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導致了個體衰老程序的差異?

衰老是人類無法避免的自然過程,但每個個體都會有與他人相異的衰老程序,是什麼導致了個體衰老程序的差異呢?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摩根·萊文指出,人類擁有兩種年齡,其中,真實年齡顯示了我們身體、器官、組織和細胞真正的運作效能。

作者 | 摩根·萊文

《真年齡:人類衰老的新科學》,[美]摩根·萊文 著,李果 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24年8月版

我們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已經活了多少年乃至多少天。但生理年齡真的只是一個數字嗎?捫心自問,你知道自己到底多老——或者說好聽點,多年輕嗎?我們都曾想過這個問題。作爲人類,我們天生就能感知到年復一年的各種變化。我們知道死亡無可避免,某種與衰老相關的東西緩緩地引導我們朝它走去。

時間似乎對我們的身體、思想,乃至人格同一性都有不可避免的影響。儘管人都會老,但滾滾向前的時間並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飛逝的時光對一些人來說尤爲殘酷,它帶來了疾病、損害和失去。對另一些人來說,時光的流逝不過增添了眼角的皺紋,或者僅僅封印了過往微笑的痕跡。如何解釋這些差異?我們都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老去。雖然我們的時序年齡會以恆定的速率增長,並以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數量來表示,但我們的生理年齡——或者我更願意稱之爲“真年齡”——卻並非如此。我們需要更加關心的就是這個年齡。

電影《時間規劃局》(2011)劇照。

生理年齡——而非時序年齡——決定了我們在鏡子裡看到的身體變化。每天早晨起牀,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種變化。生物逐漸變老的過程中,導致大多數疾病的變化和進程時刻困擾着它們。我們習慣於關心時序年齡,要麼避諱它,要麼爲之感到羞恥。但事實恰好應該反過來。我們的時序年齡是個榮譽徽章。它代表了我們的成就、回憶和與親人相處的時光。時序年齡抓住了所有讓生活值得一過的美好事物。但是,真正戰勝時序年齡的最好(也許是唯一的)辦法,就是拿起武器對抗它那令人憂心的同伴——生理年齡。幸運的是,大自然和科學研究都向我們表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而且個體在很多方面起着決定作用。

衰老爲什麼至關重要?

我經常被問到,爲什麼會對衰老感興趣。我的母親是一位研究公共政策的教授,致力於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她的研究和相關社會服務有助於爲那些因生理年齡增加而容易遭受身體、社會和認知威脅的人建立安全網。雖然這可能影響了我的職業選擇,但我認爲,是父親和成長環境促使我投身於生理衰老的科學事業。從我記事開始,就一直對死亡的無可避免和衰老的現實感到癡迷。

父親在我出生時已經54歲了——他是個退休的演員,欣然接受了家庭主男的角色。雖然他總是精力充沛、充滿活力,但我打小便知道,他跟我的朋友們的父親不一樣。在其他小朋友從未設想過父母離開之後的世界的時候,七八歲的我已經開始擔心父親可能無法看到我從高中或者大學畢業,無法在我的婚禮上陪我走過紅毯,無緣得見孫子等情況了。令我欣慰的是,父親後來還是見證了所有這一切,包括看到我獲得博士學位,進入耶魯大學醫學院成爲教授,實現工作夢想等。實際上,父親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十分健康,直到86歲時纔在與胃癌鬥爭中敗下陣來,當時恰好是我從洛杉磯搬到紐黑文開始在耶魯大學任職的前兩天。

多數人都會同意,我的父親在相對健康的狀況下活到86歲,可以說是一種成功。但我常常輾轉反側,思忖着如果能與他再共度十年、五年乃至一年,我願意付出些什麼。我想,這是大多數因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或阿爾茨海默病等不幸疾病而失去至親之人的共同感受。這些意外失去的感覺讓我們無能爲力。當父親收到他的癌症診斷結論時,我感覺很無助。是的,我們可以求助於醫學專家,希望一些治療方法可以延長至親在人世間停留的時間,但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推動疾病發展的進程已經持續了數十年,甚至從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原因在於,這些疾病都是由生物衰老引發。讓我們每個人更容易生病的不是物理時間本身,而是人體內分子和細胞之間發生的生物變化,這些變化是疾病產生的基礎。簡單說,生理衰老是疾病和死亡的最大風險因素。

電影《澄沙之味》(2015)劇照。

每次講授關於衰老的課程時,我都會事先提問學生,他們認爲肺癌最大的風險因素是什麼。許多人認爲是吸菸。毋庸置疑,暴露在香菸環境中會大幅提高肺癌風險。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據,吸菸者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15至30倍。然而,正確的答案實際上是“衰老”。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估計,人在二十來歲時患肺癌的風險不到二十萬分之一,但到七十來歲時,這個風險已提高了八百倍。同樣,這背後起作用的並非時序時間。相反,一個七十歲的人的肺組織與一個二十歲的人的肺組織有着本質的差異。人身體裡幾乎所有器官、組織和細胞的情況均是如此。隨着歲月的流逝,我們的肉身也會發生變化。因損傷或生活本身帶來的細微變化會在所有人身上累積。然而,這種累積的速度和我們的身體隨時間發生變化的程度,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而這對我們未來的健康和福祉會產生直接影響。

不同器官的生理老化

推動了疾病進展

雖然目前仍不清楚哪種與衰老相關的變化對人的威脅最大,但在我所在的耶魯大學實驗室裡,我們正在完善一些能夠追蹤其中多數變化的方法,希望最終能夠減緩乃至逆轉這些變化。截至目前,我們可以清楚地表明,以時序年齡作參照,那些累積了更多生理衰老變化的人往往在死亡和罹患多種不同疾病方面的風險也更高。

從我所在的耶魯大學實驗室往下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玻璃和磚混合風格的現代建築,它比周圍多數建築都要高出不少。

這座大樓裡分佈着斯米洛癌症醫院和耶魯大學癌症中心,除了救治病人,這裡的科學家和醫生還對癌症產生的根源和影響開展前沿研究。通過參與該中心的工作,我得以跟該中心包括腫瘤學家艾琳·霍夫斯塔德博士和拉霍斯·普斯泰博士在內的許多成員開展令人激動的研究活動。我們這個團隊的合作目標是瞭解乳腺組織和(或)血液中的衰老變化與癌症風險的關係。追蹤與年齡相關的標誌物可能有助於預防疾病,或者讓我們能夠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更早發現癌症。

乳腺癌治療最常見的干預措施之一是乳房切除術。1889年,威廉·霍爾斯特德醫生首次開展了這個手術,結果表明,切除腫瘤及其周圍的乳腺組織可以減少局部復發的概率。後來的事實證明,只有那些癌細胞尚未擴散至附近淋巴結的婦女才能達到這種效果。與霍爾斯特德醫生所處時代有些野蠻的乳房切除術不同,今天的手術在切除一個或兩個乳房的同時,還試圖保留表層皮膚和底層肌肉組織。

電影《時間規劃局》(2011)劇照。

雖然這種手術是爲了拯救病人,但被切除的腫瘤和周圍組織也能爲乳腺癌生成的原因和可能的治療方案提供科學指引。經過我們的協作努力,我們的科學家團隊檢查了乳房周圍組織的老化跡象,它們來自爲治療乳腺癌而接受乳房切除術,以及爲預防或者減少復發而接受選擇性手術切除乳房組織的婦女。

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都會從被認爲是“正常的乳房組織”中提取DNA,這也意味着,即便在患有癌症的婦女中,我們也並非關注腫瘤本身的DNA。然後,我們用這些樣本來評估腫瘤組織的生理年齡。

我們發現,在比較具有相同時序年齡的婦女的生理年齡時,患癌婦女的乳房組織的生理年齡似乎比沒有患癌症的婦女的大。雖然一種可能在於癌症可能會加速附近健康組織的老化,但我們認爲更可能的情況是,那些乳房組織加速老化的女性可能更容易罹患乳腺癌。其他癌症亦是如此——組織中與衰老相關的變化可能刺激腫瘤的產生。

我們的研究還表明,上述發現並不侷限於癌症。例如,我們用預測乳房樣本生理年齡同樣的辦法檢測了大腦的老化情況。我們發現,屍檢時大腦生理年齡較大的人(撇開時序年齡不論)可能攜帶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同樣,在評估肺部老化狀況時,患有被稱爲“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生理年齡更大,而在評估肝臟老化狀況時,脂肪肝與更大的生理年齡相關。縱觀全局,反覆出現的情況是,不同器官的生理老化似乎推動了疾病的進展。更重要的是,除了加速需要數十年才能形成氣候的疾病進程外,生理衰老還可能讓我們更容易受到自然——比如病毒的威脅。

如何才能抵抗衰老?

鑑於衰老會偷走你的健康乃至生命,我們會抵抗衰老也就不奇怪了。且慢,如果變老不一定要由疾病診斷、處方藥、醫院就診和輔助設備來定義呢?我們有可能在大體健康的情況下變老,同時又不失去我們最珍視的人格同一性。與時序年齡不同,科學和進化都告訴我們,生理衰老是可塑的。它可以變得更快或者更慢,這直接取決於你的基因,但更重要的還是你的行爲。由於生理衰老和健康之間的聯繫,據估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衰老過程減緩七年,從而在七十歲時擁有六十三歲時的生理特徵,幾乎所有重大疾病的死亡風險都會下降一半。

電影《過韶關》(2018)劇照。

但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呢?從個人角度講,首先是瞭解你自己的生理年齡。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時序年齡——活了多少年——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在生理層面的真實狀況。是的,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外表、體能水平和醫生的反饋做出假設,但這是否足以確定我們日常活動起了作用?能夠科學地確定生理年齡,讓我們可以用全新的方式主動掌控自己的健康和福祉。跟在體重計上稱重的道理一樣,我們也可以間接地監測並採取積極措施來改變生命的衰老進程。瞭解並努力改善我們的生理年齡有助於我們活得更長,即延長我們的壽命。但更重要的在於,它能幫助我們以更加健康的方式生活,預防或推遲疾病的發生,從而延長所謂的“健康期”。

至於爲什麼對衰老和健康期的關注至關重要,你可以設想一組堆疊的積木,每一塊都代表生命的一年。此外,這些積木的顏色各異,表示了生命衰老的不同階段。

——紫色和藍色的積木代表發育和生長階段(比如童年和青春期)。

——綠色積木代表我們多數人在成年之初的典型經歷,其特點是身體和認知能力達到頂峰。

——黃色積木代表中年時期的普遍經歷,此時你的反應速度有所降低,但總體上仍保持健康。

——橙色積木代表所謂的疾病多發期,此時你可能被診斷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但你的生活仍能自理。

——紅色積木代表身體狀況和(或)認知能力嚴重惡化,這通常是由於多種慢性疾病併發所致。在這個階段,人通常已經失去了完全的自理能力,因此非常依賴他人或者設備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想象一下,在這個假設的例子中,紫色和藍色的積木數量是固定的,你不可能擁有更長時間的青春期了。在情景1中,設想每個人得到的積木總數相同,例如60塊(減掉紫色和藍色積木數量之後)。這意味着,每個人的壽命完全相同。但我相信你已經明白,人的60塊積木可能存在各種顏色的配置。甲可能有30塊綠色積木、28塊黃色積木、2塊橙色積木;而乙則可能有10塊綠色積木、20塊黃色積木、20塊橙色積木、10塊紅色積木,如此等等。鑑於橙色表示疾病多發期,紅色代表身體狀況嚴重惡化,我相信,所有人都願意像甲一樣,生命中多些活力與健康(綠色和黃色積木),少些病痛(僅有2個橙色積木)。而乙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乙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成年後1/3的時間都在生病,其中十年更是生活不能自理。顯然,除了積木顏色構成的差異外,人擁有的積木數量也各異。我們把積木數量視爲人的壽命。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僅獲得了42塊積木,而保羅·麥卡特尼則有79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通常,你的不同經歷的疾病總體上也會減少。

聽上去還不錯!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答案是延緩生理衰老。每一年你都會獲得一塊積木,它代表了物理時間又過了一年,但這個積木的顏色則取決於你的生理年齡。在現實中,積木並非僅有六種顏色,而是會呈現光譜狀分佈——並不存在一個截然的綠色積木;存在的只是一個從藍/綠到綠/黃的連續體。待到明年,你拿到一塊新的積木時,難道不希望自己事先知道,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它的顏色嗎?

本文經出版社授權刊發,較原文有刪節修改。作者:摩根·萊文;摘編:何也;編輯:張進,導語校對:楊利。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廣告。

最近微信公衆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週刊」設置爲星標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即刻購買《寫童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