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生熱議全國兩會精神

編者按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於3月10日、3月11日在北京勝利閉幕。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幹部師生熱切關注兩會盛況,通過多渠道、多形式認真收聽收看兩會報道,學習政府工作報告。大家紛紛結合自身學習工作實際,領會兩會精神,講體會謀發展,全校上下迅速掀起了熱議兩會精神的熱潮。

招生處全體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兩會精神爲招生處工作指引方向,將教育改革理念融入招生實踐,優化有創新潛力與社會責任感的學生,爲醫療衛生事業輸送人才。同時,強化服務意識,爲考生與家長提供精準、高效服務,確保招生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此外,招生處還需加強與各生源地高中合作,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共同推動醫學教育發展,爲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繁榮貢獻力量,讓兩會精神在招生工作中落地生根。

科研處全體

科研處組織認真研讀 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注兩會代表委員對高等教育的建言。報告中着重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這爲我校的科研工作指明瞭方向。報告中對教育投入的進一步傾斜,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也爲我們開展醫學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人才培養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與兩會代表委員關於產學研融合的議案提案不謀而合。科研處深感責任在肩,我們將積極搭建學校與醫療機構、藥企的溝通橋樑,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將前沿的醫學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爲臨牀應用,服務社會大衆。此外,報告中對科技創新的大力倡導,激勵着我們不斷優化科研項目管理流程,爲青年教師提供更多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

廖斐 教務處教師

今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聚焦教育發展等關鍵議題,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作爲學校教務處實習管理工作的一名老師,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

兩會強調教育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這與實習管理工作緊密相關。我將以此爲指引,積極拓展實習基地,加強與更多優質醫療機構合作,爲學生爭取更多實踐機會;進一步優化實習管理流程,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實習管理效率,加強對學生實習過程的動態監管,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助力學生在實習中成長,爲醫療衛生事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穆玉華 就業創業管理處教師

全國兩會不僅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青年羣體表達期待、凝聚共識的重要窗口。作爲高校就業戰線上的一名工作人員,我關注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就業創業、人才培養的部署和討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不斷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隨着我校發展和辦學規模的擴大,就業任務逐漸繁重,就業形勢嚴峻發展,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就業服務,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紮實開展訪企拓崗,深化校企合作,做好重點羣體就業幫扶,同時強化就業育人和教育引導。讓畢業生在“求職焦慮”中看到更多可能,獲得更多機會,提供“有溫度”“有力度”的就業服務,全力服務保障2025屆畢業生求職就業之路。

王春媛 臨牀醫學學院教師

作爲一名實驗課教師,我深感全國兩會精神爲醫學教育指明瞭方向。兩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這要求我們以更高站位優化醫學實驗教學,培養兼具家國情懷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醫學人才。一是立足“生命至上”,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實驗課堂,通過臨牀案例模擬等環節,引導學生敬畏生命、精研醫術,築牢“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二是服務“健康中國”,深化校院企協同,聯合醫院、疾控中心開發公共衛生實踐課程,帶領學生參與基層醫療調研,在實踐中學以致用、服務社會。三是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實驗課堂,引導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人才。我將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爲培養“厚基礎、強實踐、重擔當”的醫學棟樑貢獻力量。

薛光輝 護理學院教師

我以全國兩會精神爲指引,將立德樹人貫穿醫學教育始終。在課堂內外,注重培養學生的醫德醫風,通過講述醫學先輩的感人故事等思政教育,激發學生的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培養有溫度、有擔當的醫學人才,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作爲一名大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侷限,注重培養學生的臨牀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查閱文獻、設計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爲未來成爲優秀的醫學人才奠定基礎。在課程設置上,應增加前沿醫學知識的比重,讓學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同時,教師積極到臨牀學習,接觸到更多的臨牀病例,提升實踐水平,把學生培養成適應時代需求的複合型醫學人才。

謝珊珊 藥學院教師

全國兩會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舉國關心、萬衆矚目。通過深入學習兩會精神,我深刻感受到黨和國家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爲一名高校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站在教育強國建設的新起點,我將以“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使命感,堅守“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將兩會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立足崗位錘鍊本領,積極應用DeepSeek等新技術,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逐步升級,努力培養“懂醫精藥,善研善成”的高素質藥學人才。

邊旭昭 康復醫學院教師

全國兩會聚焦"人民健康""科技創新"與"民生福祉",爲新時代康復醫學教育指明方向。作爲康復醫學院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一是在教學改革中踐行"健康中國"戰略。圍繞老齡化社會需求,優化課程體系,增設老年康復、社區康復模塊,推動"醫工結合"實踐教學,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二是在科研攻關中落實"創新驅動"。聚焦神經康復、智能輔具研發,聯合醫院、企業構建產學研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破解康復資源不均衡難題。三是在社會服務中彰顯使命擔當。組織師生深入基層開展殘疾預防宣教,參與"居家適老化改造"民生工程,以專業力量服務"銀髮經濟"發展。

李雙雙 醫學技術學院教師

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爲教育發展指明方向,身爲眼視光專業教師,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在《斜視與弱視臨牀技術》的教學工作中,我努力將兩會精神融入其中。理論授課時,我會引入兩會關於醫療教育創新的理念,積極藉助數字化資源,利用斜視與弱視模擬診療軟件,讓學生直觀理解複雜病症。實踐教學裡,根據兩會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倡導,增加臨牀實操課程比重,帶領學生深入眼視光中心,參與實際病例診斷與治療方案制定。我將始終以兩會精神爲指引,不斷探索創新,爲培養優秀的眼視光專業人才貢獻力量。

王超勳 中醫學院教師

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強調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作爲大學教師,我們應積極貫徹這些精神,將其融入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結合中醫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傳承優秀中華文化、中醫文化,在傳承中進行創新,在傳承中尋求突破,以培養適應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此外,要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教育融入中醫學專業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使命感。通過學習兩會精神,大學教師應努力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棟樑之材。

張靜 公共衛生學院教師

在全國兩會精神的引領下,教育改革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DeepSeek技術爲醫學營養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在臨牀營養的實訓課上,我們首次將DeepSeek引入課堂,進行膳食調查與分析,通過智能化平臺,學生實時採集和分析膳食數據,掌握營養評估的科學方法,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膳食結構與健康的關係,並設計個性化營養方案。DeepSeek與醫學營養職業教育深度融合這一創新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科技創新意識,爲培養高素質醫學營養人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醫學營養專業將繼續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職業教育改革,以實際行動響應兩會關於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號召,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管淑彩 公共教學部心理教研室教師

2025年全國兩會隆重召開,我深刻感受到舉國上下共襄盛會的奮進力量。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教育的戰略佈局:“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待遇。要緊緊圍繞國家需求和羣衆關切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爲廣大教師的專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爲一名高校教師,我將立足教育教學崗位,貫徹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學習和更新前沿領域知識,通過教學大賽提升育人能力,在教學中強化“課程思政”。同時,以“四有”好老師標準嚴格要求自我,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兼具文化底蘊和創新能力的合格接班人,爲教育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佩軒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政府工作報告系統回顧了過去一年工作,結合教育強國建設針對性地提出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作爲一名思政教師,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積極探索肩負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政課程多樣化教學,我將以“大思政課”建設爲統領,通過課程體系重構、教學方法創新、評價機制突破,着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仁心仁術的新時代醫學技能人才,讓醫學職業教育真正成爲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育人高地。

羅亞靖 圖書館教師

作爲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崗位的老師,我深刻感受到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對文化建設和全民閱讀的重視。兩會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升全民閱讀水平”,這爲我們指明瞭工作方向。在日常工作中,我將以兩會精神爲引領,創新閱讀推廣形式,打造特色品牌活動。策劃“兩會精神專題書展”,精選政策解讀、傳統文化等書籍,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國家發展大局。同時,結合數字化趨勢,利用圖書館微信公衆號、短視頻平臺等,推送優質閱讀資源,擴大閱讀覆蓋面。積極組織讀書沙龍、名家講座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力量,增強文化自信。

許彥華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師

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強調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作爲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一員。在網站羣運維中,我認爲在以用戶體驗爲核心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優化網站功能和架構,推動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比如引入AI技術實現智能問答和個性化推薦,提升師生使用體驗。在智慧校園運維中,我認爲應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致力於構建統一的數據平臺,實現教學、管理和服務的深度融合,打造更高效、便捷的智慧校園生態。未來,我將以兩會精神爲指引,以技術創新爲驅動,爲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

邵景華 24級臨牀8班

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爲國家發展擘畫藍圖。作爲學生會幹部,我備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兩會聚焦教育、科技、人才培養等,與學生會工作緊密相連。我將以身作則,學習上積極進取,深耕專業知識,用優異成績樹立榜樣,帶動校園好學之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校規,出勤準時、禮貌待人、愛護校園。以點滴行動詮釋兩會精神,讓兩會精神之光,照亮校園每個角落,爲學校與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鬍子怡 24級護理22班

全國兩會精神振奮人心,爲我們學生指明瞭方向。學習中,我們要以兩會強調的奮鬥精神爲動力,刻苦鑽研,不斷提升自己。生活裡,遵循兩會提倡的團結協作,與同學友好互助,共同進步。我們會關心時事,增強自身的使命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能力。把兩會精神化作實際行動,努力做到自律自強,爲實現夢想拼搏,立志成爲爲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有爲青年!

邊思巖 24級藥學5班

全國兩會勝利召開,猶如一場智慧與希望的盛宴,爲國家發展錨定方向,也爲我們大學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身爲新時代大學生,在科技創新的浪潮裡,我們應踊躍加入學校科研團隊,把知識轉化爲實際成果,攻克技術難關。面對教育改革的機遇,要積極參與學術活動,在思維碰撞中提升專業素養。而就業問題,關乎未來,我們要提前規劃,假期實習積累經驗,緊跟行業趨勢。時代的接力棒已交到我們手中,我們當深入學習兩會精神,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

劉世哲 24級中醫學3班

作爲一名中醫學專業學生,學習全國兩會精神讓我深感責任重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中醫藥非遺保護”“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等舉措,爲中醫藥發展指明瞭方向。在學習中,我將以傳承經典爲基礎,結合現代科技,探索創新路徑,提升專業素養。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如“中醫養生進鄉村”活動,將專業知識轉化爲服務基層的實際能力。我將以兩會精神爲指引,紮根專業領域,在傳承中創新,在實踐中服務,爲中醫藥振興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審覈: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