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 品牌化、技術升級解決缺工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住商不動產提供/王莫昀臺北傳真)

前幾天去整理頭髮,和新來的助理妹妹聊天,妹妹16歲,比起讀書更想學技術,在家人建議下,國中畢業就選讀有建教合作的高職美容科,讓她能在學技術與拿學歷兩者間找到平衡。

問了妹妹的學校,實在難以與溫柔的她產生連結,除了該校是我那年代以打架鬥毆聞名的「戰鬥學校」,另外是因爲好多年沒聽到該校的名字,以爲它在少子浪潮下黯然退場,殊不知,該校默默以技職爲自己找到生路,即使建教生素質不錯,設計師依舊感嘆在好人難尋,連個活口都不好找的年頭,這兩個小朋友期滿之後,又是無以爲繼。不僅美髮業,房地產業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發現找不到工,日後難以爲繼。

少子化並不是新聞,發生亦非一朝一夕,根據內政部統計,2001年還有26萬人口出生,其後每況愈下,時至2010年僅剩16.6萬出生人口數,從這份統計看來,除非引進外來就業人口,不然缺工狀況只會更糟,不可能更好,既然狀況不可逆,日後會怎麼發展呢?

首先,是達人走向品牌化。

一開始由醫師、律師等族羣經營自媒體和個人品牌,藉以專業與民衆互動,達到教育效果,進而創造商業價值的模式複製到各行各業,從業者在鍛鍊技術成爲業內達人後,亦走向品牌化,不僅是銷售性質的房仲業者,還有水電、泥水師傅等出書、拍影片,打造專業形象,讓民衆認識自己,同時組成專業工班接案,只要口碑好,不僅客源穩定,收費亦能維持在水準之上,不須像以前一樣被層層剝削。

其次,企業經營者由人力密集轉向技術升級。

對許多企業經營者而言,再怎麼喊話政府要「催生」,不僅無濟於事,也緩不濟急,到最後企業經營者還是得反求諸己,以不動產業來說,營建業透過預鑄工法等技術升級讓人力需求精簡,房仲業藉由AI技術工作減量,將人力轉往銷售等,都是因應的型態,目前也不乏有企業積極以集體採購、增加週轉等財務端下手,以降低成本增加所產生的衝擊。

天下大勢如此,既得利益者還想着用過去邏輯,做現在生意,賺未來鈔票,那被時代洪流吞噬也就怪不了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