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上海期貨交易所,電詐又出“期貨理財”招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俞金旻)聽信“好友”理財建議,線下交金充值只爲多獲收益,卻不料落入電信網絡詐騙陷阱。

12月5日,上海警方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披露一起境外電信網絡詐騙集團“線下取金”案件。

10月19日,上海閔行公安分局接到市民苗女士報案稱遭遇了電信網絡詐騙。據她陳述,9月7日一名陌生男子添加了自己的微信,聊了一段時間後,二人成爲無話不談的“好友”。

9月24日,男子向苗女士介紹了一款“期貨理財”產品,其中“僅需一個月,投資能翻倍”的宣傳讓苗女士心動不已,而網站顯示的“上海期貨交易所”等字樣則進一步打消了她的顧慮。

男子表示,相較於銀行卡轉賬,在線下將現金交給“平臺專員”的形式,可以多算5%的收益。深信不疑的苗女士隨後在一個多月時間多次將現金交給了自稱“平臺專員”的男子。10月17日,苗女士發現“投資賬戶”餘額果然翻倍了,於是首次嘗試在網站提取收益,卻被客服告知需要“交稅”。苗女士照辦後,又被提示銀行卡輸入錯誤,需再交30萬元“解凍”賬號,此時苗女士才意識到可能被騙,遂向警方報案。

接報後,閔行警方很快鎖定了與苗女士見面取款時嫌疑人使用的車輛。10月19日下午,民警在浦東截獲涉案車輛並抓獲專門爲取款人員駕車的犯罪嫌疑人滕某,在車內發現了另案被害人鞠女士剛被取走的36萬元現金。與此同時,民警還發現滕某根據電詐分子指令正準備去接應取款人員,順藤摸瓜將嫌疑人許某抓獲,並截獲另案被害人王女士的30萬元被騙款。10月24日,警方又在福建抓獲另一名取款人員陳某。

據到案嫌疑人交代,他們均是通過網絡與境外電信網絡詐騙集團聯繫,扮演所謂“平臺專員”至指定地點與被害人交易,從中非法獲利數萬元。

閔行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張曉帆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目前“線下取金”類詐騙案件的主要作案手法是通過線上讓被害人在所謂平臺或軟件上進行投資理財、兼職刷單,後續以“利用漏洞”“規避監管”“更高收益”等理由爲幌子,唆使被害人進行線下取金或者取現交易。建議廣大市民羣衆在投資理財時,要自己“擦亮雙眼”,認準正規平臺,不要加入陌生的投資理財羣,也不要輕信所謂的“專家”“大師”號稱的有“內幕消息”“超高收益”“穩賺不賠”。凡是要求線下取現取金、寄現寄金的,一律認定是詐騙。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