浪潮的寫照。2020年5月,在央視推出的“人人都愛中國造”訪談中,雅迪與吉利控股、中國船舶、波司登和探路者一齊亮相。

中國製造,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衣食住行,一個都沒有落下,兩輪電動車全球倍增的故事也纔剛剛開始。

04 結尾

在1983第一臺國產兩輪電動車落地後,中國在之後的八年時間裡一共生產了4.5萬輛車,其中只有805輛出口了海外。沒有什麼人在當時的國內外街頭見到過這些車輛。

而如今,外國人提到中國的兩輪電動車時,不僅不會再有質量低下的偏見聯想,還會把它當作一種中國特有的現象來研究。

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球場邊廣告牌上,萬達、蒙牛、vivo、雅迪、海信等中國品牌輪番出鏡,讓全球觀衆都能體會到中國製造的存在感。一年後,一則範·迪塞爾的廣告片在網絡上廣爲流傳,這位硬漢重操舊業,上演了一出速度與激情的戲碼,只是他的座駕不是道奇挑戰者,而是雅迪G5。

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互聯網科技產業,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出海遠航都已經是大勢所趨,在互聯網時代流量紅利與技術推進的加持下,中國諸多硬件產業逐漸從“製造”走向“智造”,站在了全球優勢高地之上,進而不斷遠銷海外。

在雅迪全球化的過程中,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現滿足新需求;在技術上,鑽研最新科技解決里程焦慮等問題;在服務上,以消費者爲本,依託門店和線上系統提供全面服務;在外觀上,更是契合了90後95後對高顏值的需求,成爲年輕人的心頭好。

毫不誇張地說,雅迪所輸出的高端系列電動車產品,對於全球國家的用戶羣體而言不僅意味着智能舒適的交通出行體驗,更是一種對於生活品質有所追求的象徵。

從這個角度上看,雅迪的“全球倍增”戰略,不是單一維度的銷量倍增,而是“綜合實力”的“倍增”、中國品牌出海的一張名片。( 作者 周哲浩,遠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