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網聯正式開業,全新“中國萬事達”銀行卡產品同步上線
繼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之後,我國第二家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正式開業。
5月9日,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下稱“萬事網聯”)宣佈正式開業,在中國境內啓動運營萬事達卡品牌銀行卡清算業務,協同成員機構發行境內外通用的萬事達卡品牌銀行卡,並拓展收單業務。
開業當天,已有多家銀行同步上線了多款全新“中國萬事達”銀行卡產品。萬事網聯將協同各收單銀行和支付機構在中國境內鋪設全渠道收單網絡,爲持卡人提供境內外快捷安全的支付體驗。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萬事網聯公司正式開業運營,有助於實現銀行卡清算服務的優勢互補,更好爲境內消費者提供多層次、差異化的支付服務,同時也有利於我國金融業更好對標國際準則,促進行業良性競爭,提升境內金融機構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
第三家銀行卡清算機構
萬事網聯公司正式開業,成爲繼中國銀聯、連通公司之後我國第三家銀行卡清算機構。
萬事網聯由萬事達卡和網聯清算公司合資成立,於2023年11月17日獲得由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
對於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萬事網聯公司董事長、萬事達卡國際總裁凌海表示:“隨着我們本地業務的全面開啓,萬事網聯和萬事達卡將致力於更緊密地攜手各界夥伴,助力中國進一步構建安全可信、有韌性、且鼓勵創新的數字化生態。”
萬事網聯的開業是萬事達卡發展歷程中又一座重要里程碑。萬事達卡首席執行官孟軻(Michael Miebach)表示:“自近40年前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萬事達卡與廣大銀行、商戶、金融科技公司構建了牢固的夥伴關係,共同推進了中國民衆與全球經濟的聯結。此次攜手本地合作伙伴——網聯清算公司,旨在助力萬事達卡品牌卡片的中國持卡人,無論身處境內還是境外都可以擁有更便捷的支付服務。”
網聯清算公司表示,將繼續支持萬事網聯開業後的各項工作,助力萬事網聯爲消費者提供高水平支付解決方案。
2015年4月22日,國務院頒佈《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管理的決定》,宣佈從2015年6月1日,符合要求的內外資機構可申請“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在中國境內從事銀行卡清算,揭開了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全面開放的序幕。
萬事網聯公司於2023年11月17日獲得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認爲,萬事網聯開業是我國支付清算市場發展中的重要事件,意味着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中最爲關鍵的清算組織環節,進一步體現出開放性和競爭性特點,將有助於推動跨行轉接清算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全新“中國萬事達”銀行卡產品
開業後,萬事網聯將授權髮卡銀行向市場推出境內外通用的全新“中國萬事達”銀行卡產品。同時,在萬事達卡全球超過1.3億商戶的廣泛受理網絡基礎上,萬事網聯也將協同各收單銀行和支付機構在中國境內鋪設全渠道收單網絡,爲持卡人提供境內外快捷安全的支付體驗。
記者瞭解到,開業當天,已有十多家銀行同步上線了30多個全新“中國萬事達”銀行卡產品。萬事網聯將協同各收單銀行和支付機構在中國境內鋪設全渠道收單網絡,爲持卡人提供境內外快捷安全的支付體驗。
例如,中國銀行上線4款全新銀行卡產品,分別爲長城財富信用卡、長城私人銀行信用卡、長城萬事達白金卡數字版以及長城萬事達金卡數字版,一芯雙應用,境內外通用。
萬事網聯首席執行官鄭笑非稱,作爲集合了萬事達卡全球資源和網聯清算公司本地智慧兩大優勢的清算機構,萬事網聯致力於爲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打造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也將積極響應國務院關於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決策部署,聯合相關方做好關於加強卡基生態建設等工作的協同,讓境內外持卡人均能實現“一卡走天下”。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萬事網聯開業將進一步優化銀行卡產業格局、提升銀行卡市場效率,進而提升我國銀行卡市場整體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支付清算對外開放提速
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的加快推進和不斷深化,推動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了金融基礎設施開放的新階段。
202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內容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依法開展銀行卡清算業務,這表明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將持續推進和深化。
董希淼預計,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將以境外機構在境內設立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等多種形式展開,也不排除境內更多中資機構申請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可能性,銀行卡清算市場將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並將在客觀上推動我國境內支付清算市場更好地遵從國際規則、提高服務水平、防控金融風險,對於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楊濤指出,在我國支付行業快速發展中,仍有許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需要解決,引入海外清算組織將有助於緩解市場結構的缺陷,優化支付服務定價機制,推動整個零售支付產業鏈進一步改革與完善,不斷提升市場競爭性和服務效率,包括優化境外來華人士的跨境支付便利問題,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和企業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