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資金留臺灣投資ESG 王儷玲建議:成立國家級影響力基金

王儷玲表示,2025年全球ESG資產將佔超過三分之一全球總投資管理資產,包括大型退休基金、主權基金與保險公司擁抱ESG成爲趨勢,並支持淨零碳排,綠色金融以科技力、數據力及創新力,可望協助企業建立淨零減碳生態系,並期待臺灣儘快建立新法規。

王儷玲呼籲,政府可設立國家級影響力基金,例如瑞典等國用政府國家基金方式,針對ESG包括婦女、貧窮、教育等議題,用國家力量成立基金;現階段國家基金主要是協助新創,後續希望透過影響力基金,解決整體國家問題,「我們會在政策白皮書呼籲」。

她也說,我國政府基金是用委外方式投資ESG,例如投資股票或國外市場,但整體來看並沒有改變臺灣,資金應該回到臺灣,讓保險公司、退休基金來投資,但這部分牽涉到法規問題,目前國內沒有相關投資法規,這部分要有解套,預計年底前公佈可行的建議方案。

王儷玲提到,ESG商品創新也引導資金投入永續投資,2021年全球永續貸款金額達7,170億美元,年增幅逾300%;而ESG與綠色債券指數績效也已打敗傳統指數,ESG不論股債表現都優於傳統股債市,舉例而言,挪威主權基金自2010年開始實施轉境相關投資以來,年化報酬率達10.4%,自2021年來環境相關股權投資的報酬率爲21.6%。

在碳交易市場方面,王儷玲指出,臺灣既然要走碳交易,在當前全球碳交易市場持續成長下,市場勢必要透過金融商品來協助正向轉型,以過去5~8年來看,全球碳交易持續發展,但全球僅21.7%的全球碳排放真正進入碳交易市場,未來碳交易所重點是要能產生動機、誘因,碳交易所成立,是改變國家減碳系統的開始。

王儷玲認爲,除環保署,包括金管會等單位也要做好角色,希望透過成立學院,協助臺灣市場機制做到健全,持續國際接軌有很多必須努力的核心,接軌國際才能跟國外合法交易,而金融機構纔有力道做這些事情。

王儷玲也舉出兩大案例,首先是永豐餘攜手中信、臺新、兆豐3家銀行,建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提升供應鏈運籌效率,並落實ESG永續價值鏈。其次是VISA結合雲端費用管理品牌COMMEET,協助企業減碳與scope 3碳盤查,透過發行銀行企業卡,一次做好帳務管理及碳盤查,用金融機構力量,協助所有投資人。

永續金融與影響力投資學院執行長謝明華指出,學院是線上虛擬的,符合未來元宇宙發展的趨勢,這也是學院與資策會合作,帶入數位科技的好處,未來也是視市場需求,開出相對應的課程。他也呼籲,由於現在是以民間的力量來發起,如果政府願意加入,力量一定會更大,對整個產業的發展也是正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