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保險行業2024年度十大新聞”發佈:錨定航向,奮楫篤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孫詩卉 北京、上海報道
2024年12月24日,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下,21世紀經濟報道通過對保險行業2024年全年動態的梳理、研究,發佈保險行業2024年度十大新聞,並特邀安永(中國)企業諮詢有限公司進行點評。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保險業主管合夥人黃悅棟表示,今年是21世紀經濟報道連續第三年發佈保險行業年度十大新聞。知者隨事而制,21世紀經濟報道對行業動態的持續關注和專業回顧,能夠幫助關心保險業發展的社會各界緊跟行業高質量發展脈搏,與時俱進、守正創新。2024年是保險行業錨定航向的關鍵一年。今年9月,保險業“國十條”3.0版本發佈,進一步錨定了強監管、防風險和高質量發展三大中心任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取向也進一步明晰,保險業“要切實轉變發展模式,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爲中心轉變”。頂層設計和發展導向的清晰化,讓行業接下來的發展更加穩健有序。
安永保險業戰略與轉型諮詢服務合夥人楊本心指出,透過“十大新聞”回顧保險業的2024,我們能夠看見,新時代下“大保險觀”已然樹立,保險行業需要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爲中心轉變,保險公司追求精細化和特色化的業務實踐也已然開啓。發揮保險作爲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作用,在服務社會民生、助力防災減損、培育耐心資本等方面,行業正在有序地釋放發展潛力。安永團隊自2021年起,持續發佈了七份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有序的活力”系列報告。其中,第七份報告對安永團隊近年來圍繞保險公司業務轉型的核心思考邏輯進行了體系化的總結提煉,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保險新“國十條”發佈,行業在新時代下樹立“大保險觀”
9月11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蓋面穩步擴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務持續改善、資產配置穩健均衡、償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內控健全有效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框架。保險監管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監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場體系完備、產品和服務豐富多樣、監管科學有效、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業新格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以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等重大場合上多次強調,與時俱進樹立大保險觀,築牢經濟安全網、社會保障網、災害防控網,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相關稿件:1.21解讀|構建大保險觀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將研究出臺推進保險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2.21解讀|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再明晰 推動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與民生保障。
【點評】
二十大指引保險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二十大以來,有關保險業的行業使命、功能定位,在一以貫之地明晰和深化。隨着今年9月的保險新“國十條”發佈,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則、框架進一步明確,“大保險觀”已然樹立。頂層設計已經指明瞭行業發展的航向,發展轉型的路徑已經勾勒清晰,保險行業需要將“路線圖”變爲“施工圖”,初心如磐、奮楫篤行。
二、李雲澤局長多次公開講話,強調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導向
6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主題演講,闡述了保險業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和發展方向。
在11月21日召開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要切實轉變發展模式,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爲中心轉變,堅持守正創新,提升專業化經營管理能力,健全考覈激勵機制,推動服務向基層延伸、產品向細分領域拓展。要堅決守住風險底線,妥善應對利差損風險,深入實施“報行合一”,強化資產負債統籌聯動,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相關稿件:1.21解讀|9家保險機構參加 李雲澤強調“保險業要深刻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2.21解讀|再提大保險觀 李雲澤要求保險業加快向以價值和效益爲中心轉變;3.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李雲澤在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的主題演講。
【點評】
隨着宏觀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保險業已經開啓新的發展階段。面向未來發展,單一的規模增長不再是“高質量”的表徵。保險行業要側重追求價值和效益,淡化追求保費規模和增長速度。保險公司需要摒棄過去粗放、同質化的發展模式,追求精細化和特色化的業務實踐,體現專精主業的決心與耐心、體現工匠精神,追求長期正確的事,找到自身的價值和特色。從探索保險與養老、健康相結合,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等各類實踐方向也能深刻體會到,做精、做細、做特色是無悔選擇。
三、下調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險企產品策略切換
爲適應市場形勢變化,強化人身保險業資產負債聯動,提高行業負債質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8月2日向各保險公司下發《關於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從下調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規範保單利益演示、深化“報行合一”、強化銷售管理要求等五個方面進行規定,引導調降新業務負債成本,並推動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動態調整機制。
伴隨着低利率時代來臨,過去十多年積累的相對較高預定利率的產品令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出現利差大幅收窄甚至虧損。於是,在2023年7月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曾迎來一次集中下調,由3.5%下調至3.0%。在今年8月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再次下發《關於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分批下調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和保證利率上限,並建立定價動態調整機制,深化“報行合一”,鼓勵開發長期分紅型保險產品。
在利率下行、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的背景下,分紅險以“保證利率+浮動收益”機制爲客戶帶來額外的收益,讓客戶在享受安全保障的同時,也能獲得險企投資回報。
相關稿件:1.監管要求壽險公司建立人身保險產品定價動態調整機制;2.百餘款3.0%預定利率保險產品月底下架;3.9月起人身險利率將分批下調,普通型保險上限降至2.5%;4.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分紅險產品吸引力增強;5.21解讀|預定利率切換在即 分紅險蓄勢待發;6.專訪中國平安付欣:預估分紅險將成爲新的主力產品,佔比或超50%;7.上市險企半年報觀察①丨明年佔比將超50%!險企聚焦分紅險,推廣仍有痛點;8.險企四季度主推產品密集上線 頂流分紅險有何優勢?
【點評】
在利率下行環境下,保險公司在利差方面的挑戰進一步凸顯。監管引導行業適時下調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有助於降低人身險公司的剛性負債成本,防範化解利差損風險。更進一步,通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在機制層面引導保險公司健康發展,推動保險公司持續優化調整產品結構,推動客戶利益真實化與合理化,爲市場和行業塑造合理的預期和長效、健康的發展環境。行業只有先做到自身長期、健康發展,才能真正爲客戶創造價值。
四、全渠道“報行合一”落地,行業轉型進入深水區
近些年,人身保險業同質化競爭嚴重,保險公司費用管理普遍較爲粗放,導致實際費用超出了產品報備時的水平,出現“報行不一”的情況。去年以來,監管多次發文要求強化保險業“報行合一”,去年9月發佈《關於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人身險公司嚴格執行“報行合一”,確保實際費用不高於報備費用。即“報行合一”從2024年起將在人身險各渠道全面落地。
“報行合一”政策推動下,今年以來市場整體合規要求提高,傳統的營銷模式和業務操作都受到了衝擊。各個渠道也在積極轉型以應對新形勢、新要求。
相關稿件:1.深度|“報行合一”力挫高佣金 保險機構爲防人員流失大改“基本法”;2.“報行合一”考驗中間業務收入,銀行“第二增長曲線”遇坎;3.一季度A股上市險企淨利整體下滑9.16%,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成爲“關鍵詞”;4.保險業年內裁撤分支機構近千家 人身險網點佔比6成;5.中小險企羣像觀察|三家險企核心高管接連離職:報行合一”下小型險企該如何“破繭重生”?;5.“報行合一”一週年:銀行系險企陸續走出陣痛 多家外資險企進入上升通道。
【點評】
“報行合一”背後是對保險公司算賬經營的更高要求,是監管通過規範費用管理驅動保險公司優化和重塑經營模式,使得保險公司主動尋求精細化、特色化的發展模式和路徑。立足當前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保險公司亟待改變過去粗放的費用戰模式,紮實修煉內功,以客戶需求爲導向進行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在資源使用上,保險公司一方面要嚴控資源總量,另一方面要優化資源結構和使用方式,進而向以價值和效益爲中心轉變。
五、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未來五年目標清晰明確
12月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全面加強財險監管,防範化解風險,深化財險領域改革,促進財險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金融強國建設。
《行動方案》還對財險業未來發展進行規劃,要求未來五年,財險業保持平穩增長,風險防範能力、保障廣度深度、綜合實力逐步增強,初步形成結構合理、治理良好、競爭有序的財險市場體系。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提出二十條具體措施,包括全面監管嚴格監管、切實防範化解風險、深化改革推進開放、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等五個方面。
相關稿件:1.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21解讀丨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 財險行業未來五年目標清晰明確。
【點評】
今年繼保險業新“國十條”發佈以後,財險業也迎來有關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是核心。強化市場準入退出監管、推進分級分類監管、從嚴整治違法違規行爲、豐富風險化解處置方式,進一步塑造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強調機構精細化、特色化的定位,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障國家重大戰略、支持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爲財險業未來發展指明瞭路徑、打開了空間。
六、巨災保險保障範圍擴展,支持巨災保險全國推廣試點
3月2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範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擴展了巨災保險責任、提升了基本保險金額,並支持商業巨災保險發展。如在巨災保險責任方面,以城鄉居民住宅及室內附屬設施爲保障對象,保險責任在現有的破壞性地震的基礎上,擴展增加颱風、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
相關稿件:1.巨災保險保障範圍大擴展 金融監管總局將積極向全國推廣試點;2.巨災保險制度中國探索:賠付佔經濟損失10%左右,將擴充颱風、洪水等保險責任;3.暴雨侵襲廣東,保險業加築減災“安全網”。
【點評】
氣候與自然災害風險給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停工停產、資產受損、經營受阻等。保險業支持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是築牢經濟安全網、社會保障網、災害防控網,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的重要體現。具體的落實方向上,一方面體現在商業巨災保險產品的發展,包括保障責任的擴展、保險金額的提升等;另一方面,也體現在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爲實體經濟防災減損,在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上體現行業作爲。
七、鼓勵“耐心資本”加大對資本市場投入
9月24日,國新辦舉辦“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天然具有耐心資本的屬性,必將成爲支持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重要的價值投資者。據李雲澤介紹,前期,經國務院同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推動中國人壽、新華人壽開展試點,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募集保險資金投資資本市場。該基金註冊資本500億元,已正式開始投資運作,目前進展順利。
另外,今年險資舉牌節奏加快。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5日,年內險企舉牌累計達16次,舉牌上市公司數量累計達15家,舉牌次數和舉牌的上市公司數量均創下近4年新高。險資具有規模大、投資期限久的特點,被譽爲資本市場上的“壓艙石”。險資頻頻舉牌體現了險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也體現了“耐心資本”對權益類資產配置的偏好有所上升。年內舉牌的險資中,最活躍的是長城人壽,先後舉牌8家上市公司,合計耗資超30億,此外,新華保險、利安人壽、中郵保險等也表現活躍。
相關稿件:1.21解讀|“耐心資本”保險資金被寄予厚望,將加大對資本市場投資力度;2.險資入市風繼續吹,“長錢長投”能否“量大管飽”?3.30萬億險資加速調研:穩股息、高成長上市公司最受關注;4.“長錢長投”怎麼投?險企建議進一步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5.推動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發揮作用 “長錢入市”還有哪些困難?;6.再度舉牌!新華保險舉牌海通證券 年內險資舉牌增至15次;7.險資再出手!年內舉牌次數已創近4年新高;8.險資11月連番出擊 利安人壽舉牌深圳國際 資本市場迎險資“長錢”新時代;9.長城人壽年內舉牌耗資超30億元,盈利、償付能力均面臨挑戰;10.時隔九年中郵人壽再度舉牌 豪擲動因猜想;11.險資持股路線圖:上半年持股市值1.14萬億元 重倉銀行股。
【點評】
今年發佈的保險新“國十條”提出,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培育真正的耐心資本,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對於保險行業而言,一方面,需要提高負債質量、積累保險長期資金;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資產負債聯動,以長期資金形成耐心資本。由此,形成長期穩定收益的資產,構建起資金、資本、資產的良性循環,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發揮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作用。
八、持續監管從嚴,不斷強化有序經營的行業發展底色
在資本層面,今年1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於改進財務再保險監管的通知》(下稱《通知》),在財務再保險的合同行爲、相關方責任、使用門檻、設置改善償付能力指標上限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通知》規定,財務再保險分出公司通過存續有效財務再保險合同合計直接改善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得超過30個百分點,超過部分不予認可。同時,爲部分整改存在較大困難的保險公司寬限了三年的整改期。
在投資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引導保險機構加強全面風險管理,提升資產質量,對《保險資產風險五級分類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進行修訂,形成《保險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於11月29日正式發佈。相較《指引》,《辦法》擴大資產風險分類的覆蓋範圍,同時完善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風險分類標準。此外,《辦法》還要求保險公司將資產風險分類情況納入內外部審計範疇,壓實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責任。
在業務端,今年下半年,廣州、深圳多地監管出動,劍指跨境投保亂象,啓動全轄全行業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違規跨境投保專項治理工作。另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南監管局辦公室向轄內各省級人身保險分公司下發《河南金融監管局辦公室關於嚴禁在保險業務活動中以“特藥卡”等形式給予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合同外利益的通知》,指出近期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個別公司在保險業務活動中向保險消費者贈送“特藥卡”“CAR-T卡”等權益卡,涉嫌給予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同時,“特藥卡”“CAR-T卡”等權益卡的提供方爲第三方機構,其規模小、實力弱且未獲得金融業務經營資格,相關產品模仿保險產品的條款設計和賠付責任,易引發消費者與第三方機構和保險公司之間的糾紛。
相關稿件:1.財務再保險新規下發:體現“救急不救窮”原則,禁止粉飾報表;2.21解讀|《保險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發佈 資產分類進入“強審計時代”;3.廣東全轄排查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違規跨境投保行爲;4.保險營銷贈送“特藥卡”“CAR-T卡”被叫停,高價特藥保障支付仍需探索。
【點評】
透過今年9月的保險新“國十條”,我們能理解到,“強監管、防風險、高質量發展”是保險行業下一階段發展的主基調。近年來,行業監管從嚴體現出持續性、體系化的特點。一方面,長期保持強監管的趨勢,助力行業防範風險和有序經營;另一方面,從監管從嚴的具體落位點看,從總局到分局,從公司治理、償付能力、資金運用到產品定價、銷售行爲與消費者保護等各個方面,從車險、壽險、健康險到農險等各業務領域,不斷築牢有序經營航道。監管在不同層面優化完善行業管理制度,並持續強化風險監測分析、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讓行業自身擁有健康的體魄,進而爲社會、客戶、股東、從業者等各方創造價值。
九、保險與健康、養老融合,服務社會大衆打開發展空間
11月7日,國家醫保局召開醫保平臺數據賦能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座談會,邀請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太平洋人壽、招商信諾人壽等十家機構參加。商保機構負責人交流了全國統一醫保系統平臺和大數據賦能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存在的問題障礙,討論了賦能場景、業務需求、路徑方式、保障條件等相關內容,提出了意見建議。
12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佈《關於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在此之前,2022年11月4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原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佈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名單,個人養老金業務正式在36個城市(地區)開始試點。
今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證監會、國家醫保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支持不同人羣養老金融需求、拓寬銀髮經濟融資渠道、健全金融保障體系、夯實金融服務基礎、構建長效機制等五方面提出16項重點舉措。《意見》明確2028年和2035年養老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到2028年,養老金融體系基本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和業態逐步豐富,養老金融意識普遍形成,養老金融供給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進。到2035年,各類養老金融政策效果充分顯現,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加精準高效、養老資金投資管理更加成熟穩健,基本實現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相關稿件:1.深度|醫保局釋放醫保數據開放信號 數據互通或是行業發展核心突破口;2. 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開至全國 全面構建養老保障第三支柱;3.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在即:社會對制度優化抱有較大期待;4.九部門:研究創設養老專項金融債券、養老主題金融債券 募集資金主要用於養老相關領域。
【點評】
目前商業健康險領域存在賠付率整體偏低的情況,部分保險公司過度聚焦低風險、健康體人羣。若醫保平臺數據能夠賦能商業保險,將能爲保險公司在健康險領域把客羣做寬做廣、深入更廣泛的社會大衆,更加精細化、科學合理地定價,降低獲客成本、壓降營銷費用帶來機會。
商業保險需要在我國養老三支柱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保險業在“養老”話題下具備天然的產品與服務優勢。隨着個人養老金制度面向全國全面實施,保險業能夠進一步發揮自身穩健、長期的特點,通過產服一體,幫助客戶穿越週期、熨平波動,爲養老長期需要做好資金的儲備和相關服務的準備,爲社會大衆帶去安心和幸福。
保險與健康、養老融合,是行業在服務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圍繞高質量發展下個人和社會發展背後的新動能挖掘新的發展空間的必要探索。保險行業應當主動順應國家導向和社會需求,融入“夕陽事業”成就“朝陽產業”,發揮金融作用書寫養老篇章。
十、保險業迎來全面開放20週年,行業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10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宣佈,法國巴黎保險集團聯合德國大衆汽車金融服務公司海外公司在北京新設立的財險公司已獲得正式批覆。此外,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也獲批在北京設立保險資管公司。
12月10日,國民養老披露,公司已在12月6日獲批引入新股東——安聯投資有限公司。
12月10日,在“亞洲保險論壇2024”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司長羅豔君表示,內地保險業與香港保險業優勢互補,未來將繼續支持兩地保險業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10月28日,山東金融監管局發佈《關於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籌建山東分公司的批覆》,同意籌建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友邦人壽”)山東分公司。同日,友邦人壽在官網宣佈獲批籌建安徽分公司。
相關稿件:1.李雲澤:新批設多家外資金融機構;2.保險業再迎兩家外資進場 “鮎魚效應”有助於規範國內市場競爭;3.國民養老迎來國際資本 安聯投資正式獲批入股;4.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鼓勵中資銀行保險機構在香港設立境外區域總部;5.友邦人壽獲批籌建安徽分公司。
【點評】
2004年12月11日,我國保險業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結束,標誌着我國保險業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期。今年正值保險業迎來全面開放20週年,二十年來,我國保險行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實踐探索蹄疾步穩。今年9月的保險新“國十條”也提出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優質境外保險機構來華設立法人機構及分支機構、支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入股境內保險機構、鼓勵中資保險機構穩步拓展海外業務等。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是我國金融業主動融入全球、面向國際競爭的戰略選擇,保險行業緊跟國家發展步伐,是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