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富豪、睫毛飛上天!爲何現代的古裝劇越來越人看不進去了?
華美的衣裳,完美無瑕的妝容,空洞的對話,各種流行的網絡段子,這就是近幾年某些古裝劇的典型特徵。
彷彿現代人穿越回古代,進行了一場沉浸式的角色扮演遊戲。
說得難聽點,這不過是一些明星自我娛樂的把戲罷了。
毫無真實感,處處讓人感到不真實。
許多網友因此重新打開了像《水滸傳》和《武林外傳》這樣的經典老劇,以撫慰自己被這些爛劇傷害的心靈。
爲什麼隨着時間的推移,劇集的質量卻在不斷下降?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場景華麗,彷彿人人都是富豪
現在的劇集,街道總是鋪着整齊的大石板,一塵不染,沒有任何泥濘的痕跡。
夜晚的街道總是燈火輝煌,家中明亮如白晝。
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家中總是擺滿了新傢俱,穿不完的新衣服。
臉上總是乾淨整潔,妝容精緻,膚色白皙。
主角總是被描繪成落難的“鳳凰”,無論他們是皇親國戚還是天上的神仙,都是主角的親戚,都會爲了主角不惜一切,開啓金手指。
讓人感覺比現代生活還要美好,我們自己反而成了真正的“古代人”。
而以前的古代劇,如《水滸傳》,則完全不同。
街道上總是灰濛濛的,充滿了煙火氣,家家戶戶都要生火做飯,燒炭取暖;還有鐵匠鋪、銀匠鋪中的火花四濺。
地面有石板,也有泥土路,人走過、車走過、馬跑過都會揚起塵土。
街道上的人們熙熙攘攘。
有穿着考究的富家公子,也有臉上灰撲撲、質樸的貧苦人。
有做手工的、算命的、賣藝的、殺豬的、牽着駱駝做買賣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麼人都有。
人物造型也符合人物特點,不追求完美無瑕,不使用磨皮技術。
像武松晁蓋這樣的角色皮膚黝黑粗糙,身材魁梧;女性角色也是各有各的特點,沒有統一的白瘦幼,彰顯古典韻味。
家中的佈景,根據身份不同,裝飾風格也不同。
普通人家中,無論是牆上掛的還是桌上放的,都是日常家用的東西,沒有任何多餘的擺設。
仔細看的話,牆上的牆皮是脫落的,傢俱是年久腐朽的,連門上的對聯都是因爲長久風吹日曬而褪了色的。
稍微富裕一點、有身份地位的人家中,佈景稍微考究,有裝飾用的擺件、也有接待人專用的座椅、桌子。
在光線設計上,主要以自然光爲主,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而不是無論白天夜晚,都亮亮堂堂,襯托地演員“無死角美麗帥氣”。
簡直就像是宋朝拍攝的紀錄片一樣!
總的來說,這些爛劇就是缺乏市井味道,缺乏生活氣息。
總是高高在上、架空現實世界,不接地氣,讓人有種虛假的、不真實的感覺。
空氣劉海,睫毛飛上天,是在拍雜誌?
古裝劇的人物造型,也是一大槽點。
以前的劇,都是什麼年代梳什麼造型,什麼身份什麼樣的妝造。
世家公子大都是束髮,大光明發型。
偶然有披頭散髮,也大多都是一些本身就不拘一格的江湖遊俠,或者是流落街頭的乞丐,本就沒有時間精力去打理。
女性角色,也都是按照各自的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去設計,既能突出人物特點、也能讓人感受到古典和韻味。
而反觀現在的古裝劇,各種奇葩造型,簡直讓人直呼辣眼睛!
男性角色,現在都喜歡加上一撮劉海,甚至髮色分層,又黃又黑。
有些演員的造型,如果把後面的頭髮擋住,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男團髮型,可以直接送去出道!
要是演技好,劇情能抗,勉強也能看得過去,但有些劇本身就爛,演員演的也不好,髮型還違和,說一句是在霸凌觀衆的眼睛也不過分!
在女性角色上,也都是當下什麼最流行,角色就用什麼妝容。
比如,曾經的韓式半永久毛毛蟲眉毛——一字眉,還有飛出天際的眼線、不協調的美瞳、飛出眼眶的假睫毛等等。
要麼就是追求極簡風格,主打一個突出女主角清新脫俗,不諳世事。
近兩年又開始追求極繁,女演員的頭上總是掛了一堆配飾,各種首飾、珠寶都往頭上放。
道具服裝不走心,不如去義務小商城搞批發
古代的照明工具都是蠟燭,或者燒燈油,火光都比較暗,火苗搖曳不穩。
而有些國產古裝劇中,屋裡正中央的上方,吊了一頂及其亮堂的“蠟燭”大吊燈。
先不說每天都要上到屋頂點蠟燭麻不麻煩,就說你這究竟是什麼材料做的蠟燭,能這麼亮,火光這麼穩定,一點都不帶搖晃的?
有些燈在瓢潑大雨中,依然堅守崗位,一點不帶滅的;甚至有的燈會中,人物拿的燈的塑料都反光了。
這燈要是在網上買,得69塊錢包郵吧?
再看看屋子的擺設,花是9.9包郵假花,鏡子是高清復古全身穿搭鏡;臥室裡還有ins風大沙發大茶几,牀還是鐵藝牀,簡直就是歐式大牀房風格酒店的翻版。
人物吃的飯是現代糕點、火鍋丸子,什麼時尚吃什麼,比現代人吃的樣式還多。
花瓣用的是批發的布藝芭比粉花瓣,樹上掛的燈是29.9浪漫LED流星燈,書是嶄新花裡胡哨的9.9批發盜版書。
簡直就是一個小商品合集。
要是讓這些道具組的人去當小商品批發老闆,絕對能把生意做的紅紅火火。
人物的服裝,也是各有各的洋相出。
大婚穿黑白、性感露肩一字裙、蒙面的新娘子還有中西混搭的婚禮,看得人眼前一黑又一黑。
大白話臺詞,這要行誰都能寫劇本
“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
“程序” “雙標” “Q彈” “私人訂製”
這都是近些年國產劇中出現的臺詞,不知道的還以爲是現代劇。
除了這些陳年熱梗之外,很多臺詞都是大白話,或者故意寫的文縐縐,附庸風雅,但卻成爲了一個笑話。
比如近兩年被吐槽最多的《如懿傳》:
“來送孩子上學啊”
“本宮也乏了,去眠一眠”
“這公主來的合時宜,就封爲和宜公主吧”
“你說話很讓朕舒心,就叫舒妃吧”
明明沒文化,卻要強裝有文化。
而反觀同爲清宮戲的甄嬛傳的臺詞:
“喜愛者稱爲宜室宜家,不愛者棄之逐水飄零,其實各花入各眼,是非只在人心罷了。”
“往事暗沉不可追,來日之路光明燦爛,就取個熹字”
句句有出處,句句有深意,讓人感覺是真的古人在說話。
如果這樣粗製濫造的臺詞都能登上熒幕,那豈不是人人都可以寫劇本,人人都可以是大編劇了?
流量爲王,金錢爲上
明明是爛劇,但卻還能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究其原因,還是要回到流量、金錢上。
爲了有流量,爲了快速掙錢,所以可以不關心劇本質量,不用心搭建場景,不看重演員演技,有流量就是好演員,能過審就是好劇本。
爲了一味迎合流行審美,造型白瘦幼,人物形象愛豆化,劇情無腦化,只要觀衆愛看就行。
爲了追求爽感,所以可以不顧劇本邏輯,強行金手指,強行復仇,只要觀衆看得爽就行。
在這樣的風氣的影響下,很多演員也不再去關心自己的演技到底怎麼樣,甚至外行的所謂明星也開始擠進來演戲,收割一筆。
這樣的劇,能給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嗎?
除了歪曲事實,宣傳不正確的審美、價值觀,降低文化品位之外,沒有任何價值。
當然,這些年裡,也是有出現過一些良心好劇的。
例如:《顯微鏡中的大明》《唐朝詭事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等,都用心還原了當時的生活現狀,人物服飾、妝容也都有出處。
演員的演技,劇本的質量,臺詞的深度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結語
追求流量金錢沒錯,但是不經過用心打磨的東西,就算能夠紅極一時,也不能紅極一世。
最終,一定會被時代淘汰。
希望我們的影視劇圈中,能多出現一些好導演,好編劇,好演員,讓真正好的東西出現在大衆眼前。
匠人之心,總會被人看見。
(內容來源:《水滸傳》 《花間新娘》 《如懿傳》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