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爲進口冷鏈食品裝上“天眼”
11月8日凌晨,天津市防控指揮部發布消息,一名冷庫裝卸工人和一個冷庫門把手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從11月7日下午接到山東德州、山西太原通報,經天津進口的冷凍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到封控濱海新區、東麗區相關冷庫,逐一排查相關人員和外環境,三省市聯動防疫高速、高效,值得點贊。
在過去幾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國內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之後,無論是應對接二連三的輸入性病例,還是山東青島、遼寧大連這樣的小規模反彈,抑或是進口食品外包裝檢測呈陽性事件,我們一次比一次處理的更及時、更流暢、更高效。但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國外防輸入的壓力依然很大,疫情防控也仍有短板要補。
以進口冷凍生鮮爲例,今年7月以來,國內發生多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每次事發,都會採取緊急封控、緊急排查、大規模核酸檢測等措施。如能在事發前,加強日常環境監測,爲常態化防疫設置一個“前哨崗”,或有助我們“搶跑”在病毒之前,第一時間掐住病毒傳播的喉嚨。
環境監測,意即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醫學等現代手段監視、測定、監控反映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各種標誌數據,如果環境數據異常,大概率指向環境質量異常。新冠肺炎疫情下,環境監測的數據可用於追蹤尋找污染源,爲實現監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據。例如,英國《自然》雜誌曾發表研究稱,荷蘭阿默斯福特市在社區報告確診病例前,率先在生活污水中發現新冠病毒。英國也將監測生活污水中的新冠病毒水平作爲疫情預警系統的“前哨”。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過往檢出新冠病毒的進口凍蝦、凍雞翅、凍豬肘,在進行病毒溯源時,都指向了冷鏈運輸和存儲等環節,對這些環節進行常態化環境監測已刻不容緩。10月26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佈了兩份技術指南,提出建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員工健康登記制度和健康異常報告程序,並要求對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或國家的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嚴格消毒。11月初,北京等地建立冷鏈食品追溯平臺,並要求監管全程追蹤……這些舉措,已經發揮了不錯的效用。
但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是一條長長的鏈條,中間連接着食品生產、加工、速凍、分裝、儲存、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一失萬無。下一步,還需引起更高重視、加大工作力度,對倉庫、車輛、包括分裝臺等相關場所全面開展環境監測,實現日檢日測全覆蓋。
防病於未病,勝過最好的治療。今冬明春是國內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應發揮好環境監測的“前哨”作用,爲防疫工作裝上“千里眼”“順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