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今年怎麼沒人抵制聖誕節了

當又一年的聖誕節即將來臨,我們發現一個與以往不同的現象 —— 曾經喧囂一時的抵制聖誕節的聲音,在今年似乎銷聲匿跡了。

這是怎麼回事?

01.

近年來,消費降級成爲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消費觀念更加趨於保守,不再盲目跟風追求節日消費的熱潮。

以往,商家爲了吸引消費者,會在聖誕節期間大肆進行促銷活動,將其包裝成一個充滿消費誘惑的節日。然而,如今的消費者在面對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段時,變得更加冷靜和審慎。

消費降級並非單純的消費減少,而是一種消費結構的優化和消費觀念的轉變。

人們更加註重商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對於那些華而不實的節日裝飾品、高價的聖誕禮品等,不再像過去那樣輕易買單。

例如,曾經在聖誕節期間備受歡迎的高檔西餐廳的聖誕套餐,價格不菲卻常常供不應求,但今年預訂量明顯減少。

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在日常生活中性價比更高的餐飲方式,而不是爲了一個節日氛圍而支付過高的費用。

這是一種不得已,也因此減少了因過度商業化引發的抵制情緒。

02.

當前,部分人羣收入下降或面臨收入增長的壓力。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更加謹慎地規劃自己的開支,優先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購房、購車、育兒等生活壓力較大,每月的房貸、車貸、教育費用等支出佔據了收入的相當比例,使得他們在節日消費上更加節制。

而對於一些普通勞動者,可能面臨着工資增長緩慢甚至降薪的情況,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他們在面對聖誕節這樣的外來節日時,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去進行大規模的消費和慶祝。

例如,一些原本會在聖誕節購買昂貴禮物送給親朋好友的人,今年可能會選擇親手製作一些更具心意的小禮物,或者通過其他更經濟實惠的方式來表達祝福,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追求高消費的聖誕慶祝方式。

03.

社會思想更加包容和多元了。對於西方節日的態度,不再像過去那樣非黑即白,而是更加理性和客觀。

人們逐漸認識到,文化是多元的,節日只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和表達方式,可以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來選擇是否參與。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對中國節日的喜愛和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

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蘊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感,這些節日所承載的團圓、感恩、祈福等美好寓意,更能引起年輕人的情感共鳴。

這種社會觀念的轉變,使得人們對聖誕節的存在不再持有強烈的牴觸情緒。即使自己不過聖誕節,也不會去刻意抵制他人過聖誕節。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街頭,雖然聖誕節的裝飾和氛圍可能不如往年濃厚,但人們依然能夠以平和的心態看待那些仍然熱衷於慶祝聖誕節的人,不會像過去那樣進行激烈的批評和指責。

今年沒有人抵制聖誕節了,也許以後也不會有了。畢竟時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