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寄望德國選民 回應川普新世界秩序
美國副總統範斯、馬斯克等川普政府官員公開支持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一些歐洲人則寄望德國的選舉能阻止極右勢力。圖爲民衆20日在柏林扮演美、俄領袖與另類選擇黨黨魁魏爾德肩並肩以示警。(美聯社)
去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僅一天,德國聯合政府便解散了,本應在今年9月的德國大選提早於2月23日進行,德國領導人們很快就意識到這場大選與川普總統息息相關,現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最大在野黨基民黨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等候選人都警告德美關係將變得緊張甚至斷絕,同時誓言填補歐洲和全球領導層的真空。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上任短短几周就將烏克蘭和歐洲各國排除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和談之外,並擁抱俄羅斯的擴張主義政權,還威脅要撤走幾十年來保護德國的美國駐軍。德國人如何投票形同歐洲如何迴應川普的新世界秩序,其影響也將遠遠超出歐洲國界。
目前民調領先的梅爾茨21日集會上稱「這不只是川普領導的又一次政權輪替而已,而是徹底重繪世界地圖。」梅爾茨過去一週公開質疑美國是否仍會長期維持民主,或陷入完全的獨裁統治,也質疑北約是否會繼續存在。總理蕭茲則表示,德國和歐洲必須準備好在沒有川普(作爲盟友)的情況下獨自行動,同日集會上表示德國也必須有能力採取行動,即共同解決德國和歐洲的問題,「歐洲經濟區有4億5000萬人,比美國更大更強,我們能管好自己的事」。
目前還沒有一位歐洲國家元首出面帶領歐洲反對川普的外交政策或經濟計劃,包括可能針對歐洲企業的關稅威脅。原本可能當領頭羊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都因國內支持率較低而受影響。
德國實力減弱更顯得此次大選之重要性,其出口導向工業模式已經崩潰,經濟在近五年來幾乎原地踏步,甚至幾個關鍵經濟指標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政治則陷入移民、監管、政府支出、繁文縟節等議題。另一挑戰是,美國副總統範斯、馬斯克等川普政府官員還支持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該黨很可能在大選中位居第二,預計將加劇德國政壇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