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丨黃茅海跨海通道引“東風”,珠江西岸能否借勢起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道

珠江口東西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再次迎來關鍵節點。

12月11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試運營,這是繼2018年開通的港珠澳大橋以及今年6月開通的深中通道後,又一聯通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重大跨海通道。至此,珠西都市圈珠海、中山、江門三地分別有了以各自城市爲起點的連接珠江口東岸的跨海通道,這也是大灣區目前三大國家級跨海通道項目。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支持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拓展在金融、旅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等領域合作。加快江門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形成國際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華僑華人的引資引智創業創新平臺。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5週年之際,被稱爲“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的黃茅海跨海通道,與港珠澳大橋將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極點中的港深極點、澳珠極點與珠西以及粵西連成一條直線,傳遞出世界級灣區向粵西輻射的強信號。

“大灣區未來的大趨勢將是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均衡發展。跨海通道將對暢通區域循環,建立統一大市場,深化產業分工協作有着重要戰略意義。” 中交四航院副總規劃師、規劃研究院總規劃師姚苑平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一直以來,珠江口兩岸存在“東強西弱”的問題,珠西城市要實現經濟能級躍遷首先需要打通交通環節,導入東岸外溢產業資源。

黃茅海跨海通道與已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黃埔大橋、南沙大橋、深中通道,以及正籌建的蓮花山過江通道等,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羣,形成“內環—中環—外環”的三級通道。黃茅海大橋開通後,直接令澳門至江門大廣海灣的里程縮短了18公里。

受訪專家認爲,黃茅海跨海通道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首個開工建設的跨海通道工程,不僅讓大廣海灣經濟區走向“臺前”,對於大灣區來說,或將誕生一個粵港澳合作新平臺。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港澳企業熱衷回鄉投資興業。截至2023年年底,江門市澳資企業累計1341家,投資總額44.99億美元,涵蓋五金家電、電子機電、食品製造、環保產業、紡織服裝等製造行業。同時,江門累計批准設立港資企業約7600家,約佔江門外資項目總量的70% ,其中就有李錦記食品、美心集團、建滔集團、德昌電機等港資龍頭企業在江門投資運營。

近年來,江門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共建江門雙碳實驗室,與澳門城市大學簽訂人才交流合作協議推動“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器”,與港澳在廣海灣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港澳科技產業濱海新城,打造港邑綠色產業園,承接香港北部都會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創成果轉化。

澳門博士智庫主席、江門市青聯常委鄧偉強表示,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後,由澳門新馬路到江門蓬江的車程將從80多公里將縮短至60多公里,比原來節省近半個小時。未來,兩地可以在金融、旅遊、文化等領域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從港珠澳大橋下橋後,驅車穿過洪鶴大橋、鶴港高速到達起點位於高欄港平沙鎮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向西跨越崖門口黃茅海水域,最終到達位於江門臺山市斗山鎮的黃茅海跨海通道落腳點。

按照經濟規律,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會沿着最佳交通路線尋找邊際產出更高的機會。江門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五邑大學教授劉志堅認爲,大橋將珠海和江門兩座城市緊密聯繫在一起,一方面兩地產業協同將更進一步,例如,珠海擁有航空港,既有利於江門居民出行,另一方面江門正在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兩地可以謀求聯合招商。另一方面,兩地取長補短可實現“1+1>2”的效果,例如江門沒有深水港,而珠海擁有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港區高欄港,江門可以通過大橋把貨物運往各地。

黃茅海跨海通道將成爲推動大灣區產業升級和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實現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的優勢互補與融合發展。下一步,珠中江三地如何聯動攜手發展,承接來自珠江口東岸以及港澳的產業和資源轉移,將是珠西都市圈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前提是空間一體化。

在珠江流域,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以及新開通的黃茅海跨海通道等,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羣。在長三角,舟山跨海大橋、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等打破了跨海、跨區的物理阻隔,促進了長江流域區域發展。一座座跨海大橋橫架,跨越的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區域交通縫合所帶來的整體經濟發展未來。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依託港珠澳大橋、深珠城際(伶仃洋通道)、黃茅海通道、西部沿海高速等通道,加強珠海、江門、陽江沿海港產城資源統籌與合作發展,向東承接香港、深圳外溢的城市功能和產業轉移,向西輻射帶動粵西發展,形成以高端城市服務、濱海旅遊、先進製造等功能爲主的沿海經濟發展軸。

儘管港珠澳大橋將香港及澳門與珠海相連接,但並沒有東西走向的道路連接大橋和粵西其他城市,使得大橋到了珠海後成了“斷頭路”,而黃茅海大橋則將江門進一步與港澳相連接,對臺山以及大灣區西翼和粵西地區加快發展意義重大。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展中心財政金融室認爲,1萬億元公路投資可直接帶動GDP 0.8萬~0.9萬億元,間接帶動GDP 2萬~2.5萬億元。隨着通道建成,有望加強珠海乃至粵港澳地區的產業轉移,拉動江門台山及粵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粵西產業佈局。

如今,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與西部沿海高速連成廣東沿海通道西翼的大動脈。這條“香港—澳門—珠海—江門—粵西”大通道,將爲沿線城市人才、項目、資金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打開“快車道”。

中海油珠海LNG接收站是廣東省內的LNG供應主力軍,每天有大量的LNG槽車經高欄港運往各地市,其中江門、陽江、湛江等地市的LNG需求約80萬噸/年。中海油氣電集團廣東分公司珠海銷售辦公室副總經理王明宇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算了一筆賬:“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後,按燃油車測算,每年發往上述地區的槽車可節省燃油合計約40萬升,縮短運輸里程合計約120萬公里,節約運輸時間合計約2萬小時,在減輕運輸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疲勞駕駛發生機率,爲綠美廣東建設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未來,將會有更多粵西城市憑藉跨江、跨海通道加速融灣,實現產業佈局升級,從而爲增強珠西都市圈競爭力提供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