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預測:2028年中國本土電池產能將達8.6TWh

12月4日,在彭博新能源財經(下稱“BNEF”)年度上海峰會上,BNEF電池技術及供應鏈分析師史家琰表示,2023年,中國本土的電池製造產能已經超過了2TWh,而當年全球的電池需求是0.9TWh,這意味着中國電池產能已經有了供給全球的能力。如果按照目前的投產速度,到2028年,中國本土電池產能將達到8.6TWh。

史家琰同時表示,歐洲和北美的鋰離子電池本土化製造遇到了很多困難,目前總計有759GWh的產能已經明確要被取消、延期或者減小規模,其中歐洲地區超過了600GWh。基於此,中國電池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改變,但全球各大市場對於非中國製造需求仍然存在,中國本土這麼大的電池產能也會給這些製造商帶來一定的問題和挑戰。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曾在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2030年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預計爲4.8TWh,儲能市場需求預計超過1TWh。這兩者對電池的總需求預計超5.8TWh。而屆時僅中國本土製造能力就將超出全球電池市場需求,2023年的產能利用率也僅有41.8%,而該數值在2022年爲51.6%。

數據顯示,儲能電芯的價格從2023年初的0.9元/Wh~1.0元/Wh下降到現在的0.3元/Wh~0.4元/Wh。近日高盛發佈的報告預測,到今年年底,全球電池均價預計將降至111美元/kWh,到2026年將進一步降至80美元/kWh。

BNEF稱,電池製造成本的下降速度沒有趕上電池電芯價格下跌的速度,這也意味着中國本土的電池電芯利潤率在持續走低,中國電池製造商就有了更大的動力去尋找高利潤的海外市場。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主要市場都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實現電池的本土化供應,比如美國出臺了《通脹削減法案》,歐盟則有《新電池法》《淨零工業法案》等。

不過,歐美保護電池本土化製造並沒有過多影響中國電池的出口,美國仍然高度依賴來自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史家琰表示,從數據上看,過去幾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價值並沒有減少,反而還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