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敗魔法的只有魔法,能超越長城汽車的只有長城汽車

寫於前面

必須承認,長城汽車是中國品牌裡爲數不多自帶KOL光環的品牌,無論是掌門人魏建軍還是長城汽車本身,都天生自帶的流量。在這方面,作爲後來者的馬斯克跟特斯拉不只有些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事實上,在流量之外,長城汽車的“家底”也常常被外界反覆提及。這其中,技術是繞不開的重要一題。延伸來看,用技術上的成就來解答長城三十餘載造車生涯的輝煌戰績,似乎是再合適不過了。

普華永道發佈的《2015年全球創新1000強》報告顯示,2015年進入全球創新1000強的中國車企有14家,其中進入Top 50榜單的僅有3家,這其中就包括長城汽車。爲什麼以2015年爲切入點?因爲那一年可以看作是國產品牌向上突圍的元年。在此之前,國內車市總甩不開“大而不強”的標籤,畢竟那是一個用市場換技術的時代。

轉到數據層面,2015年長城的研發投入爲27.6億元,而到了2021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90.7億元,佔長城營業收入的6.65%。這是個什麼概念?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的整體研發投入均值爲65.84億元,佔行業整體收入的3.59%。橫向來對比,長城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遠遠超過了大盤,這已經足夠爲品牌帶來強力的技術支撐。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長城汽車的“技術宅”精神帶來的結果反饋並非只在2021年出現,如果你回到曾經的買辦主義時代,會發現長城在技術領域早已遍地開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研的4B15和4C20發動機,以及 7速溼式DCT變速箱。它們都給長城帶來了足夠多的榮譽,包括“中國心十佳”、“世界十佳變速箱”等,這也爲後來長城打造4N20和9DCT奠定了基礎。

重點是,在同期的國產陣營裡,長城汽車是少有的在發動機和變速箱兩個領域都有建樹的品牌。譬如,作爲國內首套完全自研的高階動力總成,長城汽車3.0T+9AT由長城汽車6Z30發動機與國內V6首款9速液力自動變速器組成,具有強悍、高效、可靠三大特點,以高能低耗的強大優勢解決了大排量和低排放間的矛盾。可以說,長城汽車憑藉這套動力組合打破了合資技術壁壘,以諸多先進創新技術,實現性能全面跨越,不僅是中國品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東西,也代表了自主自研動力總成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而重點中的重點是,長城汽車已經不甘於“獨善其身”。作爲長城旗下的子公司暨一家零部件企業,“蜂巢易創”已經透露了長城汽車打造強悍體系力的意圖。換句話來說,長城汽車想要轉型爲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從源頭來改變國內汽車市場的技術生態。

那麼長城汽車到底爲什麼那麼拼?大概率和掌門人魏建軍的技術出身有關。長城汽車的第一項品牌專利在1999年4月7日落地,發明人正是董事長魏建軍。而在此前《致長城汽車夥伴們的一封信》中,掌門人魏建軍就曾發出“長城汽車要想成功,別無他選”的聲音。

在靈魂人物的帶領下,長城汽車多年來的理念一直堅持不變:精準投入,追求行業領先。如今,長城汽車的專利數量已經突破一萬項,成爲國產陣營裡的排頭兵。

當然,在那個中國汽車發展的“黃金十年”裡,長城汽車還爲品牌發展埋下了多個伏筆,這其中就包括了對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嚴格意義上,真正算起來長城汽車在智能技術領域的轉型該從2009年算起。不過首次讓外界見識到努力成果的時間,還要等到長城汽車首次對外展示了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2015年。

從那之後,長城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開始頻繁交作業:2017年,發佈“i-Pilot智慧領航”自動駕駛系統;2018年,與中國移動、華爲聯合開發的5G自動遠程駕駛技術通過測試;2019年,公開展示全自動代客泊車、L4級別城市自動駕駛、5G遠程無人駕駛等黑科技。也正是在這期間,長城汽車進一步坐實了技術佈局“全領域覆蓋”和“前瞻性”的特點。而故事的新篇章,也已經同步來到了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這邊。

此前《新能源發展路線圖2.0》裡提到,2035年國內混動車型的佔比要達到50%。這塊巨大的“蛋糕”,迎面撞到了長城汽車的槍口上,子彈正是檸檬混動平臺。需要強調的是,長城汽車對新能源的佈局由來已久,但卻沒有急於將產品導入市場,搶佔政策補貼紅利。不過,眼下長城汽車新能源車型的市場的銷量和口碑已經足以爲其正名。

當然了,對長城汽車來說眼下正處在品牌發展的“第三條路線”裡,在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框架下,包括有智能安全系統、電池、電子電氣架構以及智能網聯等,可以肯定的是長城汽車已經做好了抓住新一輪變革機遇的準備,在技術和核心供應鏈全面佈局所帶來的巨大驅動力,足夠讓長城汽車任性一把。

如今的長城汽車,圍繞電動化和智能化不斷強化技術創新,且已經具備了領先的實力。譬如,在電動化技術方面,大禹電池技術、無鈷電池技術,以及氫能技術等戰略儲備技術,在業內可以說無人比肩;在智能化技術方面,長城汽車的智能座艙、線控底盤等前瞻性技術在業內更是鳳毛麟角。不誇張的說,未來10年汽車發展技術,長城汽車統統掌握在手。

正是源於在技術領域的佈局,長城汽車才能在乘用車、商用車、傳統零部件、氫能、動力電池、半導體等多個領域表現出強大的體系力構建能力。未來的長城,在人才方面,不僅有靈魂人物魏建軍的引領,更有年輕、有衝勁、朝氣蓬勃的人才團隊。而在財務方面,充沛的現金流無疑可以更好的保障財務靈活性。至於在組織架構方面,長城汽車則打造了強後臺、大中臺、小前臺3.0組織架構,極具高成長性。

江湖車評:

正值當年的長城汽車,用“燃油+混動+電動+氫能源+咖啡智能”這五條技術縱線,完成了在技術領域的中期佈局。新能源時代下,長城汽車的拳頭產品越來越多,行業話語權越來越重,加速向上突圍的願景也越來越變得可能。但未來的長城汽車也許並不單隻有這一面,正如我們前文所言,長城汽車已經在逐漸跳出汽車製造商的思維模式,下一步品牌的版圖也許會擴大到另一個層級。屆時的長城汽車,甚至中國汽車產業都將是另外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