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鐵地下化多處挖到寶掀熱議 南市府這樣說

南鐵地下化工程分成C211至C214共4標,圖爲C213標發現磚砌涵洞。(文資處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C213標發現磚砌涵洞,磚砌涵洞移置過程時發現基礎木樁。(文資處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以來,挖掘出19處遺構,「古都地底處處是寶」,引發關注與討論。臺南市政府文資處指出,世界許多遺蹟都是在重大工程建設出土,對於這些記載城市紋理的遺蹟,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除要求工程單位聘考古團隊下挖期間全程監看,進行清整調查及測繪,也將找出最適合的教育展示模式,兼顧工程開發與遺構保存。

文資處指出,臺南市鐵路建於日據初期1899年11月,日本政府從高雄往北進行南部鐵道縱貫線施工,並於原臺灣府城內大北門附近設置臺南車站,鐵道路線往北穿越大北門城垣,往南沿着府城聚落的東緣興建,至1900年11月,高雄至臺南路段已通車營運,1908年全線通車營運。隨着南鐵地下化施工,隱藏在城市地下的歷史,也在工程和考古調查中陸續被揭開。

南鐵地下化沿線挖掘到遺構多達19處,包括日據時期北轉車臺遺構、三合土及人骨、南轉車臺遺構、糖罐遺留、府城城垣遺構等。由於挖到太多遺構,有網友趣稱該工程應改名爲「鐵路考古工程」,不少網友也關心這些遺構何去何從。

文資處表示,南鐵地下化施工工程過程中,陸續挖掘遺蹟,發現後,即由專業團隊進行清整調查、史料收集、狀況研判,後由主管機關接續辦理現勘及文資價值評估,以決定後續處置方式,最後再由工程單位依據文資審查結果進行遺物處置、評估變更設計可能性等,雖影響工程進度,但目的是爲確保重大工程開發過程仍需兼顧保存文化資產。

文資處也說,世界上許多遺蹟都是在重大工程建設中發現出土,如京都的烏丸線地下鐵工程,曾發掘出土二條城石垣、民居遺構等,其中二條城石垣遺構被移置至他處展示,部分遺構則移除;羅馬地鐵站工程中發現古羅馬軍營遺構,透過變更設計最大化保存遺構展示。

文資處也曾就南轉車臺遺構上,與工程單位進行數次設計調整,重新規畫人行天橋基礎位置與施工方式,與專案小組反覆討論斟酌,終於透過變更設計完整保留。

文資處表示,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擁有豐富文化資產,除已知古蹟、歷史建築,還有地表上看不到的遺址遺構,面對重大工程開發,隨時都準備好面對未知挑戰,力求做好文資保護,兼顧文化資產保存與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