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新能源革命”:電動化是趨勢,智能化成剛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鞏兆恩 廣州報道

政策扶持,企業佔位,商用車的“智電革命”正在全面提速。

11月26日,廣汽集團對外公佈商用車“135”發展戰略,錨定2030年營收300億元的發展目標,加速向智能新能源商用車轉型;

就在前一天,寧德時代天行重型商用車系列電池發佈,在續航里程、補能速度等方面實現突破,開啓純電重型商用車“全場景”時代;

11月中旬的廣州車展上,長安汽車商用車業務戰略的承載者——長安凱程,宣佈加速向數智新能源商用車科技品牌轉型,2025年起將只投放全新的新能源產品。

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連續多個月超過50%,“上半場”的課題結束後,爲商用車轉型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一個月內多家大型車企與產業鏈龍頭企業加碼新能源商用車賽道,“窗口期”來臨,新能源商用車持續處於上行週期。

減排“大戶”,新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不同於乘用車面向C端用戶爲主,商用車包括城市公交、旅遊大巴、運輸重卡、清潔用車等載貨、載人和專用車三大門類,覆蓋城市交通、智慧物流、農業裝備、綠色清潔等衆多公共領域,產品譜系遠超出乘用車,且服務範圍較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前10個月,在接近2500萬輛基盤的中國汽車市場中,商用車銷量達319.1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預測,2024年中國商用車累計銷量爲460萬輛左右。

儘管規模遠不及乘用車,但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此前發佈的《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1.0》,我國由汽車運行造成的碳排放在全社會碳排放中佔比約8%,在交通碳排放中佔比約80%。其中保有量佔比15%以下的商用車,碳排放量佔比達到約55%。

在汽車運行較大碳減排壓力下,商用車成爲減排的重點。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爲40.5萬輛,儘管同比呈現兩位數增長,但僅佔國內商用車銷量的16.6%,相較於乘用車穩定在50%的新能源滲透率,仍有較大差距,全面推廣電動化迫在眉睫。

爲帶動市場從燃油車到新能源的迭代,“以舊換新”政策“暖風”同樣在今年吹向商用車市場,從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到新能源公交車動力電池更新,消費者購買新能源商用車可根據具體情況獲得3萬~14萬元不等的補貼支持,力度較大。

政策效應“窗口期”,老舊貨車淘汰,此時能夠拿到更高的補貼,擁有更低的運行成本並享受更寬鬆路權的新能源商用車,無疑成爲更優的選擇;同時,對於客運行業,城市公交等運營車型的電池到期更換,也能夠乘着政策東風而解,再度拉動市場。

商用車市場迎來“置換”良機,電動化浪潮下迎來多家企業佈局:此次亮相的新能源重卡廣汽商用車T9將於2025年上市,加速構建新能源商用車產品矩陣;長安凱程V919作爲長安“數智新能源商用車科技品牌”下的首款產品,將於2025年一季度投放市場,未來三年內,還將陸續推出6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電池企業龍頭寧德時代所發佈的天行重型商用車電池,目前已經落地量產,應用在超20款車型……

企業佔位、政策扶持,隨着更多產品亮相與置換,明年新能源商用車或將繼續邁入上行週期。

事實上商用車這一新能源化進程,對比乘用車來說,已相對滯後,乘用車作爲消費品以日用爲主,電池、續航等多方面需求較小,商用車作爲生產資料,體積大,重量重,有着長途幹線運輸等需求,目前電池仍不能完全滿足所有商用車作爲一個生產資料運行過程中長續航等需求;同時,商用車使用場景尤爲複雜,目前尚未有一條技術路線能覆蓋所有場景、滿足所有運輸需求,不同場景適合純電、插電、混動、氫燃料電池等不同動力技術路線。

商用車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後,如何精準匹配不同場景的動力需求,以及市場會更青睞哪種技術路線,是商用車電動化裡的新考題。脫離曾經的競爭格局,與乘用車市場的軌跡相同,企業間的博弈與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

智能化保障效率、成本、安全剛需命題

行業動能轉換無限逼近,競速智能化的課題同樣從乘用車平移到商用車市場。

“對乘用車而言,自動駕駛是好玩;對商用車而言,自動駕駛則是降成本。智能駕駛可以降低商用車駕駛員的勞動強度,單車駕駛員可以由兩個減成一個,事故率也會大幅下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爲,商用車的應用場景有強烈的智能化剛需。

商用車走向智能化,率先指向效率,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車輛的智能調度;同時,在商用車通常行駛里程長、工作時間久的現實難題下,藉助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可降低駕駛員的操作強度與事故發生的概率,提高行駛安全性。

區別於乘用車領域的高階智駕往往是高配車型的附加值服務,商用車的智能化反而帶來降本的新思路,一方面通過智能控制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實現最佳的能效經濟性;另一方面,未來當完全的自動駕駛在商用車領域實現,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對駕駛員的需求,降低人力的投入。

敏銳捕捉到市場剛需的企業也提前起跳,卡位智車市場。廣汽孵化的祺跡汽車首個規模化應用智駕平臺祺跡L平臺與新能源重卡廣汽商用車T9同步發佈,基於該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祺跡Robobus L60也同步亮相。錨定智電先行,廣汽商用車的目標是到2030年,成爲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的中堅力量,營收規模達300億元。

在政策嚴管、安全提標、企業增效和從業者降本的多重挑戰下,商用車作爲道路運輸行業的上游看向電動化與智能化,擔起行業減排重任的同時,迎合資本市場被視爲高階自動駕駛落地的最佳路徑。

就全球市場來看,近些年我國自主品牌藉助新能源汽車契機實現彎道超車,電能搶佔先機後又先行在智能化上發力,多個乘用車企站在智能化高地並在國際市場中獲得認可,但在商用車領域,中國汽研整車測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雄告訴記者,其整體水平距離國際一流水平仍有差距。

具體來看,國際上一些先進的商用車企業在智能駕駛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子控制技術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積累,部分技術已經實現了商業化應用;反觀國內商用車企業,在覈心技術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自動駕駛算法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而海外市場依舊是我國商用車企業的一塊“大蛋糕”。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商用車出口75.5萬輛,同比增長22.5%。

想要守住當前的海外市場,並尋求更大的增量,就需要加速彌補與國際商用車領域智能化水平的差距,並實現趕超,否則,龐大的海外規模只能被當前國際上智能化領先的商用車企所蠶食。

商用車轉身向“智電革命”,既是行業痛點下的迫切所需,也是智、電浪潮下的待拓“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