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通膨取代疫情 黑天鵝陰影籠罩
旺報社評
美國公佈最新通膨數據,6月CPI年增率5.4%,創13年來最大漲幅。扣除食品及能源等物價波動較爲劇烈的核心通膨,年增率亦高達4.5%,是1991年11月以來新高水準。即便聯準會(Fed)較爲偏好、波動較小的通膨衡量指標核心PCE,6月也同步寫下近30年新高的3.5%。3個指標都遠超過Fed設定的2%目標,顯示短期美國物價上漲壓力極大,強勁復甦的經濟蒙上一層陰影。
美基建方案衝擊新興市場
《華爾街日報》最近針對通膨所做的一項調查指出,美國可能即將經歷過去20年不曾見過的高通膨時代。受訪的64位經濟學家一致認爲,美國高通膨現象將持續數年。未來3年美國的平均通膨率(核心PCE)預估將達到2.6%,不僅比過去20年平均1.7%高出近1個百分點,也將寫下自199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美銀美林每月固定公佈的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亦顯示,通膨已經連續5個月取代疫情,成爲全球基金經理人心中最大的尾端風險(類似黑天鵝的概念)。
全球經濟鏈結更爲緊密,美國通膨升溫影響的不是隻有美國,而是會透過多個管道擴散至其他地區。比如在大量印鈔的QE基礎上,拜登續推1兆美元的基建方案,讓全球大宗商品與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連帶也衝擊到新興市場國家的物價表現。巴西及俄羅斯爲壓抑因大宗商品及原物料價格飆漲而引起的通膨現象,已連續3度調升利率,並不排除繼續升息。
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1月爲0.3%,6月急速攀升至8.8%,呈現直線型陡升狀態,關鍵就是美國強勁需求所帶動的大宗商品及原物料價格飆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月中旬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出重話,要求各地方政府及相關部會依法合規打擊壟斷和囤積居奇行爲,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以確保經濟能夠平穩運行。
李克強話鋒一落,財政部立即宣佈提高鋼鐵相關產品的出口關稅,發改委擬定《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行爲管理辦法(試行)》,預計8月上路,更對市場大量投放包括銅、鋁、鋅等在內的基本金屬國家儲備,希望達成平抑大宗商品物價,避免通膨持續升溫的效果。從這些舉動不難看出,儘管普遍被當作通膨指標的CPI,6月分的年增率依舊處於低檔的1.1%,尚未構成真正的通膨威脅,然而,源自於供給端的生產成本壓力(體現在PPI),在內外交相拉擡下,似乎已逐漸失控,恐將傳導至CPI。難怪大陸官方頻下重手,選擇從源頭控管、整頓與清理物價哄擡的亂象。
陸防患未然下重手整頓
防範於未然是正確的,尤其是面對美國輸出的通膨,疊加內部生產者物價上漲壓力,如果不及時處理,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過去幾次慘痛的通膨經驗,例如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就是肇因於原油爲首的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導致全球經濟出現嚴重的混亂與衰退。這類典型的成本推動型通膨容易受到國際環境與匯率影響,通常不好控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生產活動與大宗商品或原物料息息相關,這類物價如果劇烈波動,自然會大幅影響經濟表現。對大陸而言,確實有必要嚴防通膨疊加的風險。
不過,在嚴防通膨疊加風險之際,也須小心相關政策的使用不要最終造成反效果。比如爲了平抑物價,避免PPI快速傳導至CPI,政策往往會要求企業共體時艱,不要立即將成本反映在商品價格上。近期大陸PPI與CPI年增率的差距來到7.7%,創下自1990年以來的新高,或許就反映了這個事實。這會對爲數衆多的小微企業造成龐大負擔,小微企業不比大企業,能夠長期吸收成本而不轉嫁給消費者。倘若時間拖久,可能會出現企業倒閉潮,這絕非北京所樂見。
不容否認,儘管疫情的威脅與不確定性仍在,但在全球需求強勁的帶動下,今年大陸經濟的表現令人期待。不過不能輕忽逐漸升溫的通膨風險,更要留意抑制通膨可能的代價,必須滾動掌握,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