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車用電池帶來經濟及地緣政治優勢 目前唯一贏家是中國

全球要進入或擴大車用電池行業,都必須尋求與中國製造商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圖/Shutterstock)

經濟專家認爲,電動車用電池製造能力將帶來數十年經濟與地緣政治優勢,在這項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競爭中,中國是到目前爲止唯一的贏家。在車用電池的礦物來源、工程師培訓與製造設備上,世界上其他國家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趕上中國。

《紐約時報》報導說,儘管西方國家投了數十億美元,但中國仍在車用電池產業鏈各方面遙遙領先。據諮詢集團基準礦業情報公司估計,即使到2030年時,中國的電池產量也將是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2倍多。其他國家要趕上中國,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具決定性意義的競爭之一,中國將因此享有幾十年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優勢。

報導指出,電動汽車使用的稀有礦物大約是燃油汽車的6倍,雖然中國的相關礦藏很少,但在全球5大洲收購了大量的礦業公司,目前中國已控制全球41%的鈷礦開採和半數以上的鋰礦開採。鎳礦雖然藏量豐富,諮詢公司CRU集團也預測,中國對印尼的投資將使它在2027年成爲全球鎳原料的最大控制國。

西方國家雖然也努力追趕,但受制於勞工與環保問題,進展極爲緩慢。此外,提煉電池需要的金屬原料需要大量能源,對環境造成污染,有毒廢料處理成本很高,美國幾乎沒有處理的能力,建廠與培訓工人、調試設備都需要2~5年時間。

報導表示,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電池生產國,主要因爲它可以高效、低成本的生產電池需要的材料。車用電池最早使用的是三元鋰(鎳鈷錳或鎳鈷鋁鹽與鋰的化合物),中國則開發出價格較低的磷酸鐵鋰,目前全球的磷酸鐵鋰幾乎都在中國生產。除此之外,電池陽極與隔膜等組件也大部份都由中國生產。現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電池製造商已擊敗日本和韓國的競爭對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電池製造廠家。在這個成本巨大、利潤微薄的行業,中國企業具有先發優勢,以及多年來在國家資金支持下獲得的經驗。

據華盛頓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數據顯示,中國將1300億美元的錢花在鼓勵研究、政府合同和消費者補貼上。中國的電動汽車購買者享有退稅、更便宜的車輛登記、優先停車位等福利,以及覆蓋範圍廣的充電網路。中國的投資已使國內廠家在生產、設備,以及產品設計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專家們表示,任何其他國家在電池供應鏈中實現獨立自主已幾乎不可能,世界各地的公司爲進入該行業或擴大既有能力都必須尋求與中國製造商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顧問史考特.甘迺迪說,「如果不與中國進行某種形式的合作,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