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2024年業績普遍預喜,自營業務成主因;考研名師張雪峰,豪擲千萬再做LP | 券商基金早參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NO.1 券商2024年業績普遍預喜,自營業務成主因

又一家券商2024年業績預喜。2月10日,東吳證券發佈2024年業績快報公告,2024年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除了東吳證券,近期還有多家上市券商或券商概念股公佈業績快報及業績預告,業績增長成爲主旋律。具體來看,多家業績增長幅度明顯的券商在公告中提及自營業務的助力。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四季度以來,股基交易額及融資餘額大幅增長,帶動券商自營板塊投資淨收益大幅提升,未來券商業績仍有望維持增長趨勢。

點評:多家券商2024年業績預喜,東吳證券等機構營收淨利雙增,自營業務成爲核心驅動力。四季度股基交易額及融資規模擴張,直接催化券商投資收益彈性,反映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對行業盈利模式的支撐。此舉或增強投資者對券商板塊的配置偏好,尤其是自營佔比高、資本實力強的頭部機構。此外,市場交投回暖與政策環境優化形成共振,可能進一步鞏固券商在財富管理、投行等多元賽道的增長預期。

NO.2 考研名師張雪峰,豪擲千萬再做LP

近日,考研名師張雪峰通過蘇州峰學蔚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成爲蘇州永鑫開拓二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的LP,加碼創投領域。張雪峰商業版圖不斷擴大,他創辦了教育公司,還涉足旅遊、出版及直播帶貨等領域。此前他已開始做LP,稱希望藉此瞭解投資邏輯等,爲諮詢業務服務。隨着DeepSeek爆火,張雪峰迴應其高考志願填報服務不會被AI取代,因傳遞的還有情緒價值,有些信息網上不公開。

點評:張雪峰跨界創投的資本佈局折射出教培行業轉型新路徑。其通過教育主業積累的流量資源正轉化爲多元化資本運作能力,教育科技、文旅等關聯企業或將受益於創始人的品牌效應與資源整合。股權投資佈局顯示教培從業者正在探索"教育+"的生態閉環,這種產融結合模式可能爲教育服務行業開闢第二增長曲線。當前市場環境下,知識IP的商業化路徑創新或引發投資者關注具備跨界整合能力的教育類企業。

NO.37只貨幣ETF緊急停牌,誰在炒作?

2月11日中午,上交所公告,根據基金公司申請,華泰貨幣ETF、華泰天天金ETF、廣發貨幣ETF、金鷹增益貨幣ETF、國聯日盈貨幣ETF、國壽貨幣ETF、嘉實快線ETF等7只貨幣ETF產品自盤中即時起至收市暫停交易業務。根據基金公司發佈的公告,停牌原因在於這些產品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交易價格明顯偏離基金份額參考淨值,爲保護投資者利益而臨時停牌。若基金後續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幅度未回落,該基金有權向上交所申請盤中臨時停牌、多次延長停牌時間等措施以向市場警示風險。

點評:此次7只貨幣ETF因溢價異常觸發盤中停牌,反映出固收類產品交易機制與市場情緒的深度博弈。貨幣基金作爲現金管理工具,二級市場高溢價顯示部分資金在流動性寬鬆環境下尋求低風險配置時出現非理性搶籌,側面印證當前市場風險偏好處於低位。短期可能引發投資者對固收類產品流動性的重新評估,中長期則倒逼基金公司完善產品設計,強化淨值偏離預警機制。

NO.4 年內82只QDII基金加入降費大軍,高費率QDII基金僅剩27只

QDII基金降費公告不停歇。2月11日,交銀施羅德旗下2只QDII基金、融通旗下1只QDII基金宣佈降費,就在前一天,2月10日,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混合基金降低管理費率、託管費率並修改基金合同和託管協議。同日起,富國基金旗下6只QDII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費率、託管費率統一降至1.2%、0.2%。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3家基金公司合計82只QDII基金加入降費大軍,“1.2%+0.2%”逐漸成爲QDII主動基金的主流。經過此番降費後,管理費率在1.5%以上的基金僅剩27只。

點評:QDII基金年內降費潮折射資管行業競爭格局重構。交銀施羅德、富國等頭部機構批量調降管理費率至1.2%+0.2%區間,不僅壓縮基金公司利潤空間,更倒逼其通過規模效應維持營收平衡。跨境投資工具的成本優化,可能提升國內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效率,催化跨境理財需求釋放。對資管行業而言,費率下行將加速馬太效應,投研能力突出的機構或藉機擴大市場份額。

NO.5 銀泰證券原總經理甘韶球到齡退休,原常務副總經理關曉斌接任

每日經濟新聞2月11日消息,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銀泰證券近期完成了總經理職務調整,原常務副總經理、財務總監關曉斌出任總經理,並繼續兼任財務總監。另外,原總經理甘韶球到齡退休。關曉斌擁有豐富的從業經歷,曾任職於多家券商,包括英大證券、華福證券、第一創業、東亞前海證券和華林證券等,積累了近30年的財務及風險管理經驗。

點評:銀泰證券高層人事變動,關曉斌接任總經理一職,其豐富的財務及風險管理經驗有望爲公司帶來穩定發展。此變動可能引起市場對銀泰證券未來戰略方向的關注,影響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評估。同時,證券行業人才流動的動態,或對行業整體管理水平產生一定影響,值得業界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