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昱同《敘事曲-英雌回憶錄》巡演

鋼琴家潘昱同,現任教於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潘昱同提供)

古人蘇軾〈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乃聽人彈琴後有感而作,並自認此詩爲「偈」,自有佛心隱喻深意。現代詩人余光中的〈迴旋曲〉:「琴聲疏疏,注不盈清冷的下午…」書寫即興,寫出理想的追尋、失落與啓悟。

旅奧鋼琴家潘昱同獨奏會《敘事曲-英雌回憶錄》,於9/5臺北國家兩廳院演奏廳、9/9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9/14高雄衛武營表演廳三場巡演,以琴音敘事對映着不同於前人的詩情。「敘事曲」,是浪漫時期興起的一種介於「絕對音樂」與「標題音樂」之間的創作模式。「敘事曲」不像「奏鳴曲」有約定成俗的創作格式,結構沒有拘束;但「敘事曲」卻也不一定指涉特定一段故事。自幼對於「說書」的表演型態很是神往的潘昱同,這次試着蒐羅不同作曲家所寫的「敘事曲」,企圖設計出一場能用音樂「說書」的演奏會。

那又爲什麼說的「書」叫做「英雌回憶錄」呢?近年性平權運動方興未艾,學界、樂界也開始考察長期被遺忘的女性音樂家們,重新梳理她們在音樂史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此,這場音樂會便以女性作曲家的「敘事曲」爲引,「說」女性爲主角的故事-李斯特改編的歌劇幻想曲《森塔敘事曲》、《諾瑪回憶錄》以及他的原創曲《第二號敘事曲》,三首曲目都不約而同描述女性爲愛奉獻的故事。此外,也將演奏布拉姆斯以及塔爾貝格兩位李斯特的「競爭對手」的作品;當然布拉姆斯與克拉拉、舒曼之間的情愫,也是流傳百年仍被談論不休的軼事。藉着這場音樂會,重現十九世紀藝界火花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