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正在攻克一項世界難題 | 地球知識局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衆號:地球知識局

減碳,到底有多難?

文字:林間草木聲

製圖:果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果

鉛筆芯、石油、天然氣、塑料袋,這些我們身邊的常見事物,本質都是——碳,一種再尋常不過的元素。人類在地球上發展壯大的過程,本質上是對碳元素的不斷大規模加工與重塑。

我們在使用化石能源締造萬家燈火的同時,也將大地中積攢多年的碳釋放到大氣中。如今,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已成共識。從不斷創紀錄的高溫到各種氣候異常,肉眼可見的危機感,讓減排和“零碳”成爲了各行各業的標配。

不想讓地球越來越“紅”

就得努力推動節能降碳▼

所謂“零碳”,並不是不產生碳,而是通過設計某種方案來抵減和減少碳排放,甚至達到相對零排。但零碳怎麼做,就是門學問了。

比如,到底排了多少碳,就是個需要好好盤點的問題。

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依靠化石能源享受着高水準的生活質量,也隨之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提及碳排放,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能源的直接燃燒,也可能會想到發電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這些都是主要的碳源。

工廠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氣,是典型的碳排放

(圖:圖蟲創意)▼

不過,任何現代產業都需要一整套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絕大多數的生產活動,都需要依賴其他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整條產業鏈都會產生碳排放。

比如在餐廳吃烤肉,除了木炭燃燒會直接產生二氧化碳外,冷飲製冰和燈光照明的耗電、肉蛋奶運輸中的冷藏、養牲畜時的飼餵和餐飲廢棄物的處理都會產生相應的碳排放。如果只看炭火燃燒的碳排放量,顯然不夠全面。

端上桌之前

碳排放已經產生很久了▼

目前,碳領域將排放劃分爲範圍一、範圍二、範圍三三個類別。分別代表生產活動直接產生的碳排放、生產過程中消耗能源(如電力)的碳排放、整個產業鏈條上從交通運輸到廢棄物處理種種相關事項的碳排放。這樣的規則,正是爲了全面衡量各種活動的碳排放量。

碳計量三級分類法

是最通用的溫室氣體排放覈算方法▼

把三個範圍的碳排放都算進來之後,許多行業的排放情況都和我們的直覺大相徑庭:鋼鐵、石化這樣的傳統重工業,總排放量未必有那麼高;而一些田園牧歌歲月靜好的行業,實際上卻是碳排放大戶。

比如,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乳製品行業,就是碳中和時代的一塊“硬骨頭”。

牛牛也排碳?

(圖:圖蟲創意)▼

田園牧歌,或許是許多人夢想中的生活。但在碳時代,這卻是個燙手的山芋。

牛羊等反芻類動物通常有多個胃,其中飽含大量幫助消化的微生物羣。在第一個胃——瘤胃中,吃下的草料會發生厭氧反應,產生大量甲烷、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根據研究,一頭牛一天可以產生上百升的甲烷;而甲烷的溫室效應,是同體量二氧化碳的幾十倍。

真·牛氣沖天▼

奶牛能持續分泌乳汁,新陳代謝強度自然低不了:一頭普通奶牛每天可以排出30kg廢棄物,高產品種能達到40kg。處理這些又是個大工程,碳排放又少不了。

而想要牛產奶,就必須得喂草。蛋白質含量高、營養物質全面的苜蓿草是現代畜牧業中牛的飼料主力。目前,國內苜蓿草的產量與品質還無法完全滿足需求,每年要進口上百萬噸。這些牧草種植、施肥和進口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少碳排放。

“牧草之王”苜(mù)蓿(xu)草

因開紫花也叫“紫苜蓿”

(圖:圖蟲創意)▼

畜牧業作爲上游產業,產生的這些碳排放,自然會算到乳製品行業的範圍三中。機器如果不啓動,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排放。但牛一天24小時的生理活動可不會停歇。對比一下,傳統高耗能產業鋼鐵是目前全球各工業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多的,僅佔7%左右,而畜牧業卻高達15%!

乳製品行業的下游鏈條也同樣龐大。由於乳製品的自身特性,需要製作專用的產品包裝:比如利樂包就是用紙質材料、塑料和鋁箔等多種材質加工而成。同時,奶製品在物流和存儲中要注意避光,很多產品還需要冷藏。這些都將產生大量的碳排放,通通要算到範圍三裡。

工廠裡機器人在整理利樂包的牛奶箱

(圖:壹圖網)▼

這樣就導致,乳製品行業的碳排放三個範圍中,範圍三的比例明顯異於其他行業。大多數行業的排放量都屬於範圍一和範圍二,在自身生產上注意節能減排流暢優化,可能就差不多了。而乳製品行業減碳,上下游這一大攤子事都得操心,這就成了一個世界難題。

乳製品行業,在“零碳”方面太想進步了

(圖:圖蟲創意)▼

歐美那些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大型乳企,在減碳問題上面對超長而分散的產業鏈條、龐大而不好控制的碳排放源也十分頭疼。

而對於國內乳製品企業來說,減碳的難度還得更上一層樓:歐美人均乳製品消耗量經過長期發展,已經趨於穩定;而中國目前的乳製品人均消費量,還遠未達到居民膳食指南的水平,得喝更多的奶。現在的小朋友比以前個頭高得多,乳製品的大量攝入就功不可沒。

每天再多喝一盒牛奶

纔夠全球奶製品攝入量的平均水平▼

也就是說,中國乳製品企業需要在實現產能大規模增長的同時做到零碳。這非常考驗企業的戰略眼光和運營能力。作爲中國乳製品行業領軍者的伊利,當然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路線圖▼

要實現乳製品行業的“零碳”,先要拿捏奶牛和它們的胃:

現代牧業研究已經證明,通過調整飼料可以大大降低牛的甲烷排放。伊利通過開展反芻添加劑、澱粉酶等方面的實驗,探索在保證產奶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瘤胃這個溫室氣體工廠的“產能”。

伊利牧場的牛牛,一定很幸福▼

同時,伊利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嘗試培育優質苜蓿草品種,盡力減少對進口苜蓿草料的依賴。在減少進口運輸產生的大量碳排放同時,給牧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一杯好奶的誕生從草的培育開始

(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苜蓿種植區 圖:壹圖網)▼

現在,伊利還建立了國內最大的奶牛育種數據庫,來篩選培養產奶多、產溫室氣體少的“環境友好型”品種。奶牛的產生的廢棄物,也通過智能化糞便處理和轉換系統,在牧草培育過程中用作肥料,形成良性循環。

科研人員正在做奶牛生產性能測定▼

而在行業中下游,伊利則不放過每個細節,聚沙成塔只爲“零碳”:通過採購清潔能源發電,優化生產流程減少用水等方式,伊利已經打造出五家零碳工廠;而光是對酸奶包裝上進行的減重與可降解化改進這一項,一年就削減了4000多噸的碳排放。

伊利的五家零碳工廠分佈▼

基於這些長期開展的減碳實踐,伊利已經打造了一套獨有的“雙足跡系統”。這是一種能同時追蹤“碳足跡”與“水足跡”的獨特減碳模式,讓錯綜複雜的“範圍三”逐步清晰化。

以此爲基礎,伊利已併成功推出五款“實現碳中和”的產品供消費者選購。未來,越來越多的伊利產品將加入這一行列。

更重要的是,伊利能帶動了上下游整個產業逐步走向“零碳”。如果“零碳”是人類在未來必將抵達的目標,那各行業的生產模式、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必然隨之改變。

中國人既需要喝更多的奶,也需要綠色低碳的未來。“零碳”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難而正確的事。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