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臺灣「新五缺」的焦慮(林玧希)
缺電、缺人才、缺基礎建設、缺解決兩岸緊張情勢的能力、缺讓外國夥伴給予實際承諾的意願,是臺灣面對外國政府提出「臺灣+1」的「新五缺」。(劉宗龍攝)
缺電、缺人才、缺基礎建設、缺解決兩岸緊張情勢的能力、缺讓外國夥伴給予實際承諾的意願,我認爲這就是臺灣面對外國政府提出「臺灣+1」的「新五缺」。
股神巴菲特被詢問爲何賣掉臺積電時,曾經明確說過:「因爲考量臺積電有地緣政治風險。」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曾經說過:「臺積電將成爲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
這幾天,國人無不關注外國政府提出的「臺灣+1」概念。由於臺灣面臨區域局勢、兩岸關係的持續緊張,外國廠商正積極在臺灣之外佈局其他生產或研發基地,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所帶來的衝擊。東亞地緣政治不完全等於兩岸關係,南北韓和南海的情勢也不容小覷,但兩岸關係的地緣政治風險,在民進黨執政後急遽拉高卻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也是臺商回不迴流、外資考慮加大投資最猶豫的因素。臺商回不來、外資進不來,這又進一步惡化了臺灣低薪的狀況,讓產業轉型更困難,讓年輕人更加焦慮。
立法委員葛如鈞和其他專家學者也不斷提出警告,臺灣的 AI 產業具有先進晶片和硬體產品的優勢,但是我們巨大的AI人才缺口和大型語言模型(LLM)方面的落後,在「被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狀況下顯得更爲嚴峻。我們想問的是,政府對此有何實際作爲?當臺灣企業面對地緣政治的侵擾,還願意根留臺灣,我們政府能做的難道只是不斷將臺積電作爲政治籌碼,讓企業單獨蒙受外國巨大的壓力嗎?
而發展 AI 產業需要耗費大量能源,最近全球都高度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不論是賀錦麗或是川普都支持現階段仍然需要開發核能,值得我國思考。 Nvidia 的創辦人黃仁勳先生今年初來臺時就已經說過「臺灣的電力供應是一大挑戰」,我國若要持續發展高科技產業,「穩定的」能源勢在必行。1979年賓州三哩島核電廠發生嚴重的核事故,但今年9月20日,美國星座能源 (Constellation)宣佈即將與微軟簽訂供應核電的合約,重新啓用三哩島核電廠,因爲核電的客觀環境、技術在近幾年都已經有所突破,且重啓後的發電營收經過預估,將會比過去美國30年的所有綠電都要高,這正是現在希望持續保持高科技領先地位的美國所急需的。
連美國這樣已經高度發展綠電的國家都持續支持開發核能,臺灣的再生能源真的足夠讓外國廠商有信心設廠嗎?此外,核能發電亦是基於國安考量,現今兩岸關係緊張,我國又高度依賴進口的天然氣,若真的開戰,我們的能源又能撐多久呢?
8年以來,國人早已不再對民進黨政府緩解兩岸緊張的能力抱有期待,但青年仍有一絲期待的,是執政黨對西方經營的成果。執政黨宣稱打造國防、經濟、全社會具備韌性的臺灣,各國外賓來臺時,也都強調與臺灣的實質經貿投資關係,就是強化雙邊經濟韌性的具體成果。但就此邏輯來看,在國際間開始盛行的「臺灣+1」,無非是弱化臺灣經濟韌性的地緣戰略,這在政府持續無法解決五缺、特別是「缺電」的狀況下,恐怕短期內大外宣的泡泡將不攻自破。
作爲青年,我們期待政府可以儘快針對這「新五缺」提出實際作爲,以減緩臺灣民衆持續升高的焦慮。
(作者爲臺大科法所學生、國會助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