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陸生吃飯見菜單「以爲義大利麪」餐點上桌誤會大了
一名大陸女交換生日前與朋友去吃飯,見菜單上寫「意麪」,以爲是義大利麪。(示意圖,達志提供)
臺灣與大陸用語有許多不同的地方,經常容易搞混,一名大陸女交換生日前在臺灣與朋友吃飯,見菜單上寫「意麪」,以爲是義大利麪就點了,結果端上桌卻像泡麪,跟想像中不一樣,味道卻意外地好吃。
這名女陸生日前在小紅書發文,在臺灣與朋友去小吃店吃飯,看見菜單上寫着「意麪」,以爲是吃西餐,因爲義大利麪在大陸會簡稱意麪,最後餐點做好送上桌,才發現她誤會了,意外變成品嚐臺灣美食,誇讚超好吃,麪條比較像泡麪,拌上醬汁和鴨肉一起吃很美味。
一名大陸女交換生在小吃店點意麪,以爲自己是點義大利麪,結果完全不一樣。示意圖爲臺南鹽水意麪。(資料照)
文章PO出後,臺灣網友們表示,「臺灣都寫義面、義大利麪或pasta,不會寫意麪」、「超級不一樣,臺灣通常不會把義大利麪簡稱爲意麪!意麪就是意麪,最有名的是臺南鹽水意麪,同樣的調料也能換成米粉、陽春麪、細面」。連大陸網友也留言,「我第一次點的時候也以爲是義大利麪,上來後發現比義大利麪好吃」、「這很像是廣東伊麪」、「每次和朋友口頭上說『意麪』,總是會誤會」。
關於意麪的由來有3種說法,臺南鹽水區公所介紹,是因爲擀麪時會發出「噫」的聲音,所以稱爲意麪;根據「國家圖書館學術知識服務網」,意麪的另一個由來是清代書法家伊秉綬的府裡研發出來,伊府麪簡稱伊麪,臺灣則叫「意麪」,是訛音之故。而維基百科解釋,意麪有一說是明朝鄭成功時期福州籍伙房兵引入,多稱爲鹽水意麪、福州意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