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食材又見“小動物”,校園食品安全別再“跑冒滴漏”

菜葉上有蟲子,菜梗上有蝸牛,還有過期的豆腐皮、發黴的調味料,在上海市奉賢區世外教育附屬臨港外國語學校的食堂,家長有了這些“意外發現”。11月28日深夜,奉賢區教育局對此事發布情況通報,表示學生家長反映的蔬菜中發現青蟲、蝸牛等異物的情況,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已立案調查。經衛健部門流調檢查,未發現該校學生羣體性食品安全事件。

在學校食堂飯菜裡發現的蝸牛 ©澎湃新聞網

“我們交這麼貴的學費和餐費,是很信任學校的。”作爲當地一所知名民辦學校,世外臨港學校出現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出乎很多家長的意料。有家長表示,學生每月包含早中晚三餐的餐費爲1400元,對學校食堂而言,這筆費用不算低,食品安全理應得到起碼的保證,類似食材出現“小動物”的低級問題實在不應該發生。

這一事實也再次說明,很多時候,校園食品安全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想不想”的問題。如果對食品安全缺乏責任心,再好的條件、再充沛的資源,依然可能發生食堂食品安全事件,給學生的健康成長蒙上一層陰霾。

根據有關部門調查,該校未發現學生羣體性食品安全事件。然而,這一定性並不否認該校陸續有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情況的事實。造成學生這些症狀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問題既已事發,就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對此,有關部門還要深挖個案,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一旦證實學生病情與食堂有關,就要升格處罰力度,同時爲學生和家長依法維權提供便利。

家長們發起維權後發現,世外臨港學校食堂工作人員有疑似轉移過期不合規食品的行爲。發現問題以後,拒絕直面問題、積極整改,反而試圖掩蓋問題、逃避責任,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校食堂缺乏對學生健康的擔當。在有關部門介入和外部監督之下,這種“心虛”註定無法遮掩,這種逃避也終究無路可走。

和不少校園食品安全事件類似,世外臨港學校這起事件的直接責任方也是“第三方供餐企業”。學校提出的一項主要整改措施也是終止與原供餐企業合作,選取優質企業供餐。而除了這種臨時整改手段,還應當反思第三方供餐模式是否適應學校食堂運營的需求,學校在管理、監督、運營食堂的過程中,是否可以發揮更主動的作用?

隨着校園食品安全成爲全社會的普遍關切,多方呼籲之下,不少有條件的學校選擇自營食堂——需要強調的是,自營食堂不僅要求學校自建餐飲服務團隊,更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只有將食堂自營與校長陪餐制、家長監督制度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明確“誰來監管、如何監管、監管失靈或滯後要如何處理”等問題,並讓監管觸角延伸到食材採買、保存、處理和烹飪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確保食堂安全無虞。

廣大家長還期待學校食堂增加透明度,爲監督創造便利條件。比如,這次出現了疑似轉移過期不合規食品的情況,只能通過事後看視頻發現。那麼,學校食堂可否在倉庫和後廚等重點區域提供實時視頻直播畫面?目前,很多社會上的餐飲機構都提供了類似直播,學校食堂關係到未成年人健康,更應該充分運用技術,讓“監督無死角”不再是一句空話。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