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念:“斯里蘭卡疏遠中國”論調不攻自破

來源:環球時報

近日,斯里蘭卡總統迪薩納亞克對中國展開正式國事訪問。這是自去年9月就任斯總統以來,迪薩納亞克首次訪華。訪問期間,迪薩納亞克與中方領導人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強協調合作,持續推動中斯關係發展。

而在一個月之前,當迪薩納亞克選定印度作爲任內首個出訪目的地國時,印度媒體曾炒作“斯里蘭卡疏遠中國”是印度外交的一大勝利,西方一些媒體也藉機助推。如今,隨着迪薩納亞克成功訪華,相關炒作不攻自破。

一直以來,印度對中斯關係格外“上心”。先是中國投資修建漢班託塔港時,印方炮製出“珍珠鏈戰略”一詞,將漢班託塔港污衊爲中國在海外秘密建設的軍港。隨後,印媒又率先拋出“債務陷阱”,將斯里蘭卡的債務危機歸咎於中國,並渲染“中國依仗斯主要債權國身份來實現地緣政治圖謀”。

去年12月迪薩納亞克訪印期間,印方又拿中國科考船停靠斯港口說事,並以印度安全利益爲由“敲打”斯里蘭卡。在此之前,斯曾迫於印度壓力頒佈禁令禁止外國科考船進入其領海。

隨着印方一些人帶節奏,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少數媒體也開始離間中斯關係。一時間,斯里蘭卡被這些聲音描述成“中國珍珠鏈戰略的橋頭堡”“中國債務陷阱的受害者”。中斯關係也在這一波又一波的炒作中經受嚴峻考驗。

然而,顛倒黑白終究會露餡。上述抹黑和渲染肯定掩蓋不了中國投資給斯里蘭卡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諸多紅利。正如迪薩納亞克所說:“‘全球南方’國家需要發展,離不開來自外部的投資和貸款,我們不能將這些幫助視作‘債務陷阱’。在我們看來,更重要的是給斯里蘭卡帶來發展。”

正是在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中斯經貿合作才結出累累碩果,並造福兩國百姓。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是斯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主要外資來源國和發展援助國。中國企業在斯投資興建一批高質量港口、公路、鐵路、醫院、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極大地提升了斯互聯互通水平,有力地帶動了當地就業。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被印美緊盯的漢班託塔港不僅沒有成爲其臆想中的“中國海外軍港”,反而在其唱衰聲中悄然崛起,港口吞吐量、郵輪靠泊和船舶加油艘次屢創新高。不僅如此,漢班託塔港還爲當地帶來1000餘個工作崗位,其中95%都是斯里蘭卡員工,而這中間又有75%的員工來自周邊較貧困地區。隨着漢班託塔港工業園區建設的有序推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將邁上新臺階,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曾幾何時,斯里蘭卡成了印美一些媒體筆下“債務陷阱”的反面典型。但現如今,“債務陷阱”的論調已在斯徹底失去市場。一方面,這些媒體所捏造的中國通過對斯發放貸款謀求政治利益的設想並未出現,反而是印美屢次施壓斯里蘭卡,干擾斯中關係發展;另一方面,中國不僅沒有對斯債務危機袖手旁觀,反而爲其金融紓困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對涉華債務重組給予關鍵幫助。中國的善意舉動既贏得斯里蘭卡的讚譽,更鞏固了中國是斯可靠朋友和夥伴的正面形象,從而使得“債務陷阱”謊言在斯社會不攻自破。

長期以來,一些人對中斯海洋合作心懷焦慮,並通過施壓方式阻擾雙方正常合作。但對於亟待進行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治理的斯里蘭卡而言,與中國進行海洋合作是不可或缺的。正因如此,此次迪薩納亞克訪華,中斯雙方同意簽署關於推進藍色夥伴關係與海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並願意定期舉行海洋事務雙邊磋商,努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實際上,迪薩納亞克上臺後不久就解除了禁止外國科考船進入其領海的禁令,釋放出斯新政府大力推動海洋合作的積極信號。由此可見,中斯海洋合作將在未來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總體而言,中斯關係由發展引領,擁有諸多共同利益,絕非印美一些輿論炒作和外交施壓所能阻攔。此外,當前正值中印關係轉暖之際,雙方可嘗試在斯開展包容性合作,實現“中印+”多方共贏。這也是斯里蘭卡所期待的。正如斯“一帶一路”組織聯合創始人瑪雅·瑪築仁所言,對斯里蘭卡發展的支持可以加強中印在“全球南方”國家中的分量。這對於中印兩國和整個“全球南方”都是雙贏。我們也真誠希望印方一些人能放下心中執念,與中國一道推動斯里蘭卡發展,共同構建和諧包容的印度洋命運共同體。(作者是華南理工大學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