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改寫募資金額!00940橫空出世再掀ETF熱潮 盛況空前背後6關鍵一次看

過去一週,ETF市場成爲臺灣投資圈最熱門話題。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過去一週,ETF市場成爲臺灣投資圈最熱門話題。3月以來,國內多檔ETF接力募集,檔檔規模創新高,先是3月6日中信上游半導體(00941)成立,規模新臺幣175億元,打破原先羣益ESG投等債20+(00937B)所保持的153億元紀錄。

事隔2天,統一臺灣高息動能(00939)3月8日以531億元的巨量級規模成立,以超出2倍的規模大幅改寫歷史新高,被稱爲「臺灣資產管理界的新傳奇」。

但才過一個週末,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橫空出世,3月11日開始募集,首日就傳出募資金額打破00939紀錄,且由於進單爆量,多家代銷通路券商頻頻傳出系統當機或延遲,玉山證更索性宣佈暫停受理申購作業,建議投資人直接洽元大投信或其他代銷機構。市場推估,00940的成立金額將輕鬆飛躍千億元大關。

國內ETF市場盛況空前,中央社特別整理大家最好奇、最關心的6大關鍵問題,一探臺灣人爲何瘋狂搶進ETF。

ETF到底是什麼?

ETF的全名是「Exchange Traded Fund」,若直接中譯是「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臺灣稱爲「指數股票型基金」,這個指數投資概念來自有「指數基金之父」美譽,而且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推崇的鮑格(John Bogle),其最大特點是將「指數證券化」。

過去,投資人沒辦法直接投資指數,就像「臺灣加權股價指數」,如果要複製它的績效,只能照着指數比例去買股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門檻太高。ETF的發明,讓投資人可以用買賣股票的方式,直接買賣相當於指數成分的一籃子股票。

ETF與傳統共同基金有何不同?

ETF與共同基金都是由「一籃子股票」所組成,最大不同在於共同基金挑選的投資標的,是由基金經理團隊挑選;ETF的投資標的則是依照指數成分股挑選,因此又常被稱爲被動型ETF。

相較於傳統共同基金,ETF具有四大優點,包括交易方便,ETF的交易方式就像股票一樣,投資人可以很簡易地進行買賣。二是成本低廉,ETF的成本低於主動式管理基金,一般來說ETF不但管理費較低,經理人的投資週轉率較低,因此省掉許多內扣的成本。

第三則是分散投資,ETF是以追蹤指數表現爲目標,因此投資分配相對分散;第四是資訊透明,ETF持股依據指數,投資人可隨時上發行公司的網站觀看持股內容。

不過,目前金管會也正在評估,最快今年可能開放主動型ETF,未來ETF與共同基金的差異將進一步縮小。

哪些ETF最熱門?

ETF依照追蹤標的,可概分成股票ETF、債券ETF、商品ETF,像是追蹤油價的能源ETF,追蹤黃金白銀價格的貴金屬ETF,或是追蹤黃小玉價格的農產品ETF等。至於股票ETF,也可分爲單一國家指數、區域指數、產業指數,或特定主題的ETF。

以臺灣爲例,當前最火紅的ETF類型是打着「高股息」名號的ETF,像是這2年最熱門的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快速竄起的羣益臺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臺灣科技優息(00929),或是過去一週引爆話題的00939、00940等,清一色是高股息ETF。

投信業者表示,高股息ETF鎖定的對象,是投資較爲保守、不想承擔高度風險、不追求短期高獲利的投資人,主要着眼長期穩定可以領到股息,持續累積小小的被動收入。臺灣藏富於民,過去許多資金停泊在定存、儲蓄型保單,或是前幾年大家瘋存股,高股息ETF標榜固定領息,且現在年配、半年配、季配,甚至月月配,各種產品都有,對投資人而言,感覺隨時有現金入帳,高股息ETF成功打中這羣保守型投資人的心。

另外,美國聯準會(Fed)經過一連串升息後,目前債券殖利率來到高點、債券價格則掉落低點,加上聯準會已經表態接下來不會再升息,市場屏息以待聯準會何時開始降息。許多投資人看準接下來利率反轉是遲早的事,過去1年多來大舉搶進債券ETF市場,像是元大美債20年(00679B)、國泰20年美債(00687B)等,也都是近期相當熱門的ETF投資標的。

臺灣ETF市場到底有多夯?

臺灣第1檔ETF是元大臺灣50(0050),於2003年6月25日成立,去年剛歡慶臺灣ETF 20週年生日。事實上,當初0050成立,其實是爲了解決國安基金退場問題。

前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先前透露,2000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又遇上股市網路泡沫,臺股一路狂跌,國安基金護盤才讓臺股回穩,待國安基金準備功成身退,爲避免退場舉動影響股市,證期局與臺灣證交所參考香港的作法,引進推出ETF。

不過臺灣ETF市場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投資人並不買單,成交量不大,直到2006至2008年間,政府開始對法規鬆綁,例如放寬發行資格、簡化指數授權作業,臺股ETF的發行檔數纔開始增多,種類也開始愈來愈多元,最近10年,臺灣ETF市場開始慢慢起飛發展,尤其過去1年,由於迎上臺股大多頭,資金蜂涌而至,推升臺灣ETF市場一飛沖天。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3年12月底,臺灣ETF的檔數來到227檔,市場規模衝高到3兆8542億元,比起2022年底的2兆3365億元,等於在1年之內規模一下子跳增約1.5兆元。

如果對照10年前、也就是2013年底,當時臺灣ETF市場規模僅1397億元,等於在10年間,出現將近26.5倍的驚人成長,而且這個數字持續增長中,到今年初已正式突破4兆元大關,最新統計到2024年2月底,臺灣ETF市場規模達到4兆1755億元。

臺灣人爲什麼瘋ETF?

元大投信董事長暨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分析,臺灣民衆的儲蓄率向來相當高,藏富於民,超額儲蓄金額超過3兆元,過去許多資金都拿去投資境外基金,或是放在定存、投資型保單等,現在愈來愈多民衆開始認識ETF,把ETF當做重要投資工具,資金挪移過來。

透過ETF,讓更多人認同臺灣資本市場的價值,吸引資金回到臺灣,這也與臺股形成共伴效應,推動臺股上漲,形成良性循環。

另外,ETF流行的這10年,剛好迎上全球投資市場的大多頭,許多年輕的「股市小白」參與投資後收穫滿滿,更加大膽投入;還有退休的定存族,原本資金停泊在定存、投資型保單、金融股等防禦型金融商品,這幾年大量資金移轉到高股息ETF,迎上股市多頭,許多投資人股價、股息兩頭賺,口碑爆棚,吸引更多投資人和資金搶進。

投資ETF應注意哪些事?

劉宗聖提醒投資人「不能沒有ETF,但也不能只有ETF」,他呼籲投資人應該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包括境內境外的股票、債券、主動被動型的基金,不能偏廢,多元與均衡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也有投資專家提醒,目前臺股在2萬點附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在是相對高檔,呼籲投資人還是得居高思危,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妥善規劃個人財務決策,量力而爲。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也忍不住喊話,要投資人避免落入金融市場的「羊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