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選年/民怨沖天 印度、日本面臨反撲

印度日前舉行大選,狂打印度教民族主義的總理莫迪,不敵民衆對失業率高漲、薪資停滯、通貨膨脹及開民主倒車的不滿,其所屬的印度人民黨較上屆少63席,甚至無法固守傳統鐵票區北方邦。在日本衆議院選舉中,執政自民黨因選民不滿政治獻金醜聞與長期經濟疲乏,較上屆少56席,加上公明黨席次也未達233席的過半門檻,亞洲最穩定的民主國家未來恐充滿不確定因素。

莫迪選前爲羅摩神廟開光,拉攏佔總人口8成的印度教徒選民,遭批「腹飢的人不會禱告」。印度教聖城阿尤德亞經營化妝品店的亞達夫直言,「神廟不會幫我找工作」,人民黨並未解決失業與通膨問題。

據統計,印度在2023年失業率達8%;2024年數據顯示,青年佔該國失業勞動力近83%,受中等以上教育的年輕人佔失業總人口比率由2000年的35.2%增加至2022年的65.7%。失業青年中,女性佔比又高出男性。

高失業率結合財富不均更加深底層選民對莫迪的不滿。莫迪於2014年上臺執政時,頂端1%的人掌握印度約20%的收入,到2023年至2024年,數字成長至22.6%。隨着印度GDP年成長超過7%,差距擴大愈發加速。

貧富不均結合通膨、食物價格大漲,打擊民衆對莫迪信心。印度央行估計今年通膨約4.5%,但食物價格上漲讓6月通膨飆至5%以上。

貧窮選民抱怨,民衆對莫迪擴大社福計劃絲毫無感。印度大亨阿達尼因GDP高速成長而發家致富,升斗小民未因此受惠,失業與不平等問題明顯加劇。

莫迪操作印度教民族主義拉攏北方邦選票,遭批評反穆斯林言論讓「國家兩極化」,損害2億穆斯林選民利益;少數族羣控訴在莫迪政府統治下宛若二等公民,經常遭歧視與攻擊。北方邦人民黨候選人競選期間高呼修憲,讓低種姓社區憂心人民黨取消憲法對其保障。

此外,莫迪執政期間人民黨享有絕對多數,權力也前所未見的集中於總理辦公室,逮捕批評者,全球民主與新聞自由排名大幅滑落,大開民主倒車。自稱遭政治迫害的西孟加拉省議員莫伊特拉指出,選民「用投票反對獨裁、法西斯,證明自己纔是最終的國王」。

這場選舉被視爲國大黨特別的勝利,讓印度恢復獨立後多黨競爭權力的政治局勢,而人民黨將更依賴盟友,更多的協商與審議。爲消弭民衆不滿,莫迪更專注於提升經濟與改善不平等,也更容易出現不可預測的意外。由於美國長期視印度爲抗中堡壘,莫迪向內看連帶影響與華府關係。

而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在衆議院選舉中大敗,自民黨總裁、現任首相石破茂認爲原因是民衆無法諒解黨「政治與金錢」問題。去年11月自民黨爆發各派系議員違反政治獻金法,未依法申報超過認募額度的款項並挪爲己用,一度讓岸田內閣支持率僅略高於20%,黨內最大派系安倍派也因此解散。

石破上任後宣佈,有私用款項嫌疑的國會議員將不給予官方承認與援助;尷尬的是46位「私用資金帳目不清」的候選人,有18人當選,由於黨不給予承認,石破也無法明確釐清定位,加上媒體披露未獲承認的候選人仍獲得2千萬日圓補助,讓民衆認定石破與前任沒兩樣。

真正讓日本人不滿的是「失落的30年」。過去兩年物價以近半個世紀最快的速度飆升,包括食物、藥品、電費與天然氣等日常開銷在10月更進一步上漲。即使今年4月平均薪資逾29萬日圓,較去年同期成長2.1%,通膨仍讓日人無感加薪。

如今日本面臨的是削弱的執政黨與分裂的反對派。石破恐先聚焦於政治改革與振興經濟,國防建設、軍事預算的優先順序恐向後挪動,勢必影響與美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