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攜手藍箭航天 探索科技文化新潮流
本報記者 黎竹 劉旺 北京報道
近日,泡泡瑪特首次嘗試和藍箭航天跨界聯名。2023年12月9日7時39分,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鴻鵠衛星、天儀33衛星及鴻鵠二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朱雀二號運載火箭第三次飛行。
據瞭解,朱雀二號箭體首次塗裝了泡泡瑪特旗下人氣IP SKULLPANDA“庭前墨梅”系列中的形象剪影,這是泡泡瑪特首次和藍箭航天跨界聯名,後續雙方還將共同開展航天文化衍生品合作,推出更多具備宇航文化含義的文化創意產品,進一步傳播航天文化。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種跨界融合實際上是在增強品牌優勢和品牌影響力,進而實現多方共贏的升級。他指出,近年來,中國的民營航天事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所以社會各界都在尋找多樣化方式,希望能夠有效地讓大衆尤其是青少年羣體理解和喜愛中國的航天成就、文化和相關知識。
跨界合作
當下,大衆對浩瀚宇宙越來越好奇,不少科技企業展開了進一步探索,而潮玩IP也正在不斷向這一領域延伸。
據瞭解,泡泡瑪特和藍箭航天系列聯名合作主題爲“宇宙暗香(Enchantment in Space)”,其中宇宙代表藍箭航天,暗香代表庭前墨梅,展示出人類與宇宙的奇妙連接。
除火箭塗裝合作外,雙方還將共同推出兩款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飛行試驗任務紀念版徽章,徽章主體爲“庭前墨梅”系列中的“觀·沈醉”“風·襲息”與朱雀二號的互動場景。
專家指出,此次聯名將諸多傳統文化元素和科技載體相結合,既表達了中式美學韻味,又展示出我國航天科技的硬核實力,向外界傳播了“中國創造”強國的形象。
關於此次潮玩與航天領域的跨界合作,江瀚認爲,這種跨界融合能夠推動多方共贏的升級。潮玩作爲一個新興行業,逐步在贏得年輕羣體的喜愛,以泡泡瑪特爲例,其在國內的註冊會員總數已超過3000萬人。此外,潮玩具有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航天事業相結合,實現宇宙級別的“中國式浪漫”。這種結合方式可能爲傳播航天知識、提高青少年的航天興趣提供新的可能性。
泡泡瑪特方面表示,未來還將推出相關文化創意產品,讓航天魅力流行起來,讓宇航文化離大衆更近一步。
航天文化新潮流
近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大衆對航天知識、航天文化的瞭解需要和個性化需求在不斷上升,航天文化也進一步繁榮。
“朱雀”再次騰飛,承載着無數中國航天人的夢想和追求,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國航天的實力和風采。據悉,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採用液氧甲烷推進劑,爲兩級構型,箭體直徑3.35米,全箭高度49.5米,起飛重量220噸,起飛推力268噸。此次試驗結果標誌着朱雀二號成爲國內首款連續發射成功的民營液體火箭,標誌着藍箭航天率先邁入規模化液體火箭商業發射的新階段。
泡泡瑪特方面表示,通過將航天文化品牌和潮玩IP相融合,能夠打造出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未來泡泡瑪特將持續探索潮流IP和航天領域的跨界合作,以潮流化的創新形式助力傳播航天文化。
近年來通過“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世界空間周”“全國科技活動周”“天宮課堂”等平臺,航天知識進一步得到普及。專家指出,在航天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也得到進一步激發,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提高亦有利於推動科技強國的建設。
2022年窮遊網的調查數據顯示,83.4%的旅行者關注人類太空探索的最新進展,94.4%的受訪旅行者對航天旅遊感興趣。
根據觀察,航天事業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比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開始面向市場,從航天科普研學出發,設計了一系列文創產品;還有多個品牌與中國航天IP聯名,讓“大國重器”有了頗具趣味的新型表達,拉近了與大衆的距離。
北京理工大學的大二學生小宋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有探索航天科學的熱情,經常會買一些航天紀念品,包括載人航天器、運載火箭、導彈武器的模型,價格從上千元到幾十元不等。
航天產業多元化
隨着“航天熱”的不斷升溫,相關產業也在加速發展。
紅極一時的“冰墩墩”“蓉寶”等IP,也均有航天員形象款。泡泡瑪特此前也曾發佈多款航天主題潮玩產品,比如SPACE MOLLY月岩、MOLLY中國航天聯名款可動人偶星塵、SPACE MOLLY天闕等。
從文創領域方面來看,突破了以往的紀念品範疇,產品形式更加多樣化,還出現了很多跨界合作形式。例如以航天主題IP的形式與大衆生活類消費品和科技產品進行跨界開發,服裝、飲料、日化等消費品品牌與航天內容輸出單位進行合作,通過合法的授權鏈條聯名、共同開發新品。
業內人士李睿認爲,將航天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推動航天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助於打造航天文化傳播的新載體、新形式和新平臺,有助於拓展航天服務領域的創新業態,有助於完善航天產業的經濟結構,促進中國航天事業硬實力和軟實力協調發展。
在江瀚看來,航天的許多成就並未被大衆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所充分了解。因此,社會各界都在尋找多元化的方式,希望能夠有效地讓年輕羣體理解和喜愛中國的航天文化、知識和精神。
記者瞭解到,截至2021年,共在全國27個省區發展了85所全國航天特色學校,部分學校從航天領域STEM綜合課程、PBL項目式學習和航天類STEM賽事等方面推進航天特色課程建設,基於跨學科的航天課程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等多個學科。此外,還有航天科普劇、航天科技節、航天創客實驗室等形式,爲青少年提供參與國家航天科研的機會。
(編輯:於海霞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