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莫忘性別平等

(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春節,圓了一個心願,在大年初三、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在灣潭找到外曾父母外公祖墳

在傳統的父系社會之下,多數人祭祖只會祭拜父系的祖先,至於母系則不勞多過問,該是舅家的事。

臺籍日本兵大舅南洋作戰染病,很年輕就身亡,二舅也往生20多年,掃墓就由三舅接手。三舅年輕時是黑狗兄、造木船巧匠,曾幫老蔣總統大溪慈湖打造過木船,一生未婚無子;如今83歲,體力大不如前,記憶也退化不少,過去幾年對上山掃墓已力有未逮,祖墳漸被遺忘。

初三回碧潭向三舅拜年,請三舅指引,在灣潭山金龍路轉進一道隱密小徑山路崎嶇,眼前看似無路,一轉向就豁然開朗,左側是碧綠的新店溪,右側則佈滿荒草樹藤交錯掩蓋的墳墓羣。

三舅指的方位根本無路可行,只好一邊道歉,一邊穿過他人的墓地,等爬高竄低、跌跌撞撞到達了目的地,赤手空拳撥開比人還高許多的芒草,一看墓碑卻不對。三舅想了想,另指一處。好不容易一腳高、一腳低,慢慢攀爬過去,撥開藤蔓一看又不是。 這樣前後左右找了好幾處,結果都不是。忙了快1個小時,擔心三舅體力難以負荷,本想就先這樣,下次帶了方便的除草工具,自己再來這一帶尋找,或是等待清明節之後,多處墳墓已有人除草,那時再來找應該就方便多了。

轉身要走,卻又不甘,回頭看向左側墳旁的那座墳墓,若有所感,決定再試一次。獨自跨過草叢,撥開樹枝,赫見外曾祖父母的墓碑!旁邊則是外公的墓碑,雖然都蓋滿草藤,但是保存相當良好,略微拔草整理,即現原本樣貌。此處背山面溪,眼前是翠綠溪水青山,風光明媚。

此墳是在1976年重修,當時外婆尚在,所以墓碑包括了外公以及外婆的父母─外曾祖父生於1852年咸豐二年,新店碧潭人,外曾祖母生於1865年同治四年,基隆仙洞人,享壽各74、75歲,當時已屬長壽,走過了五分之一的臺灣史。

外曾祖父母的一生故事,從家族現存長輩口中,幾乎問不到任何線索。83歲三舅出生時,他的外公已往生,如今只記得一些幼年時他外婆的樣貌,至於更完整的人生故事,除了戶籍謄本的記載之外,只怕都已淹沒在歷史歲月中,殊爲可惜。

如能提早幾十年留下紀錄,或許還有許多長輩可供訪問。這些平凡人物生命史,一頁頁都是真實的臺灣史。

以後每逢清明時節來爲外曾祖父母及外公掃墓,自屬應有之義。臺灣多年來一直重視性別平等,在慎終追遠與追述先人事蹟時,應該一體重視母系家族,趁早記下祖先的生命史。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