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失蹤謎案:749局揭秘後的真相
1980年6月,一支科考隊在荒無人煙的羅布泊再次啓程,隊長彭加木帶領團隊深入這片神秘的土地。
然而,這次探險卻成了他最後的行蹤記錄。
就在所有人等待他帶回新的科學發現時,他卻在沙漠中神秘失蹤,消息震驚全國。
無數次搜尋行動無果,直到11月,一支來自北京的特別小組秘密抵達,他們的到來更加令人費解。
帶隊的是一位戴黑框眼鏡、舉止儒雅的鄧姓專家,隸屬於神秘的749局——一個專門負責處理超自然現象的特殊機構。
隨後,這支小組在羅布泊進行了一系列隱秘而細緻的勘察。
他們在庫木庫都克湖泊發現了什麼?
初次踏足羅布泊
1964年,彭加木與考察隊抵達羅布泊時,迎面撲來的是一股強烈的鹽鹼味,和連綿不絕的風沙。
眼前這片荒涼的鹽鹼地,以其特有的地質特徵和蒼涼美吸引着他們。
彭加木帶領團隊首先在一個標定的地點設立了臨時的工作站,這裡將作爲他們進行科學測量和樣本採集的基地。
隨後,他們開始使用地質鑽探設備在預定的幾個點上鑽取土壤和岩石樣本。
除了地質勘探,考察隊還攜帶了大型的地面滲透雷達,探測地下深處可能存在的水源或更復雜的地層結構。
在雷達屏幕上,不時出現的異常信號引起了團隊的注意。
隨着考察的深入,彭加木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些特殊的地質現象,如古老的河流沉積物和乾涸的湖泊痕跡,這些都爲理解羅布泊的地質和氣候歷史提供了線索。
他們仔細地繪製了詳盡的地質圖,將這些珍貴的信息整合進地質報告中。
在夜幕降臨時,考察隊圍坐在營地的篝火旁,討論着當日的發現和次日的計劃。
考察月末時,彭加木決定對一處特別的地區進行深入探測,那裡的地層顯示出異常複雜的地質構造。
當考察結束時,彭加木與他的團隊帶着大量的地質樣本和數據離開了羅布泊。
1979年的再次探險
在1979年的春末,彭加木率領的考察隊再次踏上前往羅布泊的路途。
這一次,他們的目標十分明確,即探尋這片廣袤無垠的鹽鹼地下可能蘊藏的礦產資源。
考察隊的裝備比十五年前更爲先進,包括便攜式地質雷達和地下聲波探測設備,這些都是爲了更準確地探測地下礦產。
在連續多日的努力和深入探測後,他們在羅布泊東南角的一個沉積層中發現了銅礦的蹤跡。
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團隊的高度興趣,因爲此前的地質資料並未顯示該區域有礦產資源。
除了銅礦,考察隊在另一處被風蝕地形遮蔽的地區還意外發現了含鋅和鉛的礦層,這一發現同樣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
隨着考察月的結束,彭加木和他的團隊收集了大量的礦產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證實了羅布泊地區的礦產潛力,還爲中國的礦業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
團隊在返回途中,經過了連續幾天的整理和分析,準備將所有的研究結果整合成報告,提交給國家相關部門。
1980年的神秘任務
1980年6月,彭加木第三次帶領考察隊進入羅布泊,這次考察顯得格外神秘。
考察隊全體成員從各地齊聚在出發地點,行前準備格外謹慎,不少人注意到,彭加木帶的儀器和設備較以往更多且種類繁雜,甚至連不少人不太熟悉的專業儀器也在清單中。
儘管考察的具體目標沒有明確公佈,但大家都知道,這次任務非同一般。
外界也流傳着各種猜測,有人說彭加木是去尋找傳說中的“羅布泊寶藏”,還有人猜測他是去驗證某個驚人的地質發現。
考察隊深入羅布泊腹地的過程中,團隊成員日夜不分地開展各類勘探活動。
白天,他們在鹽鹼地上佈置探測點,使用地質雷達探測地下結構;到了晚上,大家會聚在一起,整理白天的採集數據,測量分析岩層。
風沙肆虐的荒漠環境下,隊員們面臨高溫乾燥、缺水少食的艱苦條件,許多設備操作也因惡劣天氣多次中斷,但每個人都在彭加木的帶領下咬牙堅持。
隨着考察的推進,彭加木帶着核心成員悄悄在羅布泊某處設立了一個臨時觀測站,隊員們注意到,彭加木在這個區域的活動尤其頻繁。
他們在該區域深入地下勘測,甚至取樣到了稀有礦物的痕跡,但彭加木似乎仍在尋找某些更特殊的東西。
6月17日清晨,考察隊在一個據點集合,但彭加木未如約出現。
隊員們四處尋找,只在他的住地找到一張匆匆寫下的紙條,紙條上僅寫了一句簡短的交代:“我去前方尋找水源,稍後返回。”
大家按照紙條的指示,開始在周邊進行搜索,然而找了整整一天,依然沒有發現彭加木的蹤影。
消息迅速傳回國內,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國家相關部門立即啓動了大規模的搜救行動,動用軍方資源,出動了大量人員和物資,甚至派遣了偵察飛機和直升機進行地毯式搜查。
沙漠上留下的腳印和痕跡很快被風沙掩埋,搜救行動變得極爲艱難,羅布泊的廣袤無垠讓每一步的探索都彷彿無從下手。
隨着時間推移,搜救工作逐漸陷入僵局,社會上關於彭加木失蹤的謠言開始四起。
西方媒體藉此大肆渲染,聲稱彭加木是被某國情報機構策反後策劃的“失蹤事件”。
他們拋出毫無根據的言論,稱這不過是一場國際陰謀,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甚至暗指彭加木已叛逃至某西方國家。
神秘專家的到來與墓葬穴的發現
11月9日的清晨,科考隊副隊長汪文先按計劃準備當天的勘探工作,忽然接到通知,一行調查組人員從北京趕來。
他走出營地,迎面走來的是一位五十歲上下的專家,瘦高的身材,戴着黑框眼鏡,一臉和氣地與每個人打招呼。
他姓鄧,言談舉止中透出一種學者的從容和謹慎。
汪文先在短暫的寒暄後領着鄧專家一行到營地安頓,隨後才聽說這位鄧專家來自神秘的749局。
接下來的幾天,鄧專家與他的助手默不作聲地在營地內外來回觀察,仔細檢查科考隊的設備和資料。
他們不多問,也不多說,只是對勘探現場的佈置和營地周圍地形進行一些細緻的勘查。
科考隊的成員們對這幾位突然到來的調查者頗感好奇,但由於鄧專家沒有透露具體任務,大家只能繼續正常工作。
第三天,團隊中的老呂在探索過程中偶然發現了一處地表略微凹陷的地方,細看之下發現似乎是個人工掩埋的遺蹟。
他立即報告了鄧專家,幾個人帶上防護裝備來到現場。老呂一邊指揮助手清理周圍沙土,一邊進一步探查。
隨着開挖的深入,顯露出一個墓葬穴的入口。
不久後,他們從墓穴中擡出幾具乾屍,這些乾屍姿勢僵硬,呈現出一種角弓反張的狀態。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幾具乾屍身上穿着的都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蘇式軍服。
乾屍的發現讓在場的人都一時無言,乾屍的身份和來歷成了謎題。
鄧專家在現場仔細觀察着乾屍的狀態,點點頭,低聲說道:“這幾人應該是沒有成功變異,危險性不大。”
那天晚上,鄧專家召集全體科考隊成員開會。
他清了清嗓子,開門見山地告訴衆人,他們此次可能面對的是一種極不尋常的生物,而這種生物既不是普通的動物,也不是植物。
他解釋得簡明扼要,然而語氣中透出一種令人不安的嚴肅。
他沒有進一步透露生物的具體情況,只是反覆強調了一點:所有人都必須提高警惕,保持安全距離,做好自我防護。
面對鄧專家的提醒,會議室內一片沉默,許多成員不由得面面相覷,完全沒想到此次任務會牽涉到未知的生命體。
神秘的湖泊與詭異的生物
13號中午,考察隊抵達了羅布泊腹地的庫木庫都克中心地帶。
衆人小心翼翼地穿過荒蕪的土地,逐步靠近傳聞中的湖泊區域。
眼前這個湖泊不大,水面不過幾畝,但湖水呈現出深沉的墨黑色,彷彿透着一股不可捉摸的神秘感。
大家站在湖邊,空氣中卻瀰漫着一股新鮮的青草香氣,察覺到氣味的不對勁後,隊員們迅速反應過來,不等鄧專家發話,便紛紛戴上了隨身攜帶的防毒面具。
剛剛完成防護措施,老汪眼尖地發現湖岸邊的沙土似乎在不斷微微地翻動着。
仔細一看,那些蠕動的沙土中浮現出無數細小的黑點,彷彿成千上萬的微小生物正在從地下鑽出,密密麻麻地擠滿了湖岸周圍,此情此景讓在場的人頓感不安。
這些黑點越冒越多,逐漸向湖泊四周擴散,湖邊的沙土彷彿在一瞬間變得生動而詭異。
鄧專家默默觀察着湖邊的情況,表情凝重,不時皺起眉頭。
他示意團隊成員暫時後撤,自己則與助手們一同靠近湖泊,對湖邊的黑點和周圍的環境進行記錄和拍攝。
鄧專家手持一份筆記本,不停地在上面寫寫畫畫,還時不時對助手低聲交代着什麼。
在回程途中,鄧專家一路上忍不住輕聲嘆息,口中喃喃自語着:“沒想到會有這麼多這種東西,那點生物製劑根本沒有效果。”
鄧專家似乎在和助手覆盤,接着說道:“彭加木留下的材料中並沒有提及這些東西具體如何繁殖……難道真的是某種植物形態的高等生物?”
助手們認真傾聽,頻頻點頭,鄧專家沉思片刻後又嘆了一口氣:“彭加木也太執着了……看來我們必須上報,或許只有非常手段才能解決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相關部門根據鄧專家的報告,對羅布泊區域的特殊現象展開了更深入的調查,並最終決定採取極端的手段來處理這些未知的生物威脅。
1981年1月5日到5月3日,羅布泊庫木庫都克湖泊區域實施了兩次核爆試驗。試驗地點恰是鄧專家和考察隊所勘察的湖泊區域。
參考資料:
[1]陳佑鬆,雷維模.尋覓——獻給彭加木同志[J].當代音樂,2019(12):16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