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最近好嗎:迴避絕非逃避,找尋“慢慢活”的奧義
「在謙卑中學會強大,以自洽的心境,允許幸福的花晚點開 」
一方院落,幾位佳鄰,熱播的《小巷人家》中每個人物的故事鮮明可感。區別於劇中其他角色,吳姍姍的家庭關係最爲複雜。
後媽不疼,親爹不愛,成績優異卻被迫上了中專,羽翼漸豐後恩將仇報搶奪鄰居阿姨的房子。
(《小巷人家》吳姍姍劇照)
隨着這一角色的“出圈”,飾演吳姍姍的演員發佈的抖音視頻也備受關注,鏡頭中,身着當代服裝的“姍姍”站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在“吳姍姍”相關的高贊二創視頻下,有博主使用金玟岐在2017年發佈的同名歌曲《姍姍》進行二創。
在音樂的配合下,觀衆似乎看到了通過讀書實現人生理想,來到大城市闖蕩的吳姍姍,視頻和歌曲像是賦予了這一角色嶄新的人生。
劇中功利無措的吳姍姍只能拋棄理想,試圖用婚姻走上一條捷徑。在大城市獨自闖蕩的“姍姍”沒能活成想象中的模樣,各有困境的人生也許都有走不通的路口。
當遇到無法迴避的問題時,嘗試用轉彎代替“撞南牆”,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尋找到“慢慢活”的奧義,允許美麗人生姍姍來遲。
1
抱團取暖:
隱藏的療愈場,被共情的現實困境
吳姍姍飾演者周潔瓊發佈的抖音視頻中,“姍姍”站在大城市的地鐵站和公交車站,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潮,瘦小的身影有些單薄,似乎每個階段都有“走不穿、看不破”的艱難境遇。演員爲視頻配上文案:“如果沒有被更改志願,姍姍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
(小紅書“高考志願”話題下討論)
在本站雲音樂《姍姍》的評論區,人們留言講述自己的故事,姍姍的故事被不斷拓展,我們看到一個個在受傷後擦乾眼淚艱難前進的個體。
人生的變量需要綜合許多因素,我們的努力只能極力控制這些變量,然而突發的變化仍舊可能影響人生的進程。
(吳姍姍飾演者抖音創作的視頻作品)
歌曲《姍姍》像一次同自我的對話,娓娓道來 近期的不易,看到庸碌的生活,再緩緩撫平心底的褶皺,在漫長的深夜哄自己入眠。
兩位“姍姍”面臨着各自重大的人生課題,她們同樣堅韌,同樣囿於生活的困境。視頻下,有觀衆留言表示:演員創作的衍生視頻和二創視頻,像是看到了吳姍姍通過高考實現理想,在大城市的生活孤獨卻有力量。
曲中的姍姍像是吳姍姍期待的B麪人生,獨立地生活在大城市。兩個正值青春的女孩都揹負着並不輕鬆的壓力,艱難地追求理想的生活。
在“小巷人家”播出的過程中,不少中年觀衆不認可吳姍姍成人後恩將仇報的行爲,但對於吳姍姍的處境表示同情,觀衆對於姍姍的共情源於她身上的一部分真實存在於大多數人身上:物質條件匱乏、早熟而早慧、學會隱藏情緒討好他人。觀衆在姍姍身上看到自己的剪影,自然地共情姍姍在面臨人生選擇時正確或錯誤的決定。
演員創作的一條衍生短視頻,連接了兩位所處不同時代、面對不同境遇的“姍姍”。兩位“姍姍”和理想生活的錯位,連接了劇外的觀衆和劇內的角色,像時代和地域交錯的一場對話。
2
繞點彎路:
迴避不等於逃避,爲理想殊途同歸
吳姍姍以遠超一中的分數上了中專,被迫失去讀書的機會,這種遺憾會變成怨懟,往後人生的每一個重大時刻復現,當她看到兒時的玩伴逐漸走出小巷去往上海,遺憾會在對比中加深爲更大的裂隙,轉變爲難以填滿的欲壑。
人不會對觸不可及的生活懷有大量不切實際的期待,生活中的大多數遺憾來源於“我本可以但卻沒有做到”。
當代年輕人不會因爲閱讀“霸總文”而真的相信在生活中會出現“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橋段。每年高考的話題下卻會引發許多討論:如果當時沒有聽父母的報了XX志願/如果當初多考幾分,現在我應該......
(小紅書“高考失利”話題下帖文)
這些求而不得的願景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失之交臂”。當我們低着頭步履匆匆地趕路,期待的是擡起頭望見可以觸達的未來。
吳姍姍的困境來源於無法託舉自己的環境,已經不堪重負的她還要揹負弟弟的未來前行。當代“姍姍”的困境在於理想和現實之間堅實的城牆,大城市的生活像鑿壁偷光借來的一點光亮,背井離鄉的她們只剩自我進行對話。
人生的跑道之於每個人並不相同,有人的面前是一條筆直的康莊大道,有些人則要在迂迴的道路上跨欄,翻越障礙;對於有些人來說,有交通工具幫助,長跑變成了一場單車越野,也有人只能揮動雙臂保持平衡,保持艱難的姿態用雙腿競走。
(《小巷人家》莊筱婷與吳姍姍對比)
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面臨無數的困境,需要擁有直面困難的堅強品格,也要有承認自己不足的勇氣。
當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我們可以繞過這個坎兒,哪怕多走一點彎路,迴避不擅長的內容不等於逃避。直面生活磨難的人是英雄,在遭遇磨難認清現實後轉彎也是一種英雄主義。
繞過障礙並不等於尋找捷徑,迴避也不等於逃避。劇中的吳姍姍知道在職高考是一條艱難而正確的道路,卻囿於人情和社會現實不得不妥協,試圖通過婚姻得到良好的生活條件。
對於早慧的吳姍姍而言,爲了“養口體”而放棄“養身心”並不是一種暫停後理性的重新選擇,而是對理想的叛逃。
(《小巷人家》吳姍姍劇照)
爲求得與理想“殊途同歸”,當我們試圖繞過“不可逾越的障礙”,目標是爲自己重新尋找一個能夠到達理想彼岸的起點。
(嗶哩嗶哩“高考”話題下評論)
當劇中的筱婷不得不與林棟哲分開,兩人選擇偷偷領證,跨過異地戀的障礙直奔婚姻的彼岸。婚姻是他們生活的開端,但最終,棟哲調到上海,筱婷考上上海的公務員,共同生活的目標才真正實現。
須知在新的起點上,勢必將要走更長的路才能奔向終點,這一路也同樣存在障礙,如果遇到困難就回避,便只能在原地打轉。
3
迴應自我:
懷揣期待慢慢活,在謙卑中學會強大
當觀衆期待劇中的“吳姍姍”走出小巷遠離家庭;當現代的姍姍穿梭在摩肩接踵的早晚高峰之中,回家後脫掉高跟鞋,在出租屋的深夜擁抱孤單的自己,每一種選擇的結果都可能並非最初所願,卻也會收穫意料之外的人生體驗。
平凡的人生也許已經是幾代人接續奮鬥的結果,在人海中平凡的“姍姍”可能是家族幾代人中最“有出息”的小孩,這些學生和家庭的努力也應該被看見。
黃燈在《我的二本學生》中寫道:“每一個考入二本院校的大學生,不但他們自己要很努力,還需要他們的家庭的全力託舉。”
(《我的二本學生》作者黃燈接受白巖鬆訪談)
平凡的個人在與周遭的世界不斷接觸磨合,被鍛造成獨一無二的自我,再在經年累月的打磨後,積累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在他人眼中,自認爲的“平凡”只是自己之於這個世界的自我定位,也許恰恰是對方理解的“不凡”。
我們在“懸浮”的城市之中尋找自己的定位,有時還沒釐清身份就先一步着急搶佔自己的坐席。
如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所說的:“通往身份的道路上,是一場持久戰,是自由之慾與安全之需之間的一場永無休止的戰鬥,並總是受到孤獨之憂與無能之懼的折磨。”
優績主義、消費主義正在衝擊傳統的價值觀念,社交媒體上營造的景觀社會加劇當代年輕人的焦慮。化解這種焦慮需要正視落差,需要認清自我的侷限性,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收穫人生體驗後沉澱的謙卑。
(摘自羅翔老師採訪)
爲自己設定可觸碰的目標,允許自己的不足,允許命運給出各不相同的課題。不因成功而狂妄,也不因困頓而放棄希望。
當生長在沙漠的植物缺乏合適的降水、氣溫和土壤條件,種子便會調整自身狀態減少消耗。1965的一次考察中,以色列科學家在一座宮殿遺址中發現了兩千多年前的椰棗種子,40年後的二十一世紀,植物學家試種了三粒顆發掘出的椰棗種子,竟有一顆種子成功發芽長成了椰棗樹。
一場跨越兩千多年的生長只爲找到生命的縫隙,野火燒不盡的秋草在春季等待一次復生的希望。我們也在探索和碰壁的過程中,尋找到“慢慢活”的奧義。
“三月種下一顆種子,九月期待一份收穫”,拉長生命的尺度,拓展“成功”的邊界,用廣角鏡頭拍攝人生的劇本,姍姍的美麗人生也許姍姍來遲。
“慢慢活”需要“允許一切發生”的勇氣,需要休養生息的智慧,更需要懷揣期待和願望,在謙卑中學會強大,以自洽的心境,允許幸福的花晚點開。
(圖片素材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