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蔡英文爲什麼肯定蔣經國
旺報社評
今年是故總統蔣經國逝世34週年,民進黨調整對蔣經國的評價,行政院退輔會發表「爲什麼要紀念經國先生?」長文說帖,歸納蔣經國對臺灣的六大貢獻。接着蔡英文總統與馬英九前總統、臺北市長柯文哲等人,一同參加「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式,並發表演講推崇蔣經國總統「反共保臺」。
蔣蔡中國觀大不同
退輔會認爲出於和解與團結的需要,對於兩蔣的成績、功過,理應有更全面、真實、公允的評價。蔡總統在致詞時也指出,臺灣對蔣經國前總統的歷史定位有許多討論,歷史能鑑往知來,有錯的地方引以爲鑑,值得學習之處,也要做爲借鏡,她認爲每一位總統的歷史定位都應該由人民決定。
沒有錯,全面、客觀、公平的評價歷史人物是對的,而不是利用轉型正義之名,不斷地將歷史作爲政治提款機,這也是民進黨政府將促轉會「東廠化」爲人所詬病之處。但是拿蔣經國的「反共保臺」作爲「反中保臺」的合理化藉口,則是利用偷換概念的技巧,模糊國家的發展方向與現實處境,並不可取。
蔡英文上臺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失去對話基礎,兩岸關係急速冷卻。民進黨這時吹捧蔣經國的「反共」不僅是爲自己的「反中」背書,也爲自己一面倒親美合理化。首先,國民黨的反共歷史十分複雜,不只是來自於國共長期的合作與鬥爭的複雜關係,更重要的是內戰的延續。兩黨都希望在中國進行全面性的革命,但是手段路線、階級屬性與學習對象有極大的差異,因此在歷史上分分合合,恩怨糾葛十分複雜。
國共內戰爆發,國民黨敗走臺灣,在爭奪中國大陸統治的正當性失敗後,爲了維繫其在臺灣統治的正當性,安撫隨國民政府遷臺的200萬軍民,更要標舉反共大旗。所以兩蔣的反共不但不反中,而且還要爭取代表中國的政治與文化的正統,強調臺灣與中國大陸密不可分的文化、歷史、血緣的關係。因此在臺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去除日本殖民色彩,進行「中國化」。這與民進黨否定內戰結構與歷史事實,進行反中、去中國化,否定臺灣與大陸的連結,相去甚遠,不可不察。
愛國愛民纔是重點
再者,國民黨在臺灣的反共還有美蘇冷戰的國際因素。二次大戰結束不久,鐵幕就急速落下,在美蘇兩強二元對立的緊張情勢下,世界很快就被兩強瓜分,出現所謂「雅爾達體系」。在這個結構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都出現集團的激烈對抗,許多國家根本無法選擇。中國大陸在建政後不久也發現,只能選擇「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想要在美蘇之間左右逢源,以當時的國力根本做不到。韓戰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巡弋臺海,兩岸隔海而治的局面確立。臺灣被美國納入「自由陣營」,必須堅持反共以換取美國軍事保護與經濟援助。加上在毛澤東主政下的中國大陸,採取激烈的社會主義實驗與政治鬥爭,兩蔣的反共政策也贏得國內外華人的普遍認同與支持。
第三,隨着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中美建交,蔣經國的反共政策也有所調整。從軍事對抗、政治正統性之爭,轉向以政治制度與經濟成就作爲號召,主張「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爭取兩岸民心。晚年也開放大陸探親,打開兩岸交流之門,化解兩岸人民與社會的隔閡。而現今民進黨政府追求臺獨、深化兩岸對立、挑撥民間情感,完全與經國先生的作法背道而馳。
蔣經國的歷史功過,兩岸各有評價,臺灣人民心中也有評價。蔣經國的反共政策有其歷史背景與國際格局的因素,他做出選擇也進行調整,努力爲臺灣的繁榮與兩岸的和平做出貢獻,這纔是他爲人民所景仰與懷念之處。冷戰結束、中國大陸國力崛起,新時代的挑戰考驗新一代的領導人與臺灣人民,我們要思考的最大問題是舊時代的口號與思維能否解決當代的問題。試想經國先生若是面對現在的情境,出於愛人民、愛國家、愛民族的初心,他又會怎麼做呢?這纔是紀念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