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城市羣怎樣建?來看長三角國際“對話”

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近1/4的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有一片通江達海的熱土,這就是滬蘇浙皖合抱而成的長三角,令人耳目一新、不斷成長的一個世界級城市羣。

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此前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都市圈間合作互動,高水平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

世界級城市羣建設有哪些普遍規律?如何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在城市羣內部形成良好的競合關係?記者通過實地調研,呈現一場城市羣的國際“對話”。

互聯互通,建設交通“一張網”

浙江湖州南潯區,滬蘇湖高鐵南潯站正在緊張建設中。線路建成後,上海到湖州從原來2個小時左右縮短到40分鐘。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立體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張網”,這是世界級城市羣建設的普遍規律。

東京都市圈“一都三縣”覆蓋東京都以及與其鄰接的埼玉縣、千葉縣和神奈川縣,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羣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採訪獲悉,有超過30家公司在東京都市圈運營逾250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路,解決了3700萬人的出行需求。

東京大學特任教授胡昂表示,世界第一條高鐵線路東海道新幹線和正在建設的中央新幹線的主要目的,就是連通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

以英倫城市羣的中心倫敦都市圈爲例,倫敦與其他城市的交通聯繫以鐵路交通爲主、公路和航空交通爲輔。如今,僅倫敦市區就建有滑鐵盧、尤斯頓、國王十字、帕丁頓等主要車站,分別通向倫敦之外的不同方向。

“從國際經驗看,隨着交通‘主動脈’不斷延伸,‘毛細血管’的暢通也非常關鍵,這是長三角城市羣未來繼續發力的方向。”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張學良說。

高效對接,共繪規劃“一幅圖”

從空中俯瞰,滬蘇浙兩省一市的交界線在太浦河匯於一點,這裡也因此被稱爲“長三角原點”。正在建設的“方廳水院”坐落其上,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標誌性跨域項目。

“方廳水院”的順利推進,得益於2023年2月出臺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個總規的出臺,實現了‘一張藍圖管全域’。”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生態規建部部長劉偉說。

類似的經驗和做法,在世界級城市羣的成長中屢見不鮮。

位於北美五大湖沿岸的五大湖城市羣,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五大湖沿岸的伊利諾伊州等就組建了五大湖地區州長理事會。2015年又進一步發起政府間組織五大湖及聖勞倫斯河地區州長、省長會議,負責協調五大湖地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記者採訪瞭解到,這些機構成立後採取各種措施增強地區競爭力:如在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設立了十餘個出口辦公室,通過當地企業建立與客戶的聯繫;設立五大湖影響力投資平臺,鼓勵環境可持續性投資;簽署相關公約來保護區域水質。

“長三角在建設世界級城市羣的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努力,讓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在區域內共建共享。”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表示。

協同創新,實現發展“一盤棋”

打開“長三角一體化科創雲平臺”,一系列“揭榜成功”的聯合攻關需求映入眼簾。來自長三角各地最前沿的創新需求,有了實打實的解決方案。

2023年,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復宏漢霖在平臺上發佈“抗體藥物國產製造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的技術需求。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協調推進下,華東理工大學和百林科製藥裝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成功“揭榜”,三方聯合攻關生物抗體藥物的國產製造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

不斷推進協同創新,長三角三省一市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共同體,打破“一畝三分地”,實現發展“一盤棋”。

美國費城商務局負責國際商務和全球戰略的高級經理皮埃爾—奧利維耶·盧格茲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東北部城市羣內不同城市之間存在理性競爭,但都致力於讓自身資源發揮最好效用,幫助企業用好本地資源加快成長。

堅持開放爲協同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長三角作爲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目前與美國東北部城市羣互動頻繁:不少來自紐約的金融機構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紐約大學在上海設立校區;上海港與紐約—新澤西港建立了友好港口關係;輝瑞、強生等美國製藥巨頭在長三角設有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

(據新華社上海5月15日電 記者:王永前、何欣榮、於榮;參與採寫:龔雯、程靜、劉春燕、張亞東、鄭博非、徐靜、劉亞南、謝鍔、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